【历史】浙江省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12476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浙江省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浙江省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浙江省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浙江省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浙江省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浙江省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浙江省杭州市地区四校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姓名、试场座位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将该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内。)1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宗法制2西周实行系统完整的宗法制,依据当时的宗法制,下列对“士”阶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对于卿大夫是大宗B士以下不再有

2、宗法制C士阶层实行嫡长子继承制D士一定与周王是同姓的3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秦朝统一了文字ABCD4下列有关郡县制的说法正确的A秦代开始实行B郡守、郡尉、监御史相互牵制C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可以世袭D秦代以后郡县制并未被沿用5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关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B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2C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D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61954年的中国人民

3、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7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对以上材料的理解正确是宣布了中国政府和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

4、外交事务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ABCD8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时说:“坚持九二共识,反对,谋求台海和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下列对引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九二共识”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势力不利于两岸关系的正常发展C台海稳定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D国共两党均主张和统一和一国两制9右图是我国于196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B会议首次提出和共处五项原则C是我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102011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十年前,中国、俄罗斯、哈萨克

5、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A以联合因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C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D大国之间加强军事安全的协作模式11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3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南京条约的签订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ABCD12“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的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是A甲午悲歌B台湾沦陷C珍珠港祭D日寇投降13“红歌”是在中

6、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产生和流传的红色革命歌曲。其不仅是火热的斗争实践的真实写照,具有鲜明的革命情感和地域特色;而且植根于中华大地,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体现出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美学意蕴和广泛的社会教育功能等特点。以下是某中学“唱响红五月”活动中的经典歌曲,其中能反映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战斗生活的是A走进新时代B十送红军C在太行山上D五星红旗14在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80周年纪念日的前后,中山、南京、广州、上海、武汉、北京6个城市同时举办专题图片展。几个同学看到该报后有如下讨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之所以在武汉举办是因为辛亥革命首先在此爆发B之所以在广

7、州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之所以在上海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D之所以在南京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党中国同盟会15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A实行责任内阁制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C实行民主共和制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6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的春联是:“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该春联反映的历史本质是A民国从未试图过要改善民生,农民怀念清王朝B辛亥革命脱离农民阶级,反封建不彻底C信息闭塞,中华民国成立消息未到达农村D袁世凯称帝,资产阶级反

8、对,农民却拥护17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9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跟随部队参加了在徐州的百团大战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这段文字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4A正确,错误B正确,错误C正确,错误D都错误1820世纪是中华民族从贫弱、屈辱中奋起,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下列关于20世纪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A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D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比较”是历史学和研究的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

9、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B.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C.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0冷战期间,中国对外战略大约每十年调整一次,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条线”、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以来“独立自主”。(张小明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抉择)“一条线”主要是指A与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

10、B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广泛外交关系C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开展多边外交D与美日等国家外交关系恢复正常化21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5现这种思想的是A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22中国古代的丞相经历了从一人之下、人之上的“独相”阶段,到常常七八个宰相在一起议事的“群相”阶段。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君主专制在不断强化B“群相”掌决策权更科学C“独相”有利于君主专制D皇帝需要的助手越来越多23代规定开放“人间天堂”苏州、杭州的条约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4抗日战争时期,“打破日

11、本三个月计划”的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25社交礼仪逐渐采用握手、鞠躬,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称呼上,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这些社交礼仪变迁最早出现在A辛亥革命后B五四运动后C抗日战争后D新中国成立后26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其皆瞠目结舌而不解。”对此说法错误的是A代议制的基础还没巩固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农民对政治不了解D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27如果以革命史观的视角来认识“代中国通商口岸”,以下说法符合的是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

12、标志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它是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28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是指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29刘大年在抗日战争年代中写道:中国抗击日本的兵力最多。“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军历年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上的陆军均每年占百分之七十六点四。太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中国摧毁的日军有生力量数目最6大。这段材料主要说

13、明A中国抗击日本侵略B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巨大贡献C中国抗击日本的兵力最多D中国摧毁的日军有生力量数目最大30“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31下列抗日战争防御阶段的会战中,最能体现国共合作抗日的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