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12466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史】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史】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史】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史】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浙江省杭州地区七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4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 试题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须上交答题卷。 第卷(选择题,共 70 分) 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7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有人认为,20 世纪 30 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遭到重创的同 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这里的“转机”主要指的是( ) A从政治上着手,加强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B从思想上着手,强化

2、道德,培养优秀公民 C从法律上着手,完善法制,稳定社会秩序 D从经济上着手,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 【答案】D 【解析】考点:考查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 义国家坠入深渊,出现了严重地政治和经济危机,为解决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实施新政 策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故选 D。ABC 项错误,经济危机首 先关注的是经济变革,而不是政治、思想和法律。考点:罗斯福新政 点评: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核心 是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资本主义实现了国家政权与经济的结合,进入到了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的新的阶

3、段。干预经济的措施为战后其它国家所借鉴。 2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 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 专号,征文中(26 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 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 ”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答案】C 【解析】考点: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材料内容中提供 的时间,1933 年正是西方一战后经

4、济危机时期,这场危机正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竞争 的弊端而造成的,所以材料中内容才出现了要求节制资本的做法,所以答案选择 C 项。A 项与史实不符合,B 项是无关项,D 项也是无关项。 3有学者说美国的财政中心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后来,世界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 了纽约。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C1929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D1929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关贸总协定的签订2【答案】A 【解析】考点:罗斯福新政的特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 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

5、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 本题实际上考查罗斯福新政和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选项:美国的财政中心“从华尔街到华盛顿” ,可知,反映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即 罗斯福新政;世界金融中心“从伦敦到纽约” ,反映的是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体系,具体体现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即 1944 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综上,故,本 题正确答案选 A。 4埃里克方纳在美国自由的故事这样写道:“对自由的倾心和执着构成了美利坚民 族主义的精髓。罗斯福将他自己的自由定义即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感。 ”下列措施中, 最能让“普通人拥有更大的安全

6、感”的是( ) A颁布紧急银行法案 ,加强对银行的管理,稳定金融秩序 B政府实行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C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 ,缓和劳资矛盾 D. 通过救济与以工代赈解决失业问题 【答案】B 【解析】考点:罗斯福新政。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A、B、C、D 都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都可以给人们带来安全感,但是程度最高,影 响范围最大的应该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所以本题答案选 B 项,A、C、D 不符合题干要求。5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 ) A刺激社会消费 B改善政府形象 C改

7、善劳资关系 D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D 【解析】考点:社会福利政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发生的的新变化之一就 是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世界各国尽管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但是其目的无 一例外的主要在于缓和社会矛盾,以做到资本主义统治的长治久安。 6联邦德国“经济奇迹之父”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 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 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以下理解 正确的有 ( ) 该

8、思想反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明确了政府应为经济运行创造必要环境的责任 艾哈德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大于市场调节 由此形成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创造了德国的经济奇迹 A B C D 【答案】A 【解析】考点: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 料“但是那”可知,艾哈德并认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应大于市场调节,所以 说法有误;由材料“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 政策原则”可知,艾哈德明确了政府应为经济运行创造必要环境的责任;而这一思想也反 映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所以正确;德国由此3形成的是“社会市

9、场经济” ,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混合市场经济模式是二战后的 英国,所以说法有误。所以答案选 A。 71948 年、1962 年美国与西欧在自由世界的黄金所占份额如下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之一是( )(第 7 题图) (第 8 题图) A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实力下降 B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C一体化进程推动欧洲经济发展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与崩溃 【答案】C 【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察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变化。A 表述有误,这一时期, 美国经济实力正处于鼎盛时期; B 表述错误,当时是两极格局;C,二战后,欧洲一体化 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实力上升;D 表述有误,该

10、体系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逐渐瓦解。所以答案选 C。 8从西欧六国到十二国,再扩展到包括东欧的二十七国,在欧洲走向联合的进程中,其中 有两个国家从敌对走向和解并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两个国家是指上边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考点:欧共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由“在欧洲走向联合的进程中,其中有两个国家从敌对走向和解并发挥了关键作用” 结合所学可知这两个国家是法国和德国。然后结合地理知识可选出是,所以本题答案 选 B 项。A、C、D 不符合题意。 91944 年 7 月,44 个国家的经济特使聚集起来,商讨战后的世

11、界贸易格局,最终形成了 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体系的产生说明了( ) A.经济中心与政治格局直接相关 B.欧洲经济中心地位开始动摇 C.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D.苏联与美国形成了对峙局面 【答案】C 【解析】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战后形成了 两极格局,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 A、D 两项。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说明欧洲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B 项中的“开始动摇”错误,排除。故选 C 项。 10某同学把区域性合作组织几种模式的特点作了如下归纳。下列模式对应组织,正确的 是( )模式 1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模式 2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

12、市场4A模式 1北 美自由贸易区 B模式 2上海合作组织 C模式 3亚太经合组织 D模式 4 欧洲联盟 【答案】C 【解析】考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 模式一中“货币统一”可判断出是欧盟,故 A 项错误;由模式二中“自由贸易、共同关税、 共同市场” 可判断出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故 B 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由于各成员国差异较 大,因此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自主自愿 的原则,故模式三为亚太经合组织,故 C 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开创了结伴而不结盟的新 型区域合作关系,故 D 项错误。 11杨宁一教授在其著作20 世纪的

13、文明演进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 20 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了联 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 进入 80 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整体世界的发展更加迅猛,日益成为人们关 注的焦点。 ”其中文中处可能出现的文字是( ) A近代化 全球化 B制度化 近代化 C一体化 自由化 D制度化 全球化 【答案】D 【解析】考点:根据“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组织均以 法律、制度作为运行的保障和规范可知,处应该为制度化;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经济全 球化迅猛发展;

14、处应该为全球化。 12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这一观 点应当属于(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C 【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对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理解。题干材料大意是:人民饥饿,是因 为居上位者收过多的税费,人民难于管理,是因为居上位者太多事了,人民难以治理。这 段材料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故选 C。 13 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下列说 法与孔子强调的理念无关的是( ) A上下尊卑观念 B社会等级秩序 C正名与教化 D维护君主专制 【答案】D 【解析】考点:百家争鸣。本题主要考查

15、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题干引文孔子的要求是: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 要求和规范。由此分析,孔子是在提倡维护周礼的上下尊卑观念、社会等级秩序、正名与 教化,所以 A、B、C 符合孔子的理念。D 君主专制在春秋时期还没产生,所以不符合孔子 的理念,故本题选 D。 14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自 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是在( ) A.春秋战国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答案】B 【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依据所学可知,汉代的时候,儒生董仲舒模式 3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模式 4结伴而不结盟、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5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将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形成新儒学。自此以后, 儒家思想成为选拔考核人才的标准,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