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512223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历史】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历史】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历史】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历史】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河北省衡水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名师解析名师解析】河北省衡水中学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5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 1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4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10分钟。【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历史试卷,历史部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试题重点考查:宗法制、九品中正制、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书法、戏曲艺术、科举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洋务运动、教育近代化、婚姻习俗的变化、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五四运动、民主革命发展的历程等主干知识;注意考查

2、学生阅读分析材料,调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注重考查基础的好试卷。第第卷卷( (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4848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4848 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题文】1宋代有学者说, “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 , “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 。其主张是基于 ( )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C宋朝人

3、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知识点】A1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答案解析】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可知是宋代学者强调了“明谱系”对维系血缘宗法乃至收摄天下人心的功用。实行宗法家族统治,可以增强家族的约束力和凝聚力,稳定社会秩序。项符合题意。项表述错误,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宗法制的作用的准确理解。 【题文】2 “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2定 ( )A甲骨文主要

4、记载农业活动 B中国原始农业起于商朝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 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知识点】H1 Q2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答案解析】 C 解析:甲骨文中记载了春夏秋冬四季农作物生长的情况,C 项正确。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主要指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A 项错误;中国原始农业起于距今一万年前,B 项错误。D 项与材料不符。 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片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并对古代农业的发展和甲骨文的内涵准确的分析理解。【题文】3汉高祖刘邦

5、称帝后,尊旧礼, “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其父以尊丰 L 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 “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知识点】A2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答案解析】 C 解析:宗法制是依据家族血缘继承王位的制度,显然不属于天下法,B 项排除;天下法指的应该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意思是不能因为我而打乱原有的国法,C 项正确,分封制在春秋战国已经瓦解,皇位世袭制是先秦时期开始流行的,排除 A、D 项。故选: C【思路点拨】

6、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题文】4 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 ”材料说明九品3中正制 ( )A该设计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知识点】A2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九品中正制【答案解析】A 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度建立初期时的主要目的是依据人才的优劣而不是依据门第选择人才,从魏至晋都没有改变过。 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分析理解。【

7、题文】5据史载,隋朝时期, “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 。材料表明隋朝 ( )A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C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D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知识点】H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 D 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隋朝时期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草市最早出现在宋代,B、C 项错误;A 项材料中未涉及。 “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 ,体现出舆论指责,“去农从商”体现出经营意识,D 项正确。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

8、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草市”出现的时间准确记忆。【题文】6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印证其观点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知识点】Q2 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答案解析】 A 解析: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元曲和傩戏、话本和小说都体现了文化的世俗性,不能体现高雅文化的倾向,B、D 两项排除;汉赋和唐诗既不能体现文化的世俗性,也不符合理学和文

9、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C 项排除;风俗画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所带的文化世俗化倾向,文人画体现了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A 项正确故选: A4【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的准确理解。【题文】7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围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 ,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 ( )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 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C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漏洞 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知识点

10、】A2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科举制【答案解析】 B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出宋代到明清,可以通过恩荫、捐纳等方式做官,这说明科举制受到现实的冲击,B 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古代长期存在冗官现象,A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 项错误;题干中无法得出官僚政治开始衰落,D 项排除。故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8 十驾斋养新录载:“自明以又多一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与这段己述相符的作品(如图)是 ( )【知识点】Q1 古今中国的

11、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 【答案解析】 D 解析:材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致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反映文学世俗化的发展特点;“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 ,说明不是儒、释、道思想的作品。 西游记符合上述两个特点。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理解,并对世俗文学发展的原因及其特点的准确把握。【题文】9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5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12、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知识点】C1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解析】 D 解析:注意题干中要求选择的是错误的,从革命史观角度是说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但客观上却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逐渐的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接受到了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两种文明形态开始碰撞,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A、B、C 项说法均正确,D 项错误

13、,从社会史观上说,主要指鸦片战争引起人们生活及习俗的变化,而不是民族工业兴起,民族工业兴起应该是从现代化史观说的。故选: 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各种历史史观的理解和掌握。【题文】10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鸦片战争后初期,知识界对清政府战败的原因进行的探讨,主要集中在( )A认为中国的军事技术落后 B认为中国的社会制度落后C认为中国的清朝统治腐朽 D认为中国的思想观念陈旧【知识点】C1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解析】A 解析:鸦片战争后初期,林则徐,魏等人提出

14、“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认为鸦片战争中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中国的军事技术落后,中国只是在“火器,军舰和养兵练兵之法”三个方面落后于西方,A 项正确,B 项出现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C 项出现在八国联军侵华,革命思潮兴起以后,D 项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选:A【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1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部分地方督抚获得就地练兵筹款之权;八国联军侵华6期间,出现“东南互保”局面。这一现象共同说明 ( )A中央失去对地方有效控制B国家权力出现“外(地方)重内(中央)轻”格局C国家权力呈现“内(中央)外(地方)皆轻”格局D地方督抚与外国侵略者日益勾结【知识点

15、】C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答案解析】B 解析:近代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地方督抚权力逐渐扩大, “东南互保”事件中部分督抚在清政府与八国联军宣战后竟然违背清政府意愿而与列强缔结“互相保护”条约,说明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不力。故选: B【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2洪仁歼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凡“万方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这表明了 ( )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对西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知识点】C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答案解析】 D 解析:材料中“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 ,可以看出中国在当时对西方及其他民族的轻蔑的认识有所改观。也就是对西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 故选: 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13学者张鸣认为: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人世界还会晚若干年。他这样说的理由是 ( )A太平天国政府执行对外开放政策 B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催生了洋务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迫使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