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设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503742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设计(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设计与实施,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二、为什么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三、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一、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 (一)什么是主题班会课 (二)什么是心理课 (三)主题班会课与心理课的异同 (四)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一)什么是主题班会,是按照教育目的、教育任务的要求,在班主任精心指导下,围绕一个特定的教育主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由学生自己组织和主持,全班同学积极参加的内容集中、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生动形象、新颖别致、时代感强、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一种集体教育活动,也是班主任通过集体教育和影响学生的一种较为普遍采用的教育

2、形式,更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综合教育形式。是班主任根据一定的目的意义,针对班级学生特点,围绕一个问题或一个事件,乃至一种倾向等,运用班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二)什么是心理课,心理课是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现代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心理辅导技术,使学生在专门的活动中获得感悟、体验,并通过分享潜移默化地接受行为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心理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主线确立目标,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关照热点组织活动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学生的心

3、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为核心,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成长为归宿,以学生会自助和助人为目的。 注意:不是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而是心理调适方法与技能的获得,更是氛围的创设和过程的体验。心理课所要的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和震撼。,小学:心理活动课 心理辅导课中学团体训练课,心理课,(三)主题班会课和心理课的异同主题班会:教育目的:知事、明理、践行教育过程:点明主题、展示主题、深化主题教师总结:概括总结、画龙点睛心理课: 教育目的:预防、发展、成长教育过程:氛围创设、过程体验、助人自助教师总结:总结鼓励、启迪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教育目的:体验、感悟、内化教育过程:活动体验、感悟分享、内化生成

4、教师总结:总结提升、心灵触动,心理课与主题班会课的相同点,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德育课和心理课在某些方面有交叉,有共性的地方。 1、都要求活动体验、感悟分享等环节,要求就是积 极参与、及时指导、点拨,激发学生内化生成。 2、都有有效期,不能指望一节课解决学生的所有问题,也不能指望一节课解决的问题永远有效。 3、课堂上、教育中都需要留白,即给学生自己多动多想、多参与、多反思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课 堂上临场发挥和创造的空间。 4、有些选题可以通用。如“学会合作” “感恩”“我的未来” “自信,伴我扬帆远航”等,心理课与主题班会课不同点,主题班会课更注重准备过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准备很长一段时

5、间,准备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实施阶段(课堂中)就是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汇报、交流、分享的过程,内化行为、升华延伸的过程,预设性的内容多于生成性的内容。如“党的恩情在我身边” 心理课更注重实施过程,在课堂上师生要倾情投入体验感悟,教师课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学生不需太多准备,除非有角色扮演等。如“左手和右手”“探寻观察的奥秘”,1、选题不同 2、功能不同 3、形式不同 4、程序不同 5、评价不同,(四)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它是班主任针对班级情况,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理论,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某一主题,融团体辅导活动方法于班会

6、中的一种主题班会形式。主要是由心理教师对班主任进行专业指导并参与策划班会的心理主题,然后由学生自己完成的一种主题班会形式。,注意:无论是德育课还是心理课,我们都提倡它是一种隐性的课堂,是无形的、潜在的、无痕的教育,教师应把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要求不留痕迹地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教育,这是最好的教育。(冯恩洪),二、为什么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人格。所以应是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亡羊补牢式的教育。在中小学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是以班级为辅导单位,班主任了解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具体状况,有利于班主任更好地管理班级和

7、教育学生。 有助于班主任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学生观,有助于班主任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改变以往说教、训导、约束、惩戒等方式方法来处理学生消极行为的德育工作模式,使班主任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把握学生行为的实质,并以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有利于班主任运用心理辅导的原理和方法技巧来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参与新课程的改革实践,领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真谛。 心理班会少了传统意义上班会课的说教,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内省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它的开展,促使教师从高高在上的班级管理者转变为对更有耐心、更理解、更尊重学生的指导者,也促进了班主任教师的心灵成长。,三、如

8、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 (一)班主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的设计 (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的实施 (四)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设计和实施 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三、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一)班主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班主任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具高尚的 职业道德,保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隐私;班主任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 信任学生;班主任要有比较专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与基本技 能,懂得倾听、接纳、重述、积极关注、具体化等心 理辅导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设计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时取得学生的信任,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9、。,(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的设计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发展性的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的重点也要放在发展性问题上。以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在其发展的关键阶段,协助学生成功地解决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冲突,学习并达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使学生熟练运用已习得的经验、技巧去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主要是一种发展性的、活动性的、全员性的课程,也不排除预防性的课程。因此,班主任在设计与实施时必须要有很强的连续性、针对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必须要具有很鲜明的层次感。,精心设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往往可以激活整个班集体,使学生中各种潜在的成长困惑浮出水

10、面,而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观点也会从班集体中雨后春笋般地生发出来。可以说心理主题班会课成功与否主要有两点:一是调查研究、选好主题;二是周密设计、适宜操作。 确立主题 明确目标 选择内容、形式 过程设计,确立主题 主题是整个心理主题班会课的灵魂,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主题的确立与设计对整个主题班会课来说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它将引导班会课向着预定的方向发展,达到预期的目的。主题主要是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宣传一个观点;歌颂一种精神,也就是它也影响内容的确定和形式的选择,内容和形式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确立主题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主题的选定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既可

11、以是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困惑,也可以是本班学生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及最需解决的问题。,主题的选定必须鲜明具体,新颖别致,针对性强,既有号召力又有感染力。切忌大而空、老而旧、高而难的现象,所以主题要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新一点。一个好的主题往往会在班会的名称上就能体现出来,在题目上就能看出新意和创造性来,而且班会的主题与题目往往是合二为一的。(尽量避免负面词语描述主题)“微笑着走过花季” “花开应有时” “感恩的心” “生活很精彩,快乐每一天”“合作与规则” “架起心灵的彩虹桥”“我是快乐的智多星” “奇思妙想我能行”“生命如花” “爱拼才会赢”“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个都不

12、能少”“阳光总在风雨后”,明确目标,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对目标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也就是确立这节课所要达到的最后结果。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也应如心理课一样,有两个目标:发展性目标和预防性目标。 发展性目标侧重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自我完善,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预防性目标侧重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生活和成长中的问题,学会调节和矫治心理偏差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积极健康的情绪,促进学生个性良好地发展。 1、目标清晰明确 2、目标必须集中 3、目标必须可操作,选择内容与形式,心理班会课的目标和内容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目标决定内容,内容是目标的具体化。内容决

13、定形式,形式为目标和内容服务。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不能以传授系统学科知识为目的,其设置、内容的选取与形式的安排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分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围绕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和存在的问题来进行。 中小学生都有“求新、求奇、求异、求变、求动”的特点,所以,心理班会课从内容与形式要讲究“奇”“新”,设计要尽量“出其不意”,只有内容新,形式活,才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每节课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可能包罗万象,更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有时在一个问题中又会包含几个方面,教师在导语中要告诉学生,这个话题我们将用几节课完成。,过程设计,一节心理班会课从酝酿、设

14、计到实施必须要通盘考虑,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效果。因此在过程设计上要做到:1、紧扣主题,准确定位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出层次,形成结构4、活动体验,感悟分享5、挖掘内涵,突出重点6、细化难点,内化行为7、总结提升,助人自助8、延伸反馈,巩固效果,专题化、系列化,心理班会课的设计与实施要根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整体设计,要有统一的、连贯的计划,形成系列化。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或者同一内容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形成专题化。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 学习心理指导 人际交往指导 健全人格教育 适应性教育 青春期指导 情绪情感教

15、育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命运扑克牌”“选对梦想 展翅飞翔生涯规划”,设计时要注意:1、主题切口小、能吸引学生2、目标合适具体3、选择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存在问题:(1)视角偏窄(2)内容幼稚(3)层次不分(4)缺乏实效4、选择的方法学生喜闻乐见,活动数量适中 5、准备要充分 (1)充分了解学生背景材料 (2) 准备好教学材料 (3) 选择和布置活动场所 (4) 设置助手,(三)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的实施 心理班会课的核心是活动、体验、感悟和内化。组织实施是对心理班会课精心设计、精心策划的落实与深化,只有在实施过程中,才会把教师的教育意图和学生的问题充分地显现出来,真正发挥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

16、的作用。 准备过程 活动过程 起始活动 主体活动 结束活动,三环节法: 起始活动主体活动结束活动 四环节法: 引入课题展开课题升华课题教师赠言 五环节法: 导入环节创设情境活动推进高潮深化 结束延伸 七环节法: 引入话题创设情景展开讨论树立样板 联系自我反馈矫正总结深化,起始过程: 是一节课的导入环节。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目的,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时间上不宜超过5分钟。 1.热身法 常用方法 2、澄清法 3、介绍法,主体活动: 是一节课的核心和主体,是一棵大树的枝干,也是决定一节课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这一部分只要按照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历程和规律:活动感知参与体验感悟内化等逐步深入、层次递进地设计、安排及实施各个活动环节即可。时间约占2530分钟。 认知模式 活动模式 常用模式: 训练模式 调控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