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1.《藤野先生》教学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502154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语文1.《藤野先生》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1.《藤野先生》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1.《藤野先生》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1.《藤野先生》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八年级下册语文1.《藤野先生》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语文1.《藤野先生》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1.《藤野先生》教学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件作者: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陈远超 2011.04.05,藤野先生送给鲁迅的照片,课件作者: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陈远超 2011.04.05,藤野先生塑像,课件作者: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陈远超 2011.04.05,藤野先生与两个儿子合影,课件作者: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陈远超 2011.04.05,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正门,课件作者: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陈远超 2011.04.05,鲁迅上过课的阶梯教室,课件作者: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陈远超 2011.04.05,第一课时,背景,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鲁迅在

2、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官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及格,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

3、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鲁迅留学日本期间的经历,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

4、翻译、介绍俄国、东欧和其他一些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并写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论文。 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加入光复会。 1909年8月,由日本回国,藤野,名严,全名藤野严九郎。1901年10月,藤野先生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1904年7月6日,即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藤野先生,一、读准字音,认准字形,1、P12“读一读,写一写”字词 绯( )红 标致 落第 不逊( ) 诘( )责 托辞 油光可鉴( ) 抑扬顿挫( ) 深恶( )痛疾 2、注解中的其它字词:,fi,xn,ji,jin,cu,w,绯红 油光可鉴 发髻 驿站 舜 芋梗 解剖 挟

5、着 畸形 不逊 匿名 诘责 杳无音信 教诲 瞥见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读一读,写一写,fi,jin,j,y,shn,y gng,pu,j,xn,n,ji,yo,hu,Pi,y cu,w j,xi,改正下列词语中有误的注音(对的打),绯(fi)红( ) 诘(j)责( ) 油光可鉴(jin)( ) 抑扬顿挫(zu)( ) 深恶( )痛疾( ) 芦荟(hu)( ) 匿(n)名( ) 不逊(sn)( ),j ji,zu cu, w,snxn,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划分文章段落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时间的推移 相识前 相识相处时 相别后 地点的转换 东京、仙台 、

6、中国,2.归纳段意。,第 段:第 段:第 段:,1-3,4-35,36-38,写认识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见闻和心境,交代去仙台的原因。,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写离别藤野先生后对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3.给文章第二部分划分层次。,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准备弃医从文。 第四层(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弃医从文并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第二课时了解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1、阅读6-10段鲁迅

7、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用的是什么描写?,(第6自然段) “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别人是怎么说藤野先生的?这也叫什么描写?,(第9自然段)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被别人疑心是扒手。,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非常传神。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科学和教育事业上的学者形象。,2、阅读11-23,写“我”和藤野先生直接交往的事有几件?请作概括。并说说表现了藤野

8、先生的什么品质。,“我”和藤野先生交往有 件事,为“我”添改讲义;,为“我”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认真负责、热诚、正直),(治学严谨),(热情诚恳),(严谨求实),藤野先生品质:,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没有狭隘民族偏见。,4,小结:以上四例都是写实。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经历的实事,既可信,又耐人寻味。这些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了藤野先生为人正直热诚,对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为我们写类似作文提供的借鉴 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叙事应该有详略 叙事要注意对人物的细节描写,第三课时 深入探究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一

9、)关于文章的内容 1.提问:课文一开头就描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两件事,如何理解作者的用意?,描写赏樱花的“清国留学生” “形成一座富士山”,是形象、夸张的比喻;“还将脖子扭几扭”,他们以丑为美,丑态百出;“标致极了”是讽刺反语,这些“清国留学生”白天出入于上野公园,不务正业,游逛丧志。描写学跳舞的“清国留学生”,晚上会馆的地板“咚咚咚地响得震天”,“满房烟尘斗乱”,这些留学生留而不学,于国不顾。作者对此嗤之以鼻。他鄙视、憎恶这种醉生梦死的生活,作者到日本留学的目的,是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学习有益的知识和本领,这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体现。因而作者选择离开东京,这又为他去仙台结识藤野先生

10、作了铺垫。,2提问: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和“水户”有深刻的印象?,“日暮里”,屈原的离骚中有“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鲁迅先生在他的彷徨的题辞中曾经引用过。鲁迅来到异国他乡,必然会想到灾难深重的祖国,看到“日暮里”,自然会触动作者思念故国之情。至于“水户”。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鲁迅很崇敬舜水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志。,3.“我”在仙台还遇到什么事件?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匿名信事件:有人写信说我的解剖成绩及格是得了老师漏泄的题目(2428);,看电影事件:电影里一个中国人要被日本军枪毙了,一群中国人却在看热闹(2931)。,使“我”的意见变化了: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n鲁迅先生19

11、02年东渡日本,抱定了医学救国的思想去学医。在他的自序中记载道:“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但是,在仙台医专学医时,我的思想却变化了。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从上述两件事情(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我们可知像藤野先生一样关心鲁迅的人非常少,这就使得藤野先生的真诚帮助、热情关心在鲁迅心中显得犹

12、为珍贵。因此,鲁迅对他特别感激,感情也特别深挚。,4.“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怎样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使我良心又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怀念与感激 作者把对藤野先生的敬重与自己的爱国思想统一起来了,把对藤野的怀念与自己未来的使命结合起来了,(二)关于文章的主题,以上几个问题我们都是围绕着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分析的,可以说爱国情是文章的核心,鲁迅因爱国而厌恶滑稽无聊的清国留学生,因爱国而弃医从文,因爱国而犹为感激藤野先生,因爱国而时时鞭策自己。这是全文的一条暗线,贯穿文章,是文章浑然一体。这与文章表现藤野先生高尚品质明线并不矛盾,不仅如此,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统一的整体。,贯穿全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线索 明线:暗线:,回忆藤野先生 (与藤野先生相识的缘由、 相识相处、离别与怀念。),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 (思想感情的变化),(三)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1)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2)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