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 讲义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490062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器官移植 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器官移植 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器官移植 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器官移植 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器官移植 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器官移植 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器官移植 讲义(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器 官 移 植 附属一院泌尿外科主任 -宋希双教授第一节 概 述 器官移植发展史:器官移植(Organ Transplantation)是20世纪医学发展中最 引人瞩目的成果之一,经过大量临床实 践及研究,目前已成为治疗各种器官衰 竭有效治疗手段。 1954年(Murray等)-肾移植获得成功(同 卵孪生兄弟之间进行)l1963年(slarzl)-同种原位肝移植l1963年(Hardy)-肺移植l1966年(Kelly)-肝肾联合移植l1967年(Barnard)-原位心脏移植l1968年(Cooley)-心肺联合移植l1968年(Detterling)-小肠移植 我国器官移植情况 60年代(

2、吴阶平等)肾移植成功70年代末各种器官移植逐渐开展80年代形成一定规模90年代开展各种不同类型器官移植近年来全国每年有3000余例器官移植(最 多为肾移植)1979年我院开展第一例肾移植成功 在器官移植早期阶段,仅有部分受体 移植物长期存活,成功率较低,效果并 不令人满意。80年代初新兴免疫抑制剂 环孢素A问世及外科技术、免疫、药理 、病理、生物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移 植成功率,从而推动了器官移植的发展 。我院在90年代后肾移植成功率在90% 以上。 概 念1、移植术:(transplantation)是指将 某一个体的有活力的细胞、组织、器官及移 植物(graft)用手术或其他方法移到自体

3、或另一个体(异体)的体表或体内的某一部 位,使其继续发挥原有功能。2、供者:供给移植物的个体(donor)3、受者:接受移植物的个体(recipient ) 分 类1、自体移植术-供者、受者为同一个体( 自体肾移植)2、异体移植术-同质移植术(供受者为异 体自基因相)3、同种异体移植(人与人、动物与动物 间移植)4、异种移植(动物与人、羊与狗间移植 ) 器官移植要点1、术后必须进行供受者间配型 。2、器官切取和保存至移植术完成能保移植物 有活力。3、移植物在受体体内必须获得血液供应及存 活相应条件,重建相关结构,使其发挥所需的 生理功能。4、为使移植物在受体内长期存活必须长期使 用免疫抑制剂。

4、 第二节 移植免疫 移植免疫学(transplantation immunology)是免疫学领域中要组成部分, 对移植免疫机制的认识和有效免疫抑制剂的 开发及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入侵所作出的总体 协调性反应称之为免疫应答。可分为天然和 获得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移植免疫 反应和抗体类物质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 机体对外来移植物免疫反应主要三个阶段1、识别相:淋巴细胞识别并结合抗原2、活化相:识别抗原,淋巴细胞发生活化 ,增殖、分化,产生效应记忆细胞3、效应相:效应细胞和分子发挥作用、清 除外来抗原 移植抗原1、主要组织相容抗原:组织相容性是指 不同的个体间进行组织器官时,供

5、者和受 者双方相互接受的程度,编码最强移植抗 原的基因座位即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又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2、其他移植抗原:次要组织相容抗原( MHC),ABO血型抗原,组织特异性抗原等 。 免疫排斥反应及分类 根据排斥反应(rejection)免疫病理机 制不同,临床排斥反应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1、超急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HAR)通常由于受体内存在针对供 者特异性抗原的预存抗体,受者由于妊娠、输 血或接受过器官移植而致敏,或ABO血型不服 ,移植物再灌注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预存抗 体迅速与移植物抗原结合-激活、补体介导的 反应,同时导致移植

6、物微血管系统内广泛血栓 形成,移植物迅速被破坏。 2、加速性排斥反应:亦称血管性排斥反应或延迟性超急排斥反 应,表现为数后3-5天发生剧烈排斥,程度进 展快,并移植物逐渐恶化,最终发生衰竭,病 理为小血管炎,如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改变, 治疗及时,是可逆的。 3、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 AR )是临床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最常见类 型,细胞免疫反应起主要作用,多发生在 术后5-7天至6个月内,病理检查 诊断 标准,在积极治疗情况下90%-95%可逆转。 4、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jection,CR ) 表现为移植术数月数年后逐渐出现同种移 植功能减退直至衰竭,

7、其机制不清,可能是多 因素复杂过程,主要病例表现为血管周围 、 纤维化、血管壁增厚、闭塞,移植物缺血、萎 缩,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 器官移植供者选择与配型器官移植供者选择要考虑到年龄、解剖 病理生理等因素外,免疫学因素亦很重要, 供受者的免疫学选择,亦称组织配型。组织配型目的:1、测定供受者间HLA和ABO的匹配程度2、分析受者血清中抗供者特异性抗体的反应 性。 组织配型1、ABO抗原系统:同输血配型2、预存抗体检测淋巴毒交叉配合试验,阳 性率小于10%,可为供体3、HLA配型:通常检测三个位点:HLA- A.B.DR(血清法PCR)HLA-DR-HLA-B-HLA-A按此顺序对长期生存有 意

8、义。 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术后,确保移植物发挥生理功能,除了器官切取、灌注、保存、修整、手术等关键过程外,免疫抑制剂必须长期应用。 常见免疫抑制剂 1、皮质素固醇激素:氢化可地松、甲基强的 松龙、强的松2、增殖抑制剂:硫唑嘌呤、晓晞3、钙神经素抑制剂:环孢素A( cyclosporineA.CCSA)抑制TC活化增殖、普乐 可复(FK506)4、抗淋巴细胞制剂:单克隆抗体:主要为 OKT3 抗人淋巴细胞表面分 CD3的单克隆抗 体,其作用、特异性强。 第四节 肾移植 肾移植(renal transplantation)与透 析疗法相结合已成为治疗不可逆的慢性肾功 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在各种器

9、官移植中 肾移植开展得最早、最多、效果最佳。至 1999年全球已有47万余人接受肾移植,最长 尸体肾移植,移植肾有功能存活24年。1年成 功率85%-95%,5年移植肾存活率60%以上。 适应症:1、各种终末期肾病都是肾移植适应症,肾小球肾炎占70%-90%。2、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3、多囊肾,血管性肾病年龄:12-50岁,近年来年龄扩大至60岁以上 。禁忌症:1、合并恶性肿瘤、艾滋病2、肝炎、溃疡手术方法1、术前配型。2、术前血透3个月以上。3、完善各项检查。4、供肾切取、灌注、修整、移植。5、异位移植。6、术后处理:免疫抑制剂、抗菌素、密切 监测排斥反应发生 第五节原位肝移植 原位肝移

10、植是目前治疗中末期肝癌的最 有效方法,其疗效仅次于肾移植,至1999 年全球已施行8万余例,术后1年存活率90% ,5年存活率70%以上,最长存活着已达30 年,我国原位肝移植1977年开展,目前最 长存活者7年。 适应症:1、各种中末期肝病。2、良性肝肿瘤不能切除者。3、原发性肝癌。4、先天性胆道闭锁。 禁忌症:1、肝癌、肝外转移。2、全身感染。3、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衰竭。4、60岁以上。肝移植手术:1、术前配型及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及术前 准备2、原肝切除3、原位全肝移植4、原位部分肝移植 术后常见并发症1、急性排斥反应:术后4周内易发生 ,90%可逆转。2、慢性排斥反应。3、肝衰、感染。4、术

11、后肿瘤复发。 第二十四章 组织工程 现代的组织工程学是指综合应用工程学和 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 基本方法,从研究、开发、修复或维护和增进 各种组织、器官功能和形态的新兴医学领域, 其基本技术路线是用高密度细胞接种在可降解 的支架材料上,载体外预先构建一个有生命的 种植体,然后植入体内、修复组织缺损,替代 部分或全部器官功能。 组织工程的发展及意义 1、随着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 医学领域发展需求。2、高新技术开发与利用是组织工程研究基础 ,提供了新方法。3、科学技术总体水平提高,使病人、医生对 治疗疾病提出的高要求有实现的可能。4、巨大的病人要求为组织工程学发展注

12、入了 动力。不同组织的组织工程研究1、软骨组织工程2、骨组织工程3、肌腱组织工程4、肌组织工程5、其他组织工程:如皮肤、周围神经等组织工程展望一、组织工程研究的科学问题组织工程学研究涉及到分子生物学,组织生物学 、生物材料学、临床医学等,需要多学科的交叉与结 合,必将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主要的研究内容:1、种子细胞的研究;2、支架材料及细胞外机制的研究;3、细胞与材料的能力场三维培养;4、体内植入研究 二、组织工程学临床应用前景:组织工程学研究与发展有100多年历史,而近 10年来发展迅速,我国组织工程学研究始于 90年代初,现将研究内容如胚胎干细胞、生 物材料、骨软管、肌腱等进入临床初步试用 阶段。而在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已正式用于 临床,相信在今后的研究进展中,将会用库 存的组织工程组织,装配到人体缺损部位, 对减少伤残、提高生活、生存质量发挥更重 要作用。 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