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汇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481646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7.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汇报(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申报阐述构建智慧型图书馆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层次和水平 项目概况项目建设类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类项目项目建设周期:5年项目建设年度:2016年2020年项目预算经费:949.8万元项目负责人: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的构想,物联网也在2010年被正式列为我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并被列“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校园等一系列概念诞生,并被付诸实践。与“智慧”相关的技术和理念不断成熟,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作为重要的信息服务机构之一的图书馆应该抓住机遇,进一步提高和变革服务形态,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应

2、运而生。 现状分析及立项依据智慧图书馆就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 将图书馆建筑、图书馆设备、纸质馆 藏、数字资源、用户、馆员等各种要素关联起来, 实现全 面的互联互通,从而高效、快捷地提供人性化、专业化、智 慧化的服务与管理,最终实现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新型 的图书馆运作模式。它是以资源为基础、技术为支撑、服务 为灵魂、以人为核心、空间为实现条件,各要素之间相互融 合的有机体。智慧图书馆兼有物联网和数字图书馆的双重特 征, 它具有全面感知、共建共享、泛在服务、互联互通等特点。 现状分析及立项依据(一)、现状分析(1)2006年2月集美大学率 先建成国内第一家 RFID

3、智 能图书馆 (2) 2010年以后我国图书 馆界掀起了以RFID技术为 核心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狂 潮。 (3) 2012年后中国新建、 扩建、重装修的大中型公 共、高教图书馆新馆几乎 无一例外地引入了RFID技 术 (4)截止到2013年12月,国 内已经有近300家高校图书 馆正式启用RFID 智能图书 馆系统。 I国内高校建设情况(1)2012年底,中国科技大学 率先建成RFID智能图书馆 (2)2014年底合肥工业大学、 皖西学院、安徽大学等省内 15所高校相继建成和正在建 设RFID智能图书馆。 (3)2014年11月由中国科学技 术大学主办的省内七十多家 高校 代表参加的智慧图书馆

4、服务和管理模式研究会 (4)2015年6月在皖西学院 召开安徽省高校图书馆 智能图书馆建设经验交流会II省内高校建设情况(1)我校图书馆自动化、 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以 前一直走在全省高校的 前列 (2)我馆一直关注和跟踪 该技术的发展动态,并做 相应的技术储备和资料的 积累 (3)考虑到该技术刚开始 不成熟,暂缓智慧图书馆 建设 (4)经过多年的发展,智慧 图书馆的技术已成熟,标准 已统一,我馆已具备了智慧 图书馆建设的条件。 III我校图书馆现状现状分析及立项依据(二)、立项依据我馆已具备了建设智慧图书馆的良好基础:1、技术基础:我馆早在2002引进的汇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书目数据自动化管理

5、,实现了图书馆各项业务的自动化管理;实现的两校图书馆的网络化 ,读者通过网络可以访问图书馆的各项资源。2、资源基础:我馆现有藏书180件,先后引进了45个电子资源,资源比较丰富,在资源上能保障我校的教学和科研的需要。3、人员基础:我馆从事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管理的人员有4人,除了一 位新人外,其余3人都是长期从事自动化、网络化和数字化设备和系统管理的人员,技术、经验丰富;现状分析及立项依据(二)、立项依据 项目调研和论证:我馆在申报这个项目的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并实地走访了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马鞍山市图书馆等已建成智能图书馆系统项目,并正在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图书馆,了解

6、智能图书馆系统的应用情况以及智慧图书馆建设进展;并请多家厂商来我馆介绍智慧图书馆技术发展状况,结合相关资料,进行了多轮论证,认为智能图书馆系统和技术已经成熟,智慧图书馆系统和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智慧型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是提升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的必要手段,利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水平,为我校师生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移动化的资源服务,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和科研需求。 项目建设可行性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可行性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始于2005年,是在借鉴“智慧城市”、“智能图 书馆”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一定的具体实践。智慧图书馆是 建立在物联网和继承数字

7、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图书馆,随着无线 射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成本的有效控制,RFID技术在图书馆智能化建设方 面的应用也将越来越深入,其在现有大中型图书馆的成功应用,表明RFID技 术已为图书馆智能化确立了一个可行的应用方向。而国内众多厂家将磁条和 RFID相结合的EMID新一代解决方案,将会使更多的馆员从简单而繁琐的简单 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去开展学科服务工作,拓展图书馆的主动性业 务。2014年11月, 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协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安徽师 范大学等七十多家高校图书馆的一百五十多位专家和代表齐聚

8、中国科学技术 大学图书馆,共同探讨智慧图书馆服务和管理模式如何提升高校图书馆运营 能力。这一切表明,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发展与应用案例逐渐成熟, 可以为 我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借鉴。项目建设可行性及必要性在现阶段,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智慧图书馆,对于我校图书馆未来 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利用智慧图书馆实施流程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和发展,图书馆在技术手段上发生了重要变化,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让用 户需求发生了重要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智慧图书馆实现工作流程再造 成为必然,从而实现对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精简和优化。2.提升图书馆文献服务能力。通过知识社区对图书馆

9、提供的文献服务进行 整合,通过全面信息化系统对图书馆管理进行整合,通过文献搜索整合传统资 源和数字资源,通过数据挖掘实现各系统的智能化、个性化,将极大地方便读 者,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文献服务能力和水平。3.拓展图书馆文献服务范围,提高图书馆社会影响力。目前百度、谷歌和 亚马逊等信息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在新时期对图书馆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其根 源是图书馆文献服务能力和范围还没有能跟上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而智慧图 书馆可以通过完善的、科学的文献服务构建,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拓展到其他 行业中随时提供文献服务,使图书馆无处不在,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必将大幅 提高。项目建设可行性及必要性(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1、信息化时代转型的必然选择在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图书馆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利用物联网、云计 算、普适计算等新兴技术,发展成为全面感知、互联互通、高度智能的智慧图书馆。这 也符合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的一条,即“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 2、践行“智慧与服务”的图书馆理念智慧图书馆不仅仅是个科技概念,它还包含着浓厚的人文思想, “智慧与服务”的理 念最早是由韦棣华女士在文化图专时期提出来的,后来被中山大学图书馆程焕文馆长选 为该馆馆训。“智慧与服务”理念崇尚智慧,崇尚至诚服务。而智慧图书馆就是在这一 理念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加深入、更高质量的

11、智慧服务。 3、满足用户日益变化的信息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发生变化,随着智能手机的拥有量 不断增加,社交网络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用户在利用信息时具有更多移动化、 社交化和个性化的特征。面对用户日益变化的信息需求,图书馆不应该消极沉默,或是 寄希望于牵引用户回到传统状态,而是应该积极应对,主动挖掘用户的信息需求,顺应 当前用户的信息行为,为其提供高效、便捷、有竞争力的增值服务,这也是构建智慧 图书馆的目的。 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方案(一)、项目建设内容1. 图书资料智能管理系统集成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无线识别系统中 的RFID标签、自助借还、全能馆员工作站等系统设

12、备硬件及软件、系统集成等。2.以校园网和移动通讯网络为依托,以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平台和基于元数据的信息资源整合为基础,以适应移动终端一站式信息搜索应用 为核心,以云共享服务为保障,通过手机、iPad、Kindle、Mp3/Mp4、 PSP等手持移动终端设备,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搜索和阅读数字信息资源,自助查询和完成借阅业务,为实现智能图书馆最初的梦想:任何人,在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要的任何知识构建数字信息移动服务平台 。 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方案3.以数据挖掘的相关技术为支撑,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数据关联与情报分析处理,深入发现隐藏在大量数据背后的信息,建立旨在打破以往书刊目录和文献全文检索的

13、模式,为读者提供具备完善的知识挖掘与情报分析功能的知识发现系统。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方案4、以WEB2.0技术为支撑,构建智慧图书馆门户网站,集科研绩效分析系统、学科服务系统和资源服 务系统为一体,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不时空限制的在 线服务平台服务。5.以RFID技术为支撑,精细化座位管理系统和触摸屏终端为基础,实现座位合理分配和科学管理,实 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提升服务水平。解决我馆日益严重的读者抢座、占座等问题。 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方案(二)、实施方案项目建设总体目标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将图书馆建筑、图书馆设备、纸质馆藏、数字

14、资源、用户、馆员等各种要素关联起来, 实现全面的互联互通,从而高效、快捷地提供人性化、专业化、智慧化的服务与管理,最终实现智慧化管理和服务。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文献和信息服务保障。 年度建设目标年度年度目标完成指标完成时间节点2016100台计算机 6台服务器 1台存储系统 2套安全监测通道 汇文微信公众服务软件 平台电子资源统计分析软件 完成218万元,初步搭建智慧图书馆的硬件平台,及引进2套服务系统 2016.12.312017100台计算机 6台服务器 特色资源库建设与管理 平台和学位论文管理系统 完成153.6万元,进一步搭建智慧图书馆的硬件平台 2017.12.31年度年度目标完成指标完成时间节点2018RFID智能图书馆(系统和设备 )完成390.2万元,实现图书馆RFID智能图书馆建设,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水平 2018.12.312019智慧图书馆门户移动图书馆系统 完成100万元,初步搭建智慧图书馆的门户网站,搭建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平台和移动服务平台 2019.12.31年度年度目标完成指标完成时间节点2020SDA国际论文绩效系统投稿指南系统 科技查新系统 查收查引系统 学科服务系统 科研智库系统完成88万元,通过6个服务平台的建设,完成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设。 2020.12.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