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押题专练(含解析)1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465545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押题专练(含解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押题专练(含解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押题专练(含解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押题专练(含解析)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押题专练(含解析)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押题专练(含解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押题专练(含解析)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专题 1414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实用类文本阅读之科普文章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破译汉族人体质密码李 鹏汉族人长得究竟是什么模样?汉族人究竟有什么体质特征?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个千古疑问。如今, “千古之谜”终于有了科学的答案。天津师范大学牵头,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汉族人体质调查,该项目历时 4 年,调查测量了 30 000 余名“典型”汉族人,完成了“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 ,破译了汉族人体质密码。调查显示,在人的“长相”中有些细节真的是“南北有别” “长幼不同” 。2009 年,天津师大与内蒙古师大、辽宁医学院联合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汉族人体质调查。马丁尺

2、、弯角规、直角规在郑连斌教授的工作室里,这些测量工具在近 4 年里,从约25 000 个汉族人身上每人量取了 86 项指标。如果对这些数据分省进行统计,甚至可以画出各省汉族人的“标准脸” 。不仅如此,郑连斌和他的课题组还通过对近 1 万人 25 项遗传指标的调查,发现“人与人”之间更多细微的不同。研究发现,各个民族体质形态特征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民族会有各自的体质特征变化规律。 “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通过最基础数据测量,为汉族人建立了一份详尽的体质档案。为了尽量保证数据的“典型”性,课题组刻意避开北京、上海、天津这样人口流动大的大城市,而是以方言特征作大致分类,到各省中小城市和农村,对在当地世

3、居三代、身体健康的汉族成年人分年龄组进行测量、调查。今年 2 月,该成果发表在我国权威科学期刊科学通报第 4 期上,通过该项研究,可以了解到我国南方汉族人在体质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的一些有趣变化。研究显示,汉族人“双眼皮”率高,鼻翼突度中等,发黑、眼褐、肤黄、头圆,多为中腿型。相对来说,北方人鼻根较高、面部扁平、颧骨高、嘴更小。南方人鼻翼宽、面部立体、嘴也大。而在身材上,北方人皮脂更厚、 “又高又胖” ,但南方人的身体骨骼和肌肉发育都比较好,身体的线性度也更明显些。如今, “中国汉族人体质人类学数据库”即将建成,南北差距、生长变化等人与人之间许多细微差异初见端倪。这些数据对生物学、遗传学研究和

4、美容、服装等行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南方汉族成人的头、额、面的宽度都在减小。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李咏兰副教授表示,人的头发厚薄、头侧皮下脂肪厚度对头宽值有一定影响。到了老年,由于头发明显稀疏,头侧皮下脂肪减少,所以头会变得狭长些,额头会变低,头围2值也随之下降。研究发现,面宽值的减小,与颧弓处软组织厚度下降有一定关系。其次,随年龄增长,人的颏下脂肪组织会变厚,从而使面部拉长。“我们的研究也发现,南方汉族人的五官也会随年龄增长而改变。 ”李咏兰解释说,上了年纪后,南方汉族人两眼内角之间的距离会变小,即两眼距离更近了。测量数值显示,60 岁以上组男性的两眼内角间距离

5、比 2039 岁组减少了 1.0mm,而女性的这一数值则减少了0.6mm。这是因为,黄种人的眼内角处有一个小小的皮褶,叫作“蒙古褶” ,蒙古褶的出现率会随年龄增长而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眼距缩短。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南方汉族人鼻子的宽度则会增加,这与鼻翼的形态变化有关。研究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南方汉族男性、女性的嘴唇厚度会明显变薄,例如,男性下嘴唇厚度近似值从 2039 岁组的 9.1mm,减小到 60 岁以上组的 7.6 mm;女性下嘴唇厚度近似值从 2039 岁组的 9.4mm,减小到 60 岁以上组的 7.3 mm。其原因在于,上了年纪后,嘴唇会往口腔里缩,所以一些老年人的上嘴唇特别薄。由

6、于老年人的嘴唇变薄,鼻和口之间的距离会增大,人中就变长了。“另外,我们根据对南方汉族人的研究也证实,成年人的耳朵会越来越长,宽度也会增加。例如,60 岁以上组男性耳朵长度为 67.1mm,与 2039 岁组相比增加了 5.1mm;宽度为32.1mm,增加了 1.6mm。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 ”郑连斌说,长期以来,在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即年龄越大耳朵越长,这次从学术角度得到了印证。年龄增长,我们的耳朵为何会越来越长呢?郑连斌表示,其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成年后人耳还在继续缓慢生长,二是耳的皮肤下垂造成的。但究竟是哪种原因,还是两者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还有待于继续研究。(选自科技生活2013 年 3

7、月 25 日第 11 期,文章有删节)文本思路:汉族人体制密码被破译郑连斌教授及其课题组进行的精细调查研究汉族人在体质方面的总体特征随着年龄增长,南方汉族人头、额、面以及五官的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探究 1统观全文,请分点概括“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破译了汉族人哪些“体质密码” 。答:_【答案】 在人的“长相”中有些细节“南北有别” “长幼不同” 。汉族人“双眼皮”率高,鼻翼突度中等,发黑、眼褐、肤黄、头圆,多为中腿型。随着年龄的增长,南方汉族3成人的头、额、面的宽度都在减小。南方汉族人的五官会随年龄增长而改变。2科研报告的价值取决于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性与报告本身的严密性,请结合文章,从这两方面各

8、举一例分析本文如何体现其科研价值。答:_【答案】 (1)研究过程中,采用调查、测量的方法获取研究资料。调查样本数量大。调查对象数量多,分布广,包括 30 000 余名各省中小城市和农村中,在当地世居三代、身体健康的“典型”汉族人。调查对象典型。课题组刻意避开人口流动大的大城市,以方言特征作大致分类的各省中小城市和农村中选择调查对象,保证数据的“典型”性;并分省份、年龄组、86 项指标及 25 项遗传指标进行测量、调查,分类合理。数据测量准确。运用马丁尺、弯角规、直角规等测量工具进行数据测量。(2)报告中,数据使用精确,材料紧扣观点,语言表达严密。数据使用精确。如在呈现“南方汉族人的五官也会随年

9、龄增长而改变”时,数据引用精确到 0.1 mm。材料紧扣观点。如在呈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南方汉族男性、女性的嘴唇厚度会明显变薄”观点后,作者进而引用了大量数据进行说明,再就原因进行分析。有理有据。语言表达严密。如“约 25 000个汉族人” “近 1 万人”中运用了“约” “近”等副词。3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中国汉族人体质人类学数据库”建成后,这些数据将有哪些实用价值。答:_【解析】 题干中“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是提示信息,意味着该探究题应根据文章内容,提出合理见解。其中,文中“为汉族人建立了一份详尽的体质档案” “这些数据对生物学、遗传学研究和美容、服装等行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是该

10、题的一个突破口。题干中的“哪些实用价值” ,提示考生应先进行归纳概括,再进行探究。【答案】 在科学研究中有实用价值。通过为汉族人建立一份详尽的体质档案,记录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汉族人的体质信息,为医学、遗传学、生物学等学科研究提供数据依据。在日常生活中有实用价值。通过对汉族人在不同年龄段的长相研究,及不同人群的体型特点的研究,可为美容美发业、服装设计业提供借鉴,从而设计出更加适合不同人群的美容美发方案及服装。4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矮象和硕鼠方舟子提起庞然大物,我们往往会想到象。象是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最大的非洲丛林象的身高能超过 4 米,体重能达到 12 吨。象刚生下来时的体重

11、通常就有 120 千克。它们是如此庞大,以至于我们习惯充满敬畏地称之为“大象” 。但是有一种象的形象很难让人给它冠以“大”字,它们成年时身高还不到 1 米,体重大约只有 100 千克,和猪的大小差不多猪鼻子插葱有时的确是可以装象的。这样的矮象一定很可爱,可惜它们只生活在更新世,已在大约 1 万年前灭绝。矮象并不是大象的祖先,在它们之前大象早已进化出来了。相反,矮象是从大象进化来的。这些矮象的化石是在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和马耳他岛发现的。在地中海的其他岛屿,也有类似的矮象化石出土。大约 600 万年前,地中海的海水被部分或全部蒸发了,生活在大陆的大象得以迁移到这些岛屿。后来随着海平面的上升,这些大象

12、的后代与世隔绝,在岛上进化成了猪一般的矮象。为什么大象的后代变成了“猪”了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问一下,为什么大象要把身体弄得那么庞大呢?原因很简单,身体庞大是它们保护自己的法宝。当大象的身体大到连老虎、狮子也望而生畏时,大象就没了天敌,可以自由自在地吃草。但是身体庞大也意味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一头成年大象每天要吃一两百千克的植物。而一个大象群体为了避免近亲繁殖,通常有几百头大象,它们消耗的食物量大得惊人。在地中海的岛屿上,没有大型的肉食动物需要抵御,大象身体庞大的优势消失了,劣势暴露了出来。在岛上,资源非常有限,没有足够的食物来维持一个大象群体,身体大的象饿死,身体小的象由于需要

13、的食物量也少,反而容易生存下来。要维持一个 500 头大象的群体,可能至少需要几千平方千米的空间,但是要维持一个同等数量的矮象群体,有几十平方千米的地盘可能就足够了。这样,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大象的身体就变得越来越小。不仅大象如此,其他大型食草动物到岛上繁衍后,由于没有天敌,也由于缺乏食物,它们后代的身体也会逐渐变小。但是对俗称老鼠的啮齿动物来说,情形却正好相反。老鼠体型小的原因,是为了避免被天敌吃掉,因为身体小容易躲藏。到了岛上以后,没有那么多天敌,甚至根本就没有了天敌,没有必要再躲躲藏藏,身体小的劣势就暴露出来了,因为身体太小,热量容易散失,而且能吃的食物种类有限,比如粗一点的植物就咬不动

14、。对老鼠来说,身体大一些反而更有优势。在岛上生活的啮齿动物的身体通常要比在大陆生活的大很多。例如弗洛里斯岛上原来生活着一种窟山鼠(已灭绝),和猫一样大。5不过,和在乌拉圭发现的一种豚鼠相比,窟山鼠就是小巫了:这种乌拉圭豚鼠比牛还大,体长 3 米,高 1.5 米,重达 1 吨,比矮象还要大得多。幸运的是这种可怕的硕鼠生活在200400 万年前。在当时,巴拿马海峡还未出现,南美洲和北美洲还是分离的,南美洲实际上是一个大岛,北美洲的剑齿虎等天敌还不能过去享用这些硕鼠。现在还生活在南美洲的花背豚鼠是硕鼠的近亲,而花背豚鼠的体长只有 80 厘米,体重只有 15 千克,这在现在的啮齿动物中已经算是大的了。

15、当大型的哺乳动物迁移到岛屿,它们的身体通常会逐渐矮化,而小型的哺乳动物则相反,它们的身体会逐渐巨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岛屿法则” 。这个进化速度会非常快。对 88 种岛屿哺乳动物的调查表明,它们的进化速度要比大陆哺乳动物快两倍。人类的文化进化其实也存在类似的“岛屿法则” 。对人类社会来说, “岛屿”并不一定是地理意义上的。开放的岛国可以包容世界,自我封闭的大陆国家却是文化的岛屿。一个国家如果闭关锁国成了世界的孤岛,那么由于缺乏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和文化交流,也会很快地导致伟人矮化,鼠辈巨化。这样的国家,会一时成为“矮象”和“硕鼠”的天堂。但是不论是可爱的矮象还是可怕的硕鼠,终究还是都灭绝了。(选自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文本思路:大象之“大”大象在岛屿上进化为“矮象”“矮象”出现的原因 “硕鼠”出现的原因人类文化进化的“岛屿原则”1下列对这篇科普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