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单元整合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464830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单元整合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单元整合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单元整合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单元整合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单元整合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单元整合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单元整合教案 新人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72017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单元整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单元整合教案合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单元知识整合(一)宏观体系构建(二)专题知识总结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1)由空想到科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2)由理论到实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蓬勃

2、发展起来,1871 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社会主义已由理论发展到实践。(3)由理想到现实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1917 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二战后,东欧出现了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亚洲也出现了中国、朝鲜、越南、蒙古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2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2(三)中外

3、关联1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32.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比较4史学前沿 百家争鸣 1 正确定位马克思主义(1)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普遍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但不是先知先觉的预言家;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研究的指南,但不是僵化凝固的教条。(2)号称“当代西方头号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霍布斯鲍姆列举出必须反对教条主义的三条理由:第一,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业已完成的理论,而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学说,因此,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和存在基础;第二,马克思主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某些具体结论是根据 19 世纪中后期的

4、情况提出来的,物换星移,时过境迁,有些结论已丧失其适用性;第三,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具体结论可能是在尚未占有全部研究资料的情况下,或是出于现实革命斗争的考虑提出来的,因而难免有片面之误。(3)因此,今天不能机械地拘囿于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所做出的具体结论,不能摘引他们的只言片语生搬硬套,而应当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根据本国、本地区、本民族的客观实际,对史学研究对象、思维方式进行深入反思,力求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为基础的新观念对历史作出新的解释。霍布斯鲍姆说:“充满生气的5马克思主义是从马克思的引文不够用的地方开始的。 ”(姚太中、程汉大:史学概论 ,东方出版社 1991

5、 年版)2 巴黎公社建立的背景(1)第一种观点认为,巴黎公社是第一国际的精神产儿。理由如下:第一国际建立后,马克思主义对蒲鲁东主义斗争的胜利,使其中一些蒲鲁东主义者转向了马克思主义,大批优秀的工人革命家脱颖而出,成为巴黎公社的骨干。国际的巴黎支部在巴黎公社革命中起了卓越的作用,而且工人阶级的精华都属于国际,他们都浸透了国际的思想。公社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文教、妇女、外交方针,基本上体现了国际的精神。(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 年)(2)第二种观点认为,巴黎公社是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产物,是法国民族传统的产物,同时,国际精神的影响,对公社的产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

6、是主要的、更不是惟一的,说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同法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不恰当的。论据如下:巴黎公社是在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情况下发生的。从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所发布的一系列文告来看,他们要求建立的不过是地方自治政权,对全国政权的要求也仅仅是有工人代表参加的资产阶级共和政府。公社这种政权组织形式,以及公社内部组织采取建立工作委员会来代替政府各部,以武装的国民自卫军代替常备军,更是法国民族传统的继承。(洪韵珊:关于巴黎公社产生渊源问题的探讨 , 社会科学研究1981 年第 2 期)(3)第三种观点强调巴黎公社革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迫于外部形势和传统的影响,但更强调这次革命的自发

7、性。理由如下:3 月 18 日起义不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出现了资产阶级统治危机,进而触发了一场无产阶级革命。经典作家说过:“巴黎的起义完全是由巴黎的工人发动的” “公社是自发产生的,谁也没有有意识和有计划地去准备它。 ”第一国际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促使公社诞生,但国际精神对巴黎的工人阶级是有影响的。(赵瑞芳:对巴黎公社的再研究 , 云南社会科学1990 年第 2 期)3 中国史学界关于十月革命的研究(1)关于十月革命的前提。长期以来,西方许多人一直认为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十月革命纯粹是“历史的偶然” 。傅树政提出不同看

8、法,认为从整体上看,当时俄国是先进与落后两重经济并存的国家。它的工业高度集中,某些部门高度发展,但同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又占主要地位,农业人口占多数。俄国是世界列强之一,但经济上又依赖更发达的国家。正是俄国经济中的先进部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傅树政: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前提的几个问题 , 史学集刊1984 年第 2 期)夏景才指出,俄国不仅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条件,而且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最明显、最全面、最集中。此外,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际力量,即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及广大的革命群众。所以,西方人的观点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夏景才:6试论十月革命

9、的前提和特点 , 东北师大学报1984 年第 3 期)(2)关于十月革命的特殊性。杨存堂根据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分析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殊性。其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落后的俄国。俄国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国内各个领域存在着浓厚的农奴制残余。正是这种落后性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从而为革命埋下了火种。其二,十月革命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环境里。由于俄国参加了大战,并多次遭到失败,损失惨重,国家面临崩溃,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执政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不顾国家安危、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这样就把社会主义革命推上日程。(杨存堂:论十月革命的特殊性 , 苏联历史问题1982

10、年第2 期)(3)关于十月革命时期工农联盟问题。徐天新指出,斯大林说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在农民问题上的口号是“联合贫穷农民、中立中农、反对城乡资本主义,为无产阶级政权而斗争” 。这个提法值得商榷。实际上,布尔什维克党在 2 月至 10 月的革命准备时期,并不是中立中农,而是联合全体劳动农民(包括贫农和中农)一起夺取政权的。这从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从布尔什维克党的土地纲领,从农民运动的发展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农村工作,从布尔什维克党对待农民的政策中都可以看到。(徐天新: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准备时期的农民政策 , 世界历史1981 年第 6 期)4 关于中国政治研究的三个理论视角(1)比较现代

11、化。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从比较的角度对这一过程进行研究是现代化理论的基本特征。在比较现代化研究的影响下,不仅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围绕着“传统现代”这个路径来分析,甚至那些并非专门研究中国政治发展的论著也以社会转型为中心来解释和评价与此相关的其他历史问题,从而使中国政治研究具有浓厚的“社会历史研究”特色。(2)国家社会关系分析。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通常被扼要地概括为市民社会理论,作为一个研究模式,它强调的是社会与国家相对的二元性质,关注的是那些不能与国家混淆或不能被国家淹没的社会生活领域。基本上,在中国政治研究者这里,这一关系更多地被解释为一种基于各自所具有的发展

12、逻辑和自主性而展开的良性互动关系,这种非激进的互动取向同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政治生态特征是相联系的。(3)新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是一种主张把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分析中以解释长期经济变迁成因的理论,新制度主义把“制度”理解为一系列包括正式约束(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非正式约束(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的社会的“博弈规则” 。所谓博弈就是选择,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通过影响个人选择而对一国的经济绩效产生积极作用。这样,历史的进步和经济政治的发展应该到制度变迁中去寻找原因。学科素养培优 选择题之转换法和史观分析法(一)转换法在做题时,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试题中的材料信息、情境,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3、转换。(1)将试题中有关历史叙述、特点、评论的信息转换为具体的事件、现象、制度、人7物、历史概念等。例如,某题中有“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西汉贾谊论积贮疏)这一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将“本”转换为农业、 “末”转换为工商业,那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就可理解为重农抑商。(2)将试题中的图片、人物、符号等转换为具体的历史知识。例如,19 世纪末法国明信片上的漫画宰杀中国龙(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可将画中任人宰割的龙转换为中国,将画中西洋长相的人物转换为西方列强。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得出“19 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利用

14、试题中具体的历史时间转换出历史事件。例如某题的材料:全球通史中写着“17 世纪和 18 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 “18 世纪以来,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 。运用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通过“17 世纪和 18 世纪初”转换出启蒙运动,通过“18 世纪以来”转换出工业革命。例 1 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B鸦片战争以后仅晚清政府与西方国家间的关系不平等C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

15、D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从实质上平等变为不平等提炼信息 鸦片战争平等待遇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运用所学知识,将题干中的信息转换为具体的历史知识。将“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转换为明清的朝贡外交,将“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转换为西方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明清以前的中国与外国特别是与西亚、非洲等地区是有平等往来的,故 A 错。鸦片战争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西方国家均没有平等对待历届中国政府(如清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B 错。鸦片战争前,明清与外国的关系主要通过朝贡贸易维持,明清统治者

16、以天朝上国自居,把所有与中国往来的或欲与中国往来的国家视为朝贡国,因此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实质上是不平等的朝贡关系;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受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中西方关系是不平等的,因此 C 正确,D 错误。答案 C8解后反思 全面理解朝贡贸易“朝贡贸易”是人教版教材必修 2 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要全面理解掌握。首先,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朝贡贸易不是传统中国对外贸易的全部,除此之外也有平等的、以追求利益为目的的对外贸易,如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税收一度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源。其次,从政治的角度来说,朝贡贸易也体现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对外关系,也就是说,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绝大部分是通过朝贡贸易来维系和体现的。最后,鸦片战争后,朝贡贸易及朝贡体制逐渐瓦解。例 2 下面是 1947 年英国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名为“西来的风”的漫画。漫画中写有“欧洲”的木屋上的风车被写有“欧洲复兴计划”的风吹动起来。此漫画旨在( )A赞扬西欧各国正协力重振欧洲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