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10篇

上传人:k*** 文档编号:52462735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10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 10 篇篇 【篇一】我常说:中国改革四十年,感觉变化最大,生活最幸福的是我们这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因为我们是从改革走过来的,亲眼见证了改革四十年的一点一滴、方方面面的变化。如今,我们都已经进入了晚年,可我们因为有年年都在增加的退休工资,有医疗保险,有各方面都享受优惠照顾的老年证,有社区办的“幸福食堂”,有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有经常上门服务的社区志愿者,我们生活得无忧无虑,快乐开心。早上,我们在花草丛中、在清风里悠悠地打着太极拳,晚上,我们在灯火辉煌的广场上跳舞,白天,我们在老年大学唱歌弹琴。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三五成群邀在一起外出旅游,我们到北京看长城,到

2、泰山看日出,到西安看兵马俑,到桂林看山水,到黄山看雾松,到湘西看民俗。由此还觉得不尽兴,隔一年半载,还要到海外旅游,到台湾赏日月潭,到香港逛维多利亚港湾,到泰国骑大象,到巴黎爬艾菲尔铁塔,到莫斯科的红场上漫步除了旅游,我们还像候鸟般驾驭季节,天冷的时候,我们去三亚晒太阳,夏天到来,我们又去海拔高的山峰避暑看看:我们活得多么潇洒,多么逍遥,多么得意,多么有彩呀!如果不是改革开放,我们能有今天这么好的日子吗?改革开放前,不说我们没有休闲的时间,既使有,什么避暑呀,旅游呀,我们连想都不敢想,因为那时一切都太封闭,太禁锢,太严肃,太满后了。改革开放前,我是一家纺织厂的女工,且不说三班的辛苦,也且不说机

3、器震耳欲聋的噪音,有时好容易熬到星期天,厂里又突然通知不放假,要加班加点赶任务。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也不会额外给你增加工资。记得 1980 年我结婚时,终于有三天婚假,可我们却不敢外出度假。为什么?因为那时到外地旅游太麻烦,首先得到厂里去开介绍信,否则没有哪个旅馆会接待你,既使开了介绍信,你还得拿户口簿、粮本到粮管所换全国粮票,没有全国粮票,你在任何餐馆都吃不到饭。既使你开好了介绍信,换好了粮票,还是不敢轻意出门去外地,万一在外地生了病怎么办?那个时代的医院也是定点的,没有转院的介绍信,你再有钱也不会让你看病。这么麻烦,这么多顾虑,你还奢想去外地旅游吗?所以,我们那个时代,就没有旅游结婚、外出

4、度蜜月这一说。诚然,你只有老老实实实规规矩矩呆在家里享受三天婚假。因为社会上的各种限制,那时我们的父辈虽然也已经退休了,但他们依然享受不了老年人的幸福,什么旅游,避暑在他们听来,那就像天方夜谭,至于到国外旅游,那更是连梦都不敢做。既使让他们出去旅游,他们也不会去,因为那时的退休工资仅仅够糊口。没有多余的闲钱,没有专供老年人活动的场地,甚至连梦想都没有,我们的父辈们老了就只有困守家中,以怡弄孙子为唯一的快乐。想想他们的退休生活是多么地枯燥无味呀!炎热的夏天,他们只有靠一把蒲扇抵御酷热。没有电视,没有音响,他们只能三五一群地聚在一起扯着闲话,拉着家常,哼着地方戏曲比起我们的父辈们,我们的退休生活是

5、多么幸福啊!改革开放冲破了户藉制度的籓篱,今天,我们凭着一张身份证就能走遍天下。更主要的是,我们口袋里有闲钱,我们有走遍天下的兴致。记得前年的夏天,我所居住的城市酷热异常,小区的姐妹们纷纷相邀,相互讨论到哪儿去避暑。最终我们敲定了去庐山避暑。去庐山避暑,想想这个字眼就觉得兴奋,庐山曾是达官贵人避暑的专用词,而今,我们这些普通的退休工人,小区居民也能欣然前往了。到庐山的当日,我仃就享受到了避暑的真正函意。其时我所居住的城市温度已达四十度,可以说酷热难忍,从早到晚都要猫在空调房里,不敢到外面去透空气;而一到庐山,顿时犹如到了另一个天地,凉风习习,空气清新,满眼绿色,萎靡了多日的精神顿时一振。特别是

6、晚上,山风呼啸,夜凉如水,睡觉还得盖一床薄棉被。我向当地人打听了一下,庐山的温度常年比山下要低十度,整个夏天晚上睡觉都须盖被子。爽啊!我们这些六十多的太婆也不由得像当代 的年轻人一样欢呼起来!庐山不仅是避暑胜地,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五 A 级旅游风景区,可以游玩的地方实在太多:仙人洞、锦绣谷、花径、三叠泉、黄龙潭、乌龙潭、大天池、龙首崖、美庐 、博物馆、植物园、黄龙寺、三宝树、东林寺、白鹿书院数不胜数。如果是跟旅游团来旅游,连轴转地游,不把你累得趴下,也要把你累得腰酸腿疼好几天,而且游得大多犹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而我们在这里避暑一月就不同了,可以潇洒地慢慢地品游。花上半天,游一两个景点,就

7、回来休息,好好吃一顿,洗个热水澡,待完全休息好了,再出去游,既玩得尽兴,也玩得轻松。享受到如此美好的生活,我不由得联想到了改革开放,如果不是改革开放,哪能有今天的好生活!我由衷地赞美改革!【篇二】今年 4 月,我应邀回城口,到亢河风景区采风,为它们编写民间故事。这 10 年,我没有回城口,一则忙,二是怕路途遥远,身心疲惫。城口的路,是我心中的痛,也是我永远躲不开,绕不去的心病。1984 年 7 月,我从万县师专现在的三峡学院中文系毕业,分配到城口县委宣传部工作。大约是早上 7 点钟,就从较场坝坐长途客车出发,中午到梁平,吃午饭,下午继续赶路。第一天跑拢达县市休息,住武警招待所。还好,虽然公路起

8、伏,车内颠簸,还受得了。第二跑拢万源,再住下休息。第三天,行程真让我怕。车过走白沙,翻八台,人在云里雾里不说,那公路窄如羊肠,20 岁,血气方刚,身体健壮,一样怕,而且发生了最不愿看到的事:晕车呕吐。车上呕吐的不止我一人,还有七八个,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有。车速极慢,上坡像蜗牛负重,发动机如得到了齁病的人,喘息不断。从此,我最怕的不是工作,而是出行。因为城口的交通,实实在在太落后。当时开县到城口、走大竹河到万源的公路都未通,出入县境 ,只有这条独路可行。可是怕啥偏来啥,到万县市开会,单位把一半多的出差任务给了我。也难怪,当时单位不到 10 个人,老的老,小的小,出差这种事,差不多就两三个中青年

9、身体扛得住。不去是不行的。每次出差回来,我都要“秧”好几天,才能复原。最危险的一次,是雨天到万县市开会,我坐的公交车在木瓜口至庙坝之间,车刚过就山体滑坡,山上滚下比脸盆大的石头,如果迟过几十秒钟,我们的车绝对遇难。即使车上的人不死,也会受重伤。事后,大家下车,一个个脸色卡白,庆幸死里逃生。至于下乡,我步行过很多次,比如到余坪、中溪、黄安、周溪、沿河等等,当时都不通公路。雨天走这些山路,生命都是悬起的。发生塌方断路的事,随时可能。城口的交通,大大地制约了社会前进。当然不是政府不努力,是受地形和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的限制。而这次,我走的城万快速通道,小车开到 60 码,我直叫司机开慢点,一则路好,但

10、弯道仍多,二是我想看看风景。这条路从万源进城口地界,差不多全在山沟里穿行。钻洞,沿河谷行,所以平稳,而且四月天,景色宜人。要不是采写任务急,真想下车漫步,赏花观景。当天我们是中午从万州出发,下午 6 点左右抵达城口城区,约行车 4 个小时,这比 1980 年代,节约了几十个小时。比 2000 年,节约了近 5 个小时。当时走开县,钻雪泡山的洞子,要一天时间。我感受到城口这些年的交通大发展,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城口的进步。交通不便,发展经济是不可能的。有货运不出呵,卖啥?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卖不出的,就不是商品,仅仅是产品。因为它没有实现“交换价值”。曾经到城口挑过粮食的老作家谢声显对我讲,1960

11、 年代,他们运粮进城口,走八台,那要五、六天才能到达。特别是从白芷山到庙坝,那个路,真是难走,如果是雨天,根本步行不了,只好找农户借宿,因为稍不注意,就可能跌下悬崖,粉身碎骨。四十八道脚不干,至今他还津津乐道。在城口,我曾经参加 1980 年代第一次编修县志。才晓得城口以前有很多栈道,比如木瓜口那段,至今还能看到栈道打的眼子。比如青龙峡那段还依稀见得到痕迹。先人们为了出境,煞费心神劳力。1984 年的秋天,我随文化局去双河、余坪这带采风,见识了白芷山的厉害。那个路,虽然叫公路,窄,陡,多弯道。据说,万县市的司机跑城口的长途客车,胆小的只好请城口的司机开城口的路。这个我绝对相信,在川西平原长大的

12、我,见着这路,就开晕。这次进城口,是从洞中穿行,所以见不到八台云海,有点遗憾,但不翻山,身体好受多了,进了城,仍然精神抖擞,晚上可与老友喝半斤白酒。如果是以前,早病人般躺在床上,别说喝酒,喝水都不情愿。修城万快速通道时,我早离开了城口,但我曾经多次打听过。毕竟我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洒在了城口这片红土地上。1997 年,我到万州三峡都市任副刊编辑,文学圈对我认可是“城口马卫”。不管我情不情愿,城口都烙进了我的生命,胎记般一生相随。城口人吃苦耐劳,城口人敢于牺牲,所以终于修成了天路一般的城万快速通道,拉进了和现代文明的距离,融入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大潮。这些年,不是不想回城口,是心中怕。好在城口到万州

13、的高速公路在修建了。据说,万州到西安的高铁,也要经过城口,如果建成,到城口就一个小时吧,那时我会多回来看看,这儿的山水,这儿的风情,这儿净土般的天地,会给我的写作生涯,带来更多可以创作的素材。也会给我的人生,带来更丰富的享受。写一部关于城口的书,是我计划中的事,交通便捷了,我会多回来,深入生活,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回报老区,回报这方热土。【篇三】初夏,我们应呼和浩特文联的邀请,一行四人乘车前往。在车上,文友们和我打趣说:“今天大伙分明是陪你回故乡,中午这顿饭,看来非你做东不可啦!”“这还用说,大伙拐道去我老家石庄沟村,顺便吃顿农家饭”常言道:话已出口,驷马难追。但不知怎的,那时心里总感到

14、没个底,家乡前两年遭受百年来少见的水灾。据说当时一夜间,洪水吞噬了水库堤坝,周围村子成了一片汪洋,房屋倒塌、田毁,颗粒无收不知道现在恢复得怎么样。侄子曾对我说:“尽管遭灾,但不像几十年前,一次遭灾,好多年都翻不了身。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富裕了,灾后重建工作也更加有力了。而且一方有难,八方都会支援,家乡一定会很快重建好,而且一定比从前更漂亮。”想到这里,我又有底气了。在二哥通过电话指挥下,我们的车子在一家五金店的门前停下。哥哥、侄子们以山里人迎客的热情劲,把我们接进了他的二层小楼。二哥说:“今早眼睛跳得厉害,料定有客,果然你们来了,真是喜上加喜。”“哪来的喜上加喜?”我追问,“哥,快

15、给大伙说说。”“你不常回家,我给你讲讲。我们种田人如今能盖起小楼,开起小门店,这是一喜;那背井离乡四十多年的堂侄,这次从澳门回来探亲,也是一喜;再就是你们这帮大同客前来,不仅是喜上加喜,是三喜临门啦!”大伙听了我那健谈的二哥一番话,不住地点头赞许。“是啊,现在无论在哪,都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都能过上好日子!”有人感叹说。就座入席,侄子执壶斟酒。几杯落肚,话也投机多了。谈笑中,既有抗灾救灾的故事,也有澳门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后来都围绕农民如何实现小康这个热门话题谈天说地。有人说,山区之所以能发生巨大变化,那是惠农政策给种田人吃了“定心丸”,同时播撒了科技兴农的种子,农民有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席

16、间,谈论正进入高潮,二哥略带点酸楚地说:“我们山里人都是苦瓜掉进蜜罐里的过来人。”堂侄也深有感触地说:“过去相比现在,已换了个世界,家乡通车了,都住上了新房,电视、冰箱等家电也进入了农家。一切都在变,唯独没变的,是咱们山里人的热情好客。就拿酒桌上这顿丰盛的饭菜来说,不比澳门农村的结婚酒差。我离家 40 年,这次回家,家乡带给我的震撼,现在还没有消化完呢。”虽然农家饭将近尾声,但是聊天依然热烈。瞧瞧表,已是下午两点多了,为不耽误公务,我们只得道谢告辞了。车在盘山路上驰骋,略带醉意的我,心情一直难以平静。改革开放已经 40 年了,我们身在其中,只有回望时,才会发现巨大的变化,而堂侄的“震撼”是理所当然的。现在中国还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未来的日子一定会更好,未来的变化也一定会再次让世人“震撼”。【篇四】2018 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 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97 年以来,始终不忘初心、坚守使命,以党的先进性为指引,以党章党规为纲领,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带领中国人民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