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滦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62675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河北省滦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河北省滦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河北省滦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河北省滦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河北省滦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河北省滦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河北省滦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河北省滦南县第一中学河北省滦南县第一中学 2015-20162015-2016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试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2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 300 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A

2、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3 “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 ” (中国城市建设史 )这种变化反映了A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B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C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D火药用于军事导致筑城技术的改变4. 古代某田令规定:“丁男、中男给一顷,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

3、项中错误的是A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给农民 B国家不再收回其中百分之二十的世田 C法令意在缓和古代土地兼并现象 D该法令造成了地权与劳动者分离5明代画家徐渭主张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他的画,用笔放纵,设墨酣畅。他甚至把水墨倒在纸上,随着散化之形而作勾勒。这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2想的影响?A “人伦者,天理也” B “存天理,灭人欲”C “心外无物” D “理” 、 “欲”统一6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 ,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 ,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

4、机构出现7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有三种:“冲击反应”模式 “侵略革命”模式 “早期启蒙”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A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中后期C太平天国、维新变动 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变法8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 60 年代外国轮船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外国轮船未能按时进入主要是由于A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B太平天国战事的影响C地方官员的极力阻挠 D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91935 年 10 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

5、”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它反映了当时的国民政府 A试图消弱四川地方军阀的实力 B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C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对日作战准备 D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10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11中共高层在 1969 年写出有关中美苏大三角

6、关系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成为之后我国外交工作调整的重要依据,也符合当时国际格局的特点。据此推测,以下战略判断属于该报告内容的是3A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B中美矛盾大于中苏矛盾,中苏矛盾大于美苏矛盾C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中苏矛盾大于美苏矛盾D中美矛盾大于中苏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121992 年春天,邓小平再一次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谈话,他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可采用的最适合文章标题是A 评“左”比右好 B 扭住中心不放C 与火箭争速度 D 真理标准只有一个13.

7、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物,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民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接受了它。 ”作者意在说明A “恶法非法”是古罗马的立法原则 B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弱者C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兴衰 D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14以下是英荷两国某项指标的统计数字。该组数据呈现的是年份 国家1570 年1670 年1780 年荷兰232000568000450000英国5100026000010000000A商船运载能力,单位是吨 B殖民地面积,单位是平方千米C手工工场数量,单位是家

8、D武装部队规模,单位是人15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 ,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16 “兴起于 18 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417美国联邦宪法规定:现在任何一州认为

9、得准予入境之人(指黑奴)的迁移或入境,在1808 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对此种人的入境,每人可征不超过十美元的税。这表明A1787 年宪法是妥协的结果 B黑奴贸易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C南部种植园经济受到限制 D统一征税是联邦政府经济职能18十九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 95,约占 50%的工业产品销往外国。可见A自由贸易导致巨额贸易逆差 B英国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C工业革命成就英国世界霸主的地位 D消费旺盛显示英国经济活力19 “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 , “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 , “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

10、个法国” 。 “公社”成员的这些主张A说明当时法国是联邦制国家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C折射了“公社”失败的必然 D认可了“一票共和”的宪政201908 年底,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A剥夺皇帝的行政大权 B政治作用得到增强C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 D决定宰相政治命运21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并向西欧提供了大量贷款。但 1948年以后,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转向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它

11、们提供长期开发资金。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因素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22以 20 世纪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 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 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5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23 “使西方重拾对民主和资本主义的信奉,加速了业已存在的欧洲统一运动,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

12、大国。 ”这段话评述应指A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冷战局面的结束C欧盟的诞生 D世贸组织的成立24读下表,据此最能得出的认识是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调整方向调整内容财政政策紧缩政府开支,收缩社会保障计划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抑制和降低通货率税收政策削减个人税和企业税,降低消费税、捐赠税A自由放任政策的回光返照 B推出宏观调控的新政策C坚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凯恩斯主义风光不再 25二战后机器人和其他代替劳动力装置的采用激起了人们更多地减少工作时间的期望。但 1992 年美国人就曾断言, “唯一的选择就是失业或休息。 ”在这个机器人和计算机时代,美国出版了名为过分劳

13、累的美国人的书籍,日本人则创造了一个词汇“过劳死”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B科技的快速革新导致人们就业竞争激烈C科技进步亟需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改变D科技的进步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第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第 26、27 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28、29 题为选做题,请考生从 28、29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6 (24 分)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材料一 “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 ,就是要根本坍台

14、,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东方杂志 (1933 年)“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东方杂志 (1934 年)材料二 1945 年 4 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一一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 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据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1)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态度产生的国际背景。 (6 分)(2)有学者认为,20 世纪 40 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 分)(3)阅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1982 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10 分)27.(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时期纪念文章的标题或主旨7纪念抗战胜利十周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专栏文章:苏联击溃日本帝国主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