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59743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2014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兴安盟 2014 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历 史 试 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第卷 (选择题 共 48 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卷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著名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写道:“历

2、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A.“兼相爱,交相利” B.“天行有常”C.“天人感应” D.“存天理,灭人欲”2. 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 ,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B 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D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3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赵高欲矫诏改立胡亥时,认为“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提到,

3、赵高等人将秦始皇赐公子扶苏的封书“阴谋破去”后,“更诈为丞相(李)斯受始皇遗诏” 。这主要说明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B.专制皇权容易引发内部权力斗争C.秦代丞相拥有较大的行政权力D.秦代丞相严重威胁到专制皇权4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黑色) ,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2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5据不完全统计,从 1689 年到 1839 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

4、诉讼约有 39 起,这些案件多数由清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 11 起。这说明当时A外国已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清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C中国的涉外法律较西方先进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6. 嘉定二年(1210 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这项事务的是A.尚书省B.参知政事C.枢密院D.军机处7据记载:1862 年烟台开埠之时,英国商人将草帽辫(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中

5、国草帽辫输出值在 1911 年突破白银 1000 万两,1914 年至 1918 年徘徊于 300 万两左右,1919年增至 77l 万余两。对这段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英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B山东华北一带的传统经济结构受到冲击C一战的爆发削弱了山东地区民族手工业的发展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外国殖民者的在华势力8.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有人写了一副“书赠义和神团大师兄”的对联:创千古未有奇闻,非左非邪,攻异端而正人心,忠孝节度,只此精诚未泯;为斯世少留佳话,一惊一喜,仗神威以寒夷胆,农工商贾,于今怨愤能消。从中可以感觉到作者的政治倾向是A.妥协退让B.温和改良 C.顽固守旧

6、D.激进革命9. 1912 年 5 月,梁启超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中说:“今虽新政治之建设,茫乎未有端倪也,而数千年来恶政治之巢穴,为国家进步之一大障碍物者既已拔去,此后改良政治之余地,较前为宽,其机会较前为多,其用力较前为易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 ”这一观点主要表明A.君主立宪成为必然选择 B.民主共和道路根本行不通C.清朝统治成为众矢之的 D.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潮流10.1920 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以后各高校纷纷效仿,一些进步中学也开始男女合校,甚至同班。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3A.女子开始获得接受教育的权利B.男女地位最终实现了平等C.教育中的不

7、平等状况有所改变D.政治民主化推动教育发展11.1938 年 5 月 5 日,蒋介石在反思抗战初期战事时写道:“敌军战略本以黄河北岸为限,如不能逼其过河,则不能打破其战略,果尔,则其固守北岸之兵力绰绰有余,是其先侵华北之毒计乃得完成,此于我最大之不利。 ”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国民政府A.发动了淞沪战役以分散日军兵力B.发动了徐州会战以阻止日军南侵C.依靠国联的调停来维护华北主权D.发动了太原会战以拱卫华北地区12.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注:指国共内战)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着抗

8、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 ”杰克贝尔登的这一看法A是“冷战”思维的具体体现 B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色彩C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 D反映出抗日政权的社会主义特征13.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这说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保证D.“求

9、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14.下面是 1954 年北京西单区第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统计表。它突出反映了类别政府党派团体驻区机关工人文教卫生私营工商业少数民族宗教街道居民人数964853241313442比例5.11%3.41%2.29%4.55%30.11%13.64%7.39%7.39%2.27%23.86%4A.第一届人大代表来源高度集中 B.文化落后的农民阶级无法担任代表C.国家政权中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D.人大代表选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15.1987 年 9 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 ,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

10、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行为受到打击。1997 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 ,2009 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这从实质上反映了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B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C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16.论民主一书中指出:“希腊人的政治体制是一种乡镇会议式的民主。 ”其依据是A.希腊民主面向全体居民B.古希腊小国寡民基础上的民主制C.财产等级制的推行D.梭伦改革中分区管理民众的政策17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 ”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A 十二铜表法十分严酷野蛮 B极力维

11、护私有财产C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18.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表明他主张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 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19.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一书中说:“对于一个普通美国人来说,州级选举对他们衣食住行的影响,其实比总统选举要大。 ”这是因为 A.美国总统只是国家元首,手中没有实权B.美国总统最终是由各州选举产生的C.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保留了许多权力 D.美国联邦政府只负责国防和外交事务20

12、.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 ”下列各项能论证这一观点的是A.浪漫主义美术注重个人情感,抨击近代工业社会的弊端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作者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情绪 5C. 印象主义绘画借助了当时经济和科技领域的新成就 D.格尔尼卡追求光和色的效果,是绘画技法上的革命21有人在评论 1832 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这主要是因为A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民主权利 B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C推翻了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 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22.全球通史

13、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 ,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这一现象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23.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 1970 年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 ”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A强调外部环境对

14、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C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 D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24.英国金融时报2010 年 12 月 12 日报道,WTO(世贸组织)日前的一份专家小组报告指出,欧盟对中国输欧螺丝和螺栓采取一刀切国别关税的做法,违反了全球贸易规则。这说明A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6C欧盟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第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注意事项:1. 必须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 本卷共 3 大题,共 52 分。25.

15、(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材料二材料二 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材料三材料三 江苏巡抚曹时聘的奏疏说:“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又说:“染房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实录卷三百六十一 明神宗实录7(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皇权得以加强的具体措施。(4 分)(2)根据材料二中明代中期税收结构的变化和材料三分析当时社会已经出现了怎样的经济特征?(4 分)(3)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之间存在什么必然联系?(4 分)26.(22 分) 世界市场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对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16 世纪中期至 I7 世纪中期,美洲生产的白银 30 000 吨;日本生产的白银 8 000 吨;两者合计 38 000 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 7 000 吨或 10 000 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