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青海省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59651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青海省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青海省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青海省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青海省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青海省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青海省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青海省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第卷 表达题一、现代文阅读(共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厚德载物” ,出自周易坤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所谓“厚德”即“大德” 、“高德” ,即最

2、高尚的道德。所谓“载物”之“物” ,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厚稳载物” ,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道德人格,保证人生价值的实现。儒家追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道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和追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特别是人的道

3、德品行。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厚德载物”督促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促进个人幸福。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理性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如正义、诚实、信任、宽厚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提高后,人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增加,人们领悟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追求的乐趣。 “厚德载物”思想能够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使人克制人欲、减轻自私自利之心,爱他人、爱社会、爱人类、爱万物。道德高尚、胸怀博大的人才能得

4、到最快的发展和感受人生2的幸福。“厚德载物”的人文特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厚德载物”作为一种博大的精神素养,它是播种和谐的种子。 “厚德”强调个人内在道德修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中,如果我们注重自我修养,在人际互动中约束个人行为,减少人际摩擦,化解人际中的紧张与冲突,自然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当今多元化、多样性的社会中, “求同存异、包容共济” ,对于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但这并不排除道德领域中的宽容、宽厚。儒家“厚德载物”思想,对于培养现代公民的良好品行,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构

5、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关于“厚德载物”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厚德载物”作为最高道德境界,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B “厚德载物” ,就是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不仅德泽万物,而且首先要德泽一切人。C “厚德载物” ,是说人是顺天而动的,应效法大地,用“大德” 、 “高激”宽容待人。D “厚德载物” ,强调容人、容物,做人既要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2关于“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厚德载物”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有利于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实现。B “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人事业

6、成功与否的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内容,要求现代人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等。C “厚德载物”能培养现代人的仁爱之心,促使他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使他们道德高尚、胸怀博大,得到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D “厚德载物”有利于引导现代人加强自我修养,规范个人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厚德载物”中的“物” ,应该包括“人”和“物”两方面的内容,而且应该首先包括社会的“人” 。B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必定是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因为人的道德品行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高度。C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构成了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他们的精神境界是后人无法企

7、及的。3D在当今社会中, “求同存异、包容共济” ,是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强化人们竞争意识的重要因素。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秦、韩战于浊泽,韩氏急。公仲明谓韩王曰:“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计也。 ”韩王曰:“善。 ”乃儆公仲之行,将西讲于秦。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而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乡,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令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己

8、也。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韩。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 ”楚王大说,乃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敝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敝邑将以楚殉韩。 ”韩王大说,乃止公仲。公仲曰:“不可,夫以实告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恃楚之虚名,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矣。秦欲伐楚,楚因以起师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已使人报于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夫轻强秦之祸,而信楚之谋臣,王必悔之矣

9、。 ”韩王弗听,遂绝和于秦。秦果大怒,兴师与韩氏战于岸门,楚救不至,韩氏大败。韩氏之兵非削弱也,民非蒙愚也,兵为秦禽,智为楚笑,过听于陈轸,失计于韩明也。(战国策 秦韩战于浊泽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B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C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D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4A.

10、与国不可恃 与:结盟B.韩必德王也 德:感激C.遂绝和于秦 遂:于是D.过听于陈轸 过:过分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 分) ( ) A韩氏在与秦作战的紧急关头与谋臣商议,公仲明提出通过张仪向秦国求和,与秦国共同攻打楚国的主张。B陈轸在秦韩已经结盟的情况下为楚王提供了联合韩国对抗秦国的军事主张,希望借助韩国的力量减轻楚国的作战压力。C楚王听取了陈轸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戒严,挑选军队声言援救韩国,派遣使者,增加使者的车辆,加重使者的聘礼,最终使韩王上当,让楚国逃过一劫。D公仲明识破了陈轸的计谋,韩王却没有采取公仲明的意见,最终导致韩军与秦军作战,大败于岸门。7.把下

11、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原创)(1)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乡,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 (5 分)(2)韩氏之兵非削弱也,民非蒙愚也,兵为秦禽,智为楚笑,过听于陈轸,失计于韩明也。(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杜 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 触忤愁人到酒边。【注】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分”,一作“忿”。 生憎:犹言偏憎、最憎。5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路六侍御是杜甫儿时旧友。8颈联运用了怎

12、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5 分)9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但又不单单抒发离别之情,结合诗歌一,二联,分析这首诗都抒发了哪些情感。(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2)李白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诗句是 , 。(3)李煜的虞美人中,最能体现“物是人非”的诗句是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25 分)一钵了却谁的浮生闫荣霞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 ,会做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

13、,又会音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作的送别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连他给友人夏丏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行的:“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 ”(为题小梅花屋图)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完全置之度外了。叶圣陶谈弘一晚年书法:“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

14、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 ”就像一道虹敛去七彩,白气藏身天地间,非为字变,实则人变。当了和尚,字也有了一颗为僧为佛的心,自然是“刊落锋颖,一味恬静” 。就如他这个人。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6上扮茶花女,如今却是面容清癯,眉目疏淡,一个过午不食、行脚度世的老和尚。就像烟花“啪”地炸开,整个天地都为之增了色彩。眼看着亮了,更亮了,大了,更大了,圆了,又更圆,然后暗了,又更暗整个人生就这样由绚丽归于平淡。环顾当年,人们对大才子李叔同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师的弟子、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

15、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而弘一法师,就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的说法,切合实际,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的所有推测之说。庄子讲天地有大道,却是一定要做到“无己” ,成为“至人” ,才能得之。世事不再关注,生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是挂在心尖上的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可是,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他用刳骨剔肉的痛苦,置换了真正的自由。一切他都舍得,只为追求心中那一点萤火。我们对于追求自由的人一向是敬仰的。自身是燕雀,怎不羡鸿鹄?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 ”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赵朴初评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所以他出家也不是为当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更不为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 。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那些虚名,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