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重庆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59641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重庆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重庆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重庆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重庆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重庆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重庆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重庆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重庆市第七中学 2015-2016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题总分:150 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 I 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2.答第 I 卷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 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所有试题都要答在答题卡上。第 I 卷 ( 阅读题 共 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自魏晋以来,在玄学思潮的推动下,开创了在文学创作中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

2、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旨趣。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对此有大量论述,这是众所周知的。由此,许多人认为这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歌理论独有的特征,因而不同于西方美学理论重视文学作品严密的逻辑性和理性的分析,不重视以有限的形式容纳无限的内涵。但事实并非如此。现代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指出,一部文学作品中总是存在许多意义空缺部分。德国康士坦茨学派的伊瑟尔认为,作品本身是作家有意识活动的产物,只能部分地左右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其中总包含一些“空白”或“不明确的因素”。这一点在现代文学中尤其明显。伊瑟尔在隐含的读者一书中,从对英国古典作家班扬到现代作家贝克特的作品进行的历史考察中,发现这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作品总的趋势是

3、“空白”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因而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有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西方现代接受美学也把追求空白和不确定性,作为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水准高下的重要尺度。上述事实都说明,重视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言不尽意和以少寓多,并不只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特征,而可以说是人类审美的普遍现象。这一人类经验的普遍特征,同人类语言的特点有着内在的联系。正是由于人类语言在表达意义和情感时普遍存在局限性,因此无论怎样详尽的语言描述也不可能把现象世界的全貌呈现于人们的面前,而必须以形象去调动人们的想象,来弥补自然语言在表意方面的不足, “穷理析义,须资象喻”,形象可以启示联想,“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2指

4、陈以言也”。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熔铸在形象里,欣赏者又通过形象唤起对同类情景的联想,来补充抽象、概括的词语所舍弃的细节、关系、情境。正如清代刘熙载指出的,“文所不能言之意,诗或能言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雾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诗的语言以塑造形象为己任,是富有启发性、暗示性的语言,启发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求得那象外、景外、韵外、味外的旨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在这里,诗人完全是以塑造形象的手法来表现道路辛苦、羁愁旅思的。一个手势,一个流盼,一颦一笑,所包含的情意往往是语言不能曲折尽传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在这种“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的形象里,彼此的情意都已心照不宣了,不需要更多的语言。艺术的美感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艺术形象所显现的,而且包括艺术形象在欣赏者心目中所引发的。艺术作品的形象必须与欣赏者的想象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审美作用。现代接受美学要求文学创作有更多的“空白”“不确定性”和“召唤性”,这是群体欣赏水平提高的表现,是现代意识的自觉,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需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魏晋以来的玄学思潮对中国古典美学中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旨趣有着重要的作用。B中国古典美学和诗歌理论独有的特征,使之与西方美学中重视文学

6、作品严密的逻辑性和理性的分析,重视以有限的形式容纳无限的内涵的理论不同。C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空白”和“不确定性”越来越普遍,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必须融入自己的主观因素。D重视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言不尽意和以少寓多,是人类审美的共性。“空白”或“不明确的因素”在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文学当中表现都很明显。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语言的贫乏导致创作时留下“空白”和“不确定性”,这在西方现代文学中非常明显,这也给欣赏者留下了更大的审美空间。B创作时作者必须以形象去调动人们的想象,来弥补自然语言的不足,即通过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补充词语留下的“空白”。3C诗歌创作者应

7、该将具体可感的生活塑造成形象,用诗的语言启发读者寻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D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中,读者可通过作者塑造的“鸡”“茅店”“月”“人”“板桥”“霜”的形象,想象出道路的艰辛、羁旅的愁思。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西方现代接受美学认为,衡量文学艺术水准高下的重要依据之一是文学作品中的“空白”和“不确定性”。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B谈论艺术的美感,离不开艺术作品的形象,但没有欣赏者的想象,审美作用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C清代学者刘熙载认为,“写不出”的东西可以借助别的形象来表现,比如通过描写烟岚云雾来表现山的精神,通过描写花草树木来表现

8、春的精神。D文章大量引用诗文名句,目的是使论述文的语言更加富有文采,使原本抽象的论述语言更形象、更生动,使文章更有文学性。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何栗,字文緽,仙井人。政和五年进士第一,擢秘书省校书郎。逾年,提举京畿学事,召为主客员外郎、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兼侍讲。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栗继上七章,黼及其党胡松年、胡益等皆罢,栗亦以徽猷阁待制知泰州。钦宗立,复以中丞召。阅月,为翰林学士,进尚书右丞、中书侍郎。会王云使金帅斡离不军还,言金

9、人怒割三镇缓,却礼币弗纳曰,兼旬使不至,则再举兵。于是百官议从其请。栗曰:“三镇,国之根本,奈何一旦弃之。况金人变诈罔测,安能保必信?割亦来,不割亦来。”宰相主割议,栗论辨不已,曰:“河北之民,皆吾赤子。弃地则并其民弃之,岂为父母意哉?”帝颇悟。栗请建四道总管,使统兵入援,以胡直孺、王襄、赵野、张叔夜领之。兵既响应,而唐恪、耿南仲、聂昌信和议,相与谋曰:“方继好息民而调发不已,使金人闻之,奈何?”亟檄止之。4栗解政事,俄以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尹。金兵长驱傅城下,帝罢恪相,而拜栗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始复三省旧制。时康王在河北,信使不通,栗建议请以为元帅,密草诏稿上之。乃以康王充天下兵马大元帅,

10、陈遘充兵马元帅,宗泽、汪伯彦充副元帅。京城失守,从幸金帅营,遂留不返。既而议立异姓,金人曰:“唯何栗、李若水毋得预议。”既陷朔庭,栗仰天大恸,不食而死,年三十九。建炎初,诏以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玉局观使,禄其家。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议者指其误国,不行。秦桧自北还,具道其死时状,乃改赠大学士,官其家七人。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二【注】三镇: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 、河间,所辖有 20 州县。李若水:任北宋吏部侍郎兼开封府尹,被俘后痛斥敌酋,被裂颈断舌而死。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

11、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B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C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 D徽宗数从咨访/欲付以言责或论/栗与苏轼乡党宗其曲学/出知遂宁府已/而留为御史中丞论/王黼奸邪专横十五/罪黼既抗章请去/而尤豫未决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擢”,提拔, “提,陟,拔,迁”也表示官员职务提升,而“罢,谪,解,黜”表示官员免职

12、降级。B“京畿”,古代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C“檄”,古代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如骆宾王的讨武曌檄。D“朔”,北(方)。朔庭,指北方异族政权,本文指金人建立的政权。此外“朔”也用来指时间,即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何栗不畏奸佞强权。担任御史中丞时,他八次上章,最终王黼及其党羽胡松年、胡益等都被罢官,何栗本人也凭借徽猷阁待制的身份主管泰州。5B何栗力主抗金保国。在百官商议金人要求时,面对宰相主张割地议和,何栗据理力争,并力请设立四道总管,让胡直孺等四人率兵入援,但是皇帝担心这件事让金人知道,急忙下令制止。C何栗绝食以身殉国。

13、年近不惑,面对国破君虏、生灵涂炭之局面,他自觉回天无力,悲愤至极,不屈于敌,乃绝食而死。D何栗任职经历丰富。他先后担任秘书省校书郎、主客员外郎、中书舍人兼侍讲、尚书右丞、开封尹、中书侍郎,死后被改赠为大学士。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言金人怒割三镇缓,却礼币弗纳曰,兼旬使不至,则再举兵。译文:_(2)河北之民,皆吾赤子。弃地则并其民弃之,岂为父母意哉?译文:_(2)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野泊对月有感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14、【注】本诗约作于 1129 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傅、刘正彦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阑干:星光横斜参差的样子。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8.全诗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 分)69. 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将本诗编入了“忠愤”门。请结合全诗分析其缘由。 (6 分)3、名篇名句默写 (6 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2)荀子的劝学中“ ,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3)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出为报国君赏识之恩而甘愿

15、战死沙场的句子是:_,_。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传 道聂蠡森纪于天不知不觉已年届古稀。头发稀疏了,脚步迟缓了,精气神也散淡了许多,流年似水,曾经壮如牛犊的他说老就老了;儿子不在身边,家里除了老伴儿,就只剩下老两口的影子。纪于天常感叹什么都在变,值得庆幸的是他京剧票友的身份始终没变。从小到老,他痴迷的就是西皮二黄、生旦净末丑,自然也酷爱唱几嗓子,尤其佩服马连良的“马派” ,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