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室内覆盖工程设计流程及规范

上传人:QQ15****706 文档编号:52453408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CDMA室内覆盖工程设计流程及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WCDMA室内覆盖工程设计流程及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WCDMA室内覆盖工程设计流程及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WCDMA室内覆盖工程设计流程及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WCDMA室内覆盖工程设计流程及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CDMA室内覆盖工程设计流程及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CDMA室内覆盖工程设计流程及规范(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CDMA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建设工程方案设计流程及规范工程方案设计流程及规范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共 20 页 第 1 页目 录一、方案设计流程图一、方案设计流程图 .2二、方案设计二、方案设计 .32.1 建网思路32.2 信源32.2.1 信源取得.32.2.2 话务量预测.32.2.3 信源配置.42.3 设备选型42.4 器件、天馈52.5 天线、点位52.5.1 大厅覆盖.52.5.2 平层覆盖.52.5.3 电梯覆盖.6三、方案分析三、方案分析 .73.1 电磁辐射防护分析73.2 覆盖场强分析83.3 信号外泄分析103.4 上下行平衡分析113.5 抑制

2、外系统信号分析133.6 隔离度分析143.6.1 杂散干扰分析.153.6.2 互调干扰分析.163.6.3 阻塞干扰分析.183.6.4 干扰分析总结.183.7 切换预测分析193.8 系统扩容性分析20共 20 页 第 2 页一、方案设计流程图一、方案设计流程图模测确定思路信源选取设备选型天线点位方案设计方案分析共 20 页 第 3 页二、方案设计二、方案设计2.12.1 建网思路建网思路明确目标工程是改造工程还是新建工程,系统中同时存在几个网络。2.22.2 信源信源2.2.12.2.1 信源取得信源取得如果局方有要求,则按照局方要求取得信源。如果局方没有做要求,建议按照 2G 信源

3、来选取 3G 信源类型。2.2.22.2.2 话务量预测话务量预测由于目前国内 WCDMA 室内覆盖系统没有适用的话务模型,我们可以根据相同地点已发生的 2G 话务量来推断 3G 话务容量。主要是先基于一些假设及相关的工程项目的数据,对该热点的话务量进行推算。根据以往 GSM 话务量统计资料,我们可以得知,目标工程忙时话务量约 XERL(为了以后计算更直观,设 X5.7),取每用户 0.02ERL,可支持的用户数为:5.7/0.02=285 人。1.话务特点分析话务特点分析3G 联通用户将使用多种类的语音和数据业务,如何计算容量取决于大量参数的调整,其中 3G 终端的渗透率初期难以估计,但它的

4、取值对最终结果影响十分大,暂且认为 3G 终端的初始渗透率为 15(此数据相对较高,CDMA1X 网络发展初期阶段,CDMA2000 1X 终端渗透率稍高于 10,采用话费换手机方案,发展两年后超过 20) ,即2850.15=42.75。而根据 MII 测试结果,在无线环境良好的条件下(由于室内分布系统环境相对封闭,传播损耗很小,可近似认为符合,此时系统容量受限因素主要是 OVSF 码数目),单载频支持语音用户在 122 以上。2.数据流量分析数据流量分析本系统在设计时,首先按现有用户数据模型及数据传输时的可延时的特性,在现有 QOS为 2%的配置下可基本满足其需要,当:共 20 页 第 4

5、 页用户渗透率话音视频电话PS 数据100%20%100%可以计算出不同业务支持的用户数:话音 42.7510043,视频电话42.75208.55,PS 数据 42.7510042.75。根据 MII 系统测试结果:ServiceSingle CellMulti CellCS12.2122118CS643030PS64/643030PS144/641414PS384/6477Mixed Service1 PS384+2 CS64+83 CS12.2 1 PS384+2 CS64+83 CS12.2我们可以看到,本系统的设计使用单载频的 NodeB 完全满足话务需求。实际系统中,容量会减少一些

6、,如果有进一步提高容量的要求,可以通过增加 3G 系统的载频数方便地进行扩容。待以后进入业务增长期后再用分区或在本扇区增加载频的方式扩容。2.2.32.2.3 信源配置信源配置局方没有给出信源配置时,就要通过对话务量的预测来推断微蜂窝所需的载频数或者小区数。以 CS12.2 业务为例,由上表可知,单载频单扇区时容量为 122 人,单载频多扇区时容量 118 人。通过 4.2.2“话务量预测”可以知道预计忙时同时拨打的人数,对照可知所需的载频数。2.32.3 设备选型设备选型根据目标工程情况,确定使用哪种类型的直放站。直放站选取时,注意公司直放站功率均为总功率,但是我们方案设计和局方验收时使用的

7、是导频功率。也就是说,10W(40dBm)的干放,建议导频功率按 1W(30dBm)计算,即回退 10dB 来进行功率预算,具体直放站导频功率的回退值按照运营商的要求来设置。目前我公司 3G 直放站存在三种:无线、光纤和干放,每种类型的设备分别存在以下共 20 页 第 5 页三个功率等级:2W、5W 和 10W 。注:以上功率回退值的说明只是针对直放站而言,对于基站的功率,统一按照回退10dB 来计算。2.42.4 器件、天馈器件、天馈工程中所有使用到的器件、馈线、天线支持的频段要满足 800M-2.4G,并且不要选用八木天线。相应的各种器件及馈线 3G 信号损耗列表如下:器件损耗双频合路器1

8、.0dB二功分器3.3dB三功分器5.3dB四功分器6.6dB6dB 耦合器1.4dB10dB 耦合器0.6dB15dB 耦合器0.3dB20dB 耦合器0.2dB1/2 硬馈线1.1dB/10M7/8 硬馈线0.7dB/10M2.52.5 天线、点位天线、点位2.5.12.5.1 大厅覆盖大厅覆盖大厅高度较高,阻挡物很少,并且在进入大厅后的一定范围内可以接收到来自二楼走廊天线处的信号(同载频) 。为了防止泄漏,建议控制天线输出功率在 2dBm 内,将天线安装在二楼走廊或者使用定向天线覆盖。2.5.22.5.2 平层覆盖平层覆盖大楼平层高度低,房间密度大,为了保证覆盖场强和防止泄漏,建议在走道

9、(房间门口)安置全向吸顶天线(采取高密度、低功率的分布方式)进行覆盖,天线安装在平层的共 20 页 第 6 页天花板上。2.5.32.5.3 电梯覆盖电梯覆盖1.兼项覆盖在电梯厅放置全向吸顶天线(天线口输出功率 3-5dBm) ,信号穿过轿厢门进入电梯内,在楼内每一层的候梯厅布放全向吸顶天线,可以同时覆盖电梯和候梯厅。采用全向吸顶天线覆盖方式,候梯厅的信号强度优于电梯内的信号强度,更有利于电梯和候梯厅之间的信号切换。覆盖示意图如下:2.平板天线专项覆盖电梯覆盖采取专项覆盖方式在电梯井道每隔 4-5 层放置一个定向平板天线(天线输出功率 3-5dBm) ,信号有上向下辐射,信号穿过轿箱进入电梯。

10、信号进入电梯轿厢时,主要受到轿厢顶和底的阻挡衰耗。电梯覆盖采取兼顾覆盖方式在电梯井道每隔 3 层放置一个定向平板天线(天线输出功率 3-5dBm) ,信号由内向外辐射,信号穿过轿箱进入电梯。信号进入电梯轿厢时,主要受到轿厢侧壁的阻挡衰耗。共 20 页 第 7 页3.泄漏电缆专项覆盖电梯覆盖采取泄漏电缆专项覆盖方式。在电梯井道内敷设泄漏电缆(末端输出大于等于2dBm) ,泄漏电缆的末端接负载或定向平板天线。覆盖示意图如下:泄漏电缆覆盖时,电梯内接收信号强度比较均匀,其覆盖方式是沿电梯井道垂直方向安装泄缆,为减小空间损耗,泄缆安装位置尽量靠近候梯区。在一定输出功率的前提下,还可以保证每层候梯区的覆

11、盖,使进出电梯能平滑切换。非常适合于高层住宅楼的电梯覆盖。三、方案分析三、方案分析3.13.1 电磁辐射防护分析电磁辐射防护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即国标 GB8702-88,电磁辐射的限值为: 公众照射:在一天 24 小时内,环境电磁辐射的场量参数在任意连续 6 分钟内的平均值应满足功率密度-90dBm) 。同频+异频方案根据施工难度、切换区间选取有以下几种策略,下面结合各自优缺点单独分析:策略 1:如下图所示,建筑物低层采用与室外同频、高层采用异频的覆盖方式,电梯全部使用高层异频信号覆盖。楼内切换是发生在低楼层终端进出电梯过程中的异频硬切换,室内、室外切换是终端在

12、建筑物出口处室内、室外同频小区间软切换。异频切换策略1: 低层采用与室外相同频点, 高层采用异频,电梯引用 高层信号覆盖。特点: 施工容易,保证用户在进、 出大楼时的切换成功率, 还能够解决高层导频污染 及业务需求等问题;缺点: 用户在低层出、入电梯时 发生的异频硬切换不容易 控制,切换参数设置较苛 刻。该策略施工较容易,不过电梯轿箱对信号衰耗大,容易造成快衰落引起切换掉话,且切换区多,优化困难。策略 2:如下图所示,建筑物低层采用与室外同频、高层采用异频的覆盖方式,电梯全部使用高层异频信号覆盖,在低楼层电梯厅加装引用高层信号的天线用于迎合低层在电梯厅和电梯内的切换。终端进出建筑发生室内、室外

13、同频同频小区间软切换,从低层到高层在进入共 20 页 第 26 页电梯时发生异频小区间异频盲切换,从高层到低层在离开电梯厅时发生异频小区间压缩模式切换。异频切换策略2: 低层采用与室外相同频点, 高层采用异频,电梯引用 高层信号覆盖,为了迎合 低层在电梯厅和电梯内的 切换,重新拉线将高层小 区信号引入到低层的每个 电梯厅。特点: 解决了策略1中用户在低层 出入电梯时因为信号快衰 落出现掉话的问题;缺点: 施工难度大,低层切换区 域多,切换参数设置苛刻, 在平层人为引入异频硬切 换。该策略施工较难度大,虽然可以避免进出电梯的硬切换掉话,但是加装的过度天线覆盖区内要求发生异频硬切换门限值较高,容易

14、引起其他楼层终端长期处于压缩模式工作状态;且切换区多,优化困难。策略 3:如下图所示,建筑物低层采用与室外同频、高层采用异频的覆盖方式,电梯采用各自所在楼层信号覆盖。楼内切换是发生在电梯运行于高、低层间的异频硬切换,室内、室外切换是终端在建筑物出口处室内、室外同频小区间软切换。共 20 页 第 27 页异频切换策略3: 低层采用与室外相同频点, 高层采用异频,电梯采用 各自所在楼层信号信号覆 盖。特点: 施工简单,切换区域小, 避免策略1、2中出现的问 题。缺点: 需要经过多次测试及调整 天线入口功率,结合测试 结果合理设置切换区域和 切换参数,需要基站方配 合;不适用于高速电梯。该策略施工较难度不大,且切换区少,优化较简单。策略 4:如下图所示,建筑物主体采用异频覆盖方式,仅在建筑物出口处增加一个与室外同频的过渡信号覆盖。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