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建跃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教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2452776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9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章建跃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章建跃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章建跃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章建跃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章建跃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章建跃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章建跃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教学(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聚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 的课堂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 章建跃 一、我们面临的现实 课改迅猛推进 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多:新课程提倡的理 念难把握;新教材的改革设计难适应;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难跟上;课 程改革与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不配套; 等。二、教学层面的问题 课堂教学抓不住数学概念的核心,没有前后一 致、贯穿始终的数学思想主线,在学生没有基 本了解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时就进行大量解题 操练,导致教学缺乏必要的根基,教学活动不 得要领,在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上耗费学生宝 贵时间,数学课堂中效益、质量“双低下”。学 生花大量时间学数学,做无数的练习,但数学 基础仍很脆弱。 我国数学教学质量滑坡

2、的现象并没有随课改而 得到改观,而是越来越严重了。例1 “平方根”中的不当问题 是近似值,无法在数轴上表示准确。 带根号的数和分数统称实数。 数轴上任意两点之间都有无数个点。 若a|b|,则a2b2。 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是m,n, 求mn。三、教师层面的问题分析 对数学课程、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及其组织 方式把握不准,特别是对中学数学核心概念和 思想方法的体系结构缺乏必要的了解; 对中学数学概念的核心把握不准确,对概念所 反映的思想方法的理解水平不高; 只能抽象笼统地描述数学教学目标,导致教学 措施无的放矢,对是否已经达成教学目标心中 无数; 对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不能取得预期效果,不 能

3、从设计层面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往往只把 问题归咎于教学系统的复杂性; 缺乏有效的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往往感到教学问题的存在而不知其所在,或 者发现了问题而找不到原因,甚至发现了问题 及其根源也找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采取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模式都比较单一,机 械地套用一些已有的解决教学问题方案,缺乏 根据教学问题和教学条件创建解决教学问题的 新方法。 四、努力的方向专业化数学学科的专业素养 有较好的数学功底(教好数学的前提是 自己先学好数学),对数学内容所反映 的思想、精神有深入的体会和理解;懂 得哪些数学知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根本 的重要性;具有揭示数学知识所蕴含的 科学方法和

4、理性思维过程的能力和“技术 ”;等。 教育学科的专业素养: 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有扎实的 双基,而且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 发展的需求、终身学习的愿望、热情、 能力和坚持性、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教师在这些方面对学生的影响力 ,就是教师的教育学科专业素养的最重 要指标。 “两个素养”的结合 善于抓住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懂得削 枝强干;对数学知识中蕴含的价值观资源特别 敏感,有挖掘这些资源并用与学生身心发展相 适应的方式表述的能力,使数学知识教学与价 值观影响有机整合;方法多样、有趣味、少而 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 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有效学习、主动

5、发展,使他们不仅学业成就得到提高,而且发 展均衡。 五、数学课堂教学教什么 构建反映数学内在发展逻辑、符合学生数学认 知规律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结构体 系,并使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在数学课堂中得 到落实,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突 破口,同时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因 为使学生真正领会和把握数学概念的核心,领 悟概念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数学地思 维,才能形成功能强大的数学认知结构,切实 发展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例2 代数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 有系统、有效力地运用数系的加、乘和 指数运算的运算律,去解决各种各样的 代数问题: 各种式(整式、分式、根式等)的运算 用运算

6、律进行“等价变换”; 方程未知数、已知数之间的特定代 数关系;解方程由代数方程式确定 其中的“未知数”的值; 解方程的基本原理:运算律对任何数都 成立(通性),所以对“未知数”也成 立、可用。有系统地用运算律化简所给 的方程,从而确定其中的未知数化 未知为已知。 一元一次方程是基础,其它都设法向它 转化。 许多问题是在引进字母表示数时才水到 渠成地提出来的从处理单个的数到 处理一类问题。 从代数式(符号代表数)、方程(符号 代表未知数)到函数(符号代表变数) 是一个飞跃,这是看问题角度的根本变 化从变化过程中考察规律,函数是 研究变化规律的。 一次函数y=kx+b的变化规律由谁反映 不仅明确x

7、,y的意义,而且明确k,b 的意义变化规律由k,b决定。 其他函数也类似。六、基于概念的核心、思想方法 的教学设计框架1教学设计的基本线索 概念及其解析(概念的核心); 目标和目标解析; 教学问题诊断(达成目标已有条件和需 要的新条件的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目标检测的设计。 2概念和概念解析 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准确表达; 概念解析:重点是在揭示内涵的基础上 说明概念的核心之所在;对概念在中学 数学中的地位的分析,对内容所反映的 思想方法的明确。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 重点。例2 “三线八角”概念的核心定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 八个角。 对顶角、内错角、同位角、 同旁内角,

8、都是关于一对角 的位置关系; 关键是:根据结构特征进行分类。例3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概念(未知数、系数);解法和 公式通法;判别式解的情况( 通性);根与系数的关系通性。 思想方法:等价转化(配方法);化归 思想:二次化一次(因式分解、开方等 运算);对方程的根、系数之间关系进 行研究的思想方法论层次。3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每一阶 段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 准。 目标:用了解及行为动词经历表述目 标;阐明经过教学,学生将有哪些变化,会做 哪些以前不会做的事。 目标解析:解析了解、理解、掌握、经历、体 验、探究等的含义。特别注意对概念所反映的 数学

9、思想方法的解析。例4 “三线八角”的教学目标目标: 识别同位角(课标)。 目标解析: 正确地分析图形的结构特征,从中找到“两 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确定角的关系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以“结构特征”为依据,对角进行分类,确定 角的特定关系的思想方法。例5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解析:(1)能用具体的方法,如开方法 、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等解方 程;(2)能用等价转化(如x2=a、(x x1) (xx2)=0等)、化归(通过代数运算 转化方程,化未知为已知)等探究一元 二次方程的解。例6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10、 解析:对“掌握”的内涵作具体界定。 (1)在用配方法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中,理解 判别式的结构和作用; (2)能用判别式判断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根的情况; (3)能用判别式判断字母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根的情况; (4)能应用判别式解决其他情境中的问题。例7 根与系数的关系 目标: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解析: (1)提出问题的方法根的个数、符号、根 和根之间的关系、根和系数的关系(根由系数 唯一确定、具体关系的探究)、由根作新的方 程(解方程的反问题)、根多项式的因子 ; (2)通过运算所发现的规律代数的基本方 法;等等。教学目标的三层级模型第一层级 主成分:以记忆为主要标志,

11、培养的是以记忆为主的基本能力。 测试:基本事实、方法的记忆水平。 标准:获得的知识量以及掌握的准确性 。第二层级 主成分:以理解为主要标志,培养的是 以理解为主的基本能力; 测试:能否顺利地解决常规性、通用性 问题,包括能否满意地解决综合性问题 ; 标准:运用知识的水平,如正确、敏捷 、灵活、深刻等。第三层级 主成分:以探究为主要标志,培养以评 判为主的基本能力; 测试:能否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即检验过程的正确性、合理性及其优 劣; 标准: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全面性 、独创性等。4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数学内 在的逻辑关系以及思维发展理论,对本 内容在教与学中

12、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的 预测,并对出现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学难点。 例8 “三线八角”中的难点 学生初次接触平面几何关于位置关系、 大小度量的讨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困 难外,对于认识几何问题的一般程序也 存在困难。复杂的图形会使学生感到无 从下手。 教学难点:对图形结构特点的理解并正 确地对角分类;在具体(变式)图形中 正确找出有关的角。 B和BCE可以看成是直线 , 被 直线 所截得的 角;B和BCD可 以看成是直线 , 被直线 所截得 的 角。B EA C D例9 一元二次方程中的难点 真正的难点还是在思想方法上:等价转 化(配方法);化归思想:二次化一次 (因式分

13、解、开方等运算);对方程的 根、系数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的思想 如何提出研究的问题;分类讨论思想。 具体操作上:由平方根概念所附带产生 的难点。4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问题诊断 分析和学习行为分析,分析应当采取哪 些教学支持条件,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 进行数学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发现数学 规律。当前,可以适当地侧重于信息技 术的使用,以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 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 5教学过程设计 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线索; 给出学生思考和操作的具体描述;突出核心概 念的思维建构和技能操作过程,突出思想方法 的领悟过程分析; 以“问题串”方式呈现为主,应当认真思考每一

14、问题的设计意图、师生活动预设,以及需要概 括的概念要点、思想方法,需要进行的技能训 练,需要培养的能力,等; 根据内容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如基于问题解决 的设计,讲授式教学设计,自主探究式教学设 计,合作交流式教学设计,等。 例10 “三线八角”的教学过程 问题1 (1)请回顾一下角的概念。(2 )对顶角、邻补角是怎样形成的?我们 是怎样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设计意图:强调从结构特征、讨论问题 的思想方法等角度,对已有知识进行复 习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借鉴。 先行组织者: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个角 ,它们的关系(性质)已经清楚(特例 是垂直)。接下来可以研究一条直线与 两条直线分别相交,可以得到哪

15、些角, 它们又有什么关系(性质)。 意图:提出问题的方法、研究思路的引 导。 问题2:画出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分别相 交的图形。共得到几个角?你知道其中 哪些角的关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画图的习惯;分析 出需要研究的新问题(思维的逻辑性) 。 问题3:我们没有研究过的是哪些角的关 系?如何把这些角分类? 1 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 3 4 习根据一定标准分类的研 5 6 究方法。 7 8 问题4: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 截。1与没有公共定点的 5,6, 7,8的关系可以怎样描述?可分为 几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描述这些角的结 构特征,并分类。 E B 说明:本问题是本课 A 1的关键,可多给时间, 5 6 教师可在确定分类标准 C 7 8 D 上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