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

上传人:QQ15****706 文档编号:52449924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0 页20162016 年年 1010 月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总复习资料(最终完整版)主观题部分主观题部分注意:注意:红色题目是重点复习的内容,黄色底纹标题最新补充的。红色题目是重点复习的内容,黄色底纹标题最新补充的。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 1、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答:(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资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

2、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 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时代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 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2、关于坚持与时俱进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答:定义:定义:与时俱进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意义:意义:1、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3、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3 3、在

3、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1)现实社会主义的新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3)经济全球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4)世界新技术革命向马克思提出的研究课题。 (5)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第一章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4 4、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伟大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及其伟大意义) 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 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 意义: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5 5、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辩证关系及其意义。、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答:含义: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关系: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意义: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 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

5、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第 2 页 共 10 页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 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 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第 3 页 共 10 页6 6、为什么说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为什么说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答: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 新旧事物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的: 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6、,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第二,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7 7、简述辩证否定观的主要内容、简述辩证否定观的主要内容 答: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主要内容是: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第三,辩证否定是扬弃。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第二章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8 8、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 答:答: (1)认识的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着。 (2)认识的客体是指

7、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它们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一,主体和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首要的基本关系。 第二,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主体在观念上理解并把握客体,达到对客体的认识。 第三,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主体对客体具有改造和认识作用,这是主体能动性的表现;然而这 种能动性受到客体的制约,表现为主体必须认识和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改造活动才能获得成功。9 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

8、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第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 其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其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其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答: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马克思主义 哲学认识论是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关系:关系:“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从群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9、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这表明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第 4 页 共 10 页第三章第三章 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111、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 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

10、会制度的更替。1212、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 答:第一层含义: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第二层含义: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 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第三层含义:首先,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其次,自然科学从 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再次,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 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1313、社会主义改革的特殊性。、社会主义改革的特殊性。 答: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主动的、自觉的。剥削阶级的改革是被动地,自发的。 第二,社会

11、主义社会的改革,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剥削 阶级的改革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不断地得到解决。剥 削阶级的改革只能暂时缓和社会的矛盾,不能最终解决。141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改革是发展、稳定相对统一的过程。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胡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 改革是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稳定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 发展是关键,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经济社会问题,才能使

12、改革得以持续进行下去, 才能使稳定获得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改革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期,在社会稳定中深化改革 推进发展尤为重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们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深化改革、推进发展,通过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 定。第 5 页 共 10 页第二章第二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515、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以及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以及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答: (1)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韩飞的劳动时间的多少。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

13、必 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叫做商品的社会价值,商品的交换是 按照其社会价值进行的。 (2)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或能力,由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 劳动时间来表示。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1616、资本积累的必然性、资本积累的必然性 答: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叫做资本积累。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由两方面原因所决定的: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 求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竞争是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1717、简述资本主义

14、的、简述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三权分立”制度。制度。 答:所谓三权分立制度,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权力,分别 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 所谓三权分立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权力分立,无论是立法权还是行政权或司法权,都是由资产积极掌 握,由他们所享有,三权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第五章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818、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 答: (1)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2)目标: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保

15、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国内 收支的大体平衡等。 (3)方式: 一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 二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这是主要方式。 (4)手段: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个别情况下出台行政手段。1919、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主要表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主要表现 答: (1)从生产力方面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社会财富迅猛增长,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2)从生产关系方面看,所有制、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 (3)从上层建筑方

16、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在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政治与法制的有效结合;国 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资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第 6 页 共 10 页第六章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2020、列宁对社会主义的主要贡献。、列宁对社会主义的主要贡献。 答: 首先,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 再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是过渡时期不能认为取消商品经济,而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最后,列宁还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2121、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 答: (1)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按照民主 集中制的原则组成政府,管理国家。 (3)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作为上层建筑是为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