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ppt课件[1]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2443853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一课》ppt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最后一课》ppt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后一课》ppt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一课》ppt课件[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国小说家作者简介都德(18671942),法国作家,龚古尔学 院院士。他写了我所认识的巴黎(1930)和 回忆录多卷。他为小说家普鲁斯特争得龚 古尔文学奖;发现了小说家和散文家贝尔纳诺 斯和塞利纳的才华;写过一部著名的文学评论 愚蠢的十九世纪(1922),猛烈攻击19世纪 法国文学和思想潮流,但对雨果、巴尔扎克和 波德莱尔却极为推崇。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 课和柏林之围成为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时期,1870年普鲁士入侵 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治执行 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 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 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

2、远忘记祖国,自己好 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 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篇 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背景简介gngzhunwduchngqdownchxungbozhusoyoshiho su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情节复述1、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2、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变化;3、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共同特点。情节复述可是我 还能管 住自己 ,急忙 向学校 跑去。可是那一 天,一切 偏安安静 静的,跟 星期日的 早晨一样 。最使我 吃惊的 ,后边 几排玫 向空着 的板凳 上坐着 发些镇 上的人 。如果我 能把那 条出名 难学的 分词用 法从头

3、到尾说 出来 然后他呆 在那儿, 头靠着墙 壁,话也 不说,只 向我们做 了一个手 势关于小说小说的 三要素(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故事情节(线索)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章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第一层:上学之前(16)第二层:上课之前(710)第三层:上课经过(1124)第四层:宣布下课(2530)小说以小弗郎士 的见闻感受和心理活动为线索:人物形象-小弗郎士 1、不爱学习,天真贪玩。表现在:上学迟到,分词 不会 念,想逃学去玩。画眉唱歌,普鲁士兵操练觉 得有趣。(独白式的心理描写)2、有较强的意志力。表现在:通过对

4、景物的感受, 虽然他感到天晴日暖,听到林边鸟语,看到普鲁士 军队在操练,而他也认为“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 趣多了”,然而他没有为之所动,而是“急忙向学校 跑去”,有一定的意志力,最终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人物形象-小弗郎士(主人公) 4、有较强的自尊心。表现在:听了铁匠的话,想到 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 的小院子。小弗朗上的这些性格特征说明他并不是 一个坏孩子。3、对敌人的恨。表现在:走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 “又出什么事了”,(败仗了,征发了,司令部的各种 命令了)“一切坏消息”都说明了这个看来稚气的孩子 的内心是爱憎分明的,统治者的罪恶行径他是牢记在 心的。人物形象-

5、韩麦尔先生 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形象 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 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 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热爱法语、热爱母语教育工作、热爱学生、 热爱法兰西的爱国志士。 当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 ;最后,韩麦尔先生 奋笔写下了“法兰西万岁”时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社会环境:“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等交待背景。 反映小弗郎士的幼稚、纯真。 渲染一种悲剧气氛。问题探讨1、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样 的变化? 明确: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2、从怕老师到理解

6、、同情并敬爱老师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原因 1、他原来就不是一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 能管住自己。 2、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对他 有巨大教育作用。 3、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的震憾。是普鲁士 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 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问题探讨2、如何理解小说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 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仍, 变故迭起,人心惶惶,一切的坏消息都是在这块布 告牌上发布的。这块布告牌简直成了一张法国社会 状况的记录表!因此,小弗郎士一见到有许多人围 在布告牌前,就立刻意识到“又出了什么事”了。 问题探讨3、最后一课

7、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气 氛最后一课平日上课 一阵喧闹,就是 在街上也能听到 。偏安安静静的,静悄 悄、渲染了一种不平 常的严肃气氛。 开课桌啦,关课桌 啦,捂着耳朵大声 背书都在自己的座位上 了紧敲着、“静一点 ,静一点。 。” 平时“我”迟到, 会受到责骂。踱来踱去、挟 着、温和地说明:最后一课引起学生、老师及镇上人 们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最后一课的 无限珍惜。问题探讨4、下面几段心理描写分别表现了小弗郎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1)“我这些课本,语法啦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表现了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感情被唤起, 开始认识到祖国语言和历史的重要。(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我都愿意拿出

8、来。表现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产生了 学好祖国语言的责任感。问题探讨(3)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表现了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 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4)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 似乎挺容易,挺容易。表现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 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 动力,与老师的思想感情已经沟通。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以沦陷的 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 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 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 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 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中心思想学了本文后,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让我们记住那些为民族独立、 国家独立牺牲的人们。不要让历史重复!让我们记住中国近百年来的屈辱 历史,记住血的教训!感同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