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观点和方法教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441482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观点和方法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地理观点和方法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地理观点和方法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地理观点和方法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地理观点和方法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观点和方法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观点和方法教学(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学生地理观点与地 理科学方法教育 第一节 地理观点及其教育价值n地理是一种教养、地理是一种气质。高质 量的地理教育可以给学生一种特殊的思维 品格、思辨能力和创造素质,使他们学会 用地理的眼光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有效地向学生进行地理观点的渗透和地理 方法训练,是给学生一种特殊的思维品格 、思辨能力和创造素质的必由途径,也是 衡量基础地理教育是否具备高质量的重要 标尺。一、中学生地理观点教育的重点 领域 1.地理观点的内涵n地理观点是人们提出、回答、识别和解决 地理问题,以及评价可能产生的后果的参 考框架。“地理观点使得社会与自然得以 摆在地理的透镜下解读与诠解。”n地理观点是地理科学思

2、维方式的核心要素 。是指人们用于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质 的模式、思想方法及思维运作程序。重新发现地理学:n“地理学的视角关注地方和空间过程与现象的 重要性。地理学视角激发了这样的问题,为 什么某种现象只发现在某些地方而为他处所 无?为什么同一地方发生的现象相互影响? 在一种地理尺度上起作用的过程如何影响他 种尺度上的过程?区位对影响(或避免)政 治、社会、经济或边界变动的努力有什么重 要性?”n李春芬先生认为,地理观点就是指地理 现象的分布格局及其空间关系。n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观点 包括了解地球上的空间类型和过程,以 及理解地球是由有生命和无生命的诸要 素所组成,交互作用于自然内和

3、自然、 社会间诸关系的复合网中。包括空间观 点与生态观点。 2.中学生地理观点教育的重点领域n吴传均院士:“应当把地区差异观点、 因地制宜观点、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观 点,以及人地关系观点作为中学地理教 学的核心。n雷明德教授:中学地理教学应重点培养8 个方面的“地理意识”:区位意识、环 境意识、资源意识、人地关系意识、区 域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全球整体意 识、识用地图的意识。 n从地理学家的倡导和基础地理教育的实 际看,基础地理教育阶段应把人地协调 观点、空间观点、因地制宜观点、可持 续发展观点作为地理观点教育的重点。 3.地理观点教育的意义n地理观点是地理的灵魂,它是在对地理知 识和方法作

4、更进一步认识和概括的基础上 形成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应将地理观点置于核心地位。地理观点教 育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对此必须有充分的 认识。n1进行地理观点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对 地理的深刻理解和整体认识n中学地理内容是按学科逻辑要求并考虑到 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规 律组织编排的。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象 地理学的那样有着严谨的系统和结构。n【案例61】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设计 思路n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 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地 形、自然资源等不再单独列出,而是放在地区和 国家的学习中,减少内容的层次和难度。无论是 中国地理还

5、是世界地理,均大幅度减少部门地理 的内容,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和实现区域 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容。n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只列出区域的 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 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而不再规 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n螺旋式前进的课程体系使本应密切关联的内容分 散,甚至以重复的方式在不同年级、同一年级的 不同内容出现。正因为如此,如果在教学过程中 忽视地地理观点的培养与渗透,不会用地理观点 将知识串连起来,会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地理知识 零碎、杂乱,缺乏系统和结构,从而影响他们对 地理内容的理解水平。n例如,许多学生之所以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 地理,很大程度上

6、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用相应的地 理观点将地理知识组织成一个合理的结构的缘故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与地理教师不注意用地理 观点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忽视地理 观点的培养与渗透,把做大量单调重复性的习题 、试卷,让学生机械模仿,记忆作为教学主要方 式有着密切的关系。n地理知识和地理观点是以不同方式反映地理的两 条主线,前者是人类地理认识的积累和结晶,后 者则是将这些积累和结晶进行联结的桥梁和纽带 。地理教学中注重地理观点的培养与渗透,可以 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从知识之间的关联中认识其本 质,并使学生的地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如果 我们重视地理观点并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凸显它, 就不仅能够让学生把握地理

7、学的核心,也能够促 进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与方法,从整体 上认识地理。n地理观点是关于分析、处理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根 本想法,是对地理规律的理性认识,因而也是编 制地理知识网络结构的平台,地理观点的建立, 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自我构建。2进行地理观点的教育,有利于帮 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n地理学家在认识地球表层各种现象、思考和解决 特定问题时,总要运用一定的地理观点,受一定 地理观点的支配。同样,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 思考和解决特定问题时,也需要运用一定的地理 观点。地理观点指导学生把地理知识、方法运用 于诠释地理环境、处理地理问题、探求新的地理 或自然现象、构建地理知识结构。学

8、生在空间关 系辨识与分析、空间格局观察与归纳、区域整体 性综合分析、区域差异比较、地理过程分析与预 测等的学习过程中,无一例外地会受到地理观点 的指引,从而形成地理学科特殊的思维品格。n从一定意义上看,地理观点一旦形成,就转化为 地理思维方式的内容,成为统摄地理思维活动的 视角、思维线路和所依据的规则。n例如,学生一旦形成地理空间观点,在做区域分 析时,能够充分反映地理事物所处的位置和范围 ,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事物的区 域特征及差异等内容。认识到对任何地理事物认 识都要落实到一定的地域空间,脱离了地域特定 条件的分析,就脱离了对地理事物的正确认识。 可见,地理观点对于学生的思维具

9、有定向作用, 规定其思维逻辑的轨道和思考问题的框架,对事 物及其所发出的信息具有同化作用,有助于帮助 学生构建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3进行地理观点的教育,有助于发 展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n地理观点是学生顺利完成有关地理活动的根本思 想和途径,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水平的提高具有 统摄作用。一般说来,地理学科能力是在学生掌 握和运用相应的地理观点和方法基础上得以形成 的。n例如,空间定位能力、空间格局的觉察能力、地 理特征的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因果关系的分析推 理能力的形成体现对地理位置、地理空间分布格 局的空间知觉、空间想象、空间分析的不同水平 中,地理空间观点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起导向 性的基础作用;

10、人地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能力的 形成,掌握和运用人地关系协调观点是其中的关 键,等等。4进行地理观点教育,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n地理观点既包括人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根本看法,也 包括人对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理性认识。有些 地理观点本身就包含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素 ,如人地协调的观点、可持续发展观点、因地制宜 观点等。此外,进行地理观点教育,可使学生领悟 和认识地理学科在解释周围环境、不同尺度区域乃 至全球的各种自然特征与人文现象的独特作用;进 行地理观点教育,能够使学生理解现代社会中各种 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 形成对自然的人文关怀,更好地适应生活、欣赏生

11、 活。第二节:人地协调观点n人地关系的两个基本点n人地关系矛盾的内涵n人地关系矛盾的表现n人地关系要点n人地协调观点教育的教学视角 1.地对人的影响 2.人对地的影响 3.人与地的协调(一)地理教师应当了解和理解人地关 系矛盾的内涵n地理教师了解和理解人地关系矛盾的内涵 ,可以知道从那些角度向学生传授有关人 地关系矛盾的知识与观念,可以指导精选 典型案例用以渗透 “人对地的干预意味着对 自身的干预”的思想观点,对于丰富教学的 思路、探究活动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地理教师应具备的人地观点教 育的背景知识人地关系矛盾内涵 n人地关系矛盾是指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 下,在一定的区域中,人的生存

12、、发展要 求与自然环境的无机物、有机物界诸要素 ,在空间以及物质、能量、信息交流关系 上的对立与统一。 人地关系的两个基本点n(1)人与自然环境的无机物、有机物界诸要 素对空间的占据;n(2)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 交流。人地关系矛盾的表现n人地关系矛盾表现之一:在空间上就是指 人与自然环境要素对区域空间占有之间的 矛盾。n人地关系矛盾表现之二:在一定自然与社 会条件下的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能 量、信息的交流量、交流比例以及交流频 率等方面的失衡。人地关系矛盾的外在表现 n在对空间的占有方面:n(1)人类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快速发展 ,需要增加住房数量,发展企业,建设 大量的厂

13、房设施;为了人流、物质流、 能量流、信息流的高效畅通,修建大量 公路、铁路和线路管道(电线、电缆线 、油管、煤气管)等,因此要占有土地 ,现实中,突出表现在耕地面积的减少 。n(2)人口数量增长以及人类自身要求 的向前发展,必将寻求与开拓空间 、扩大资源的利用,导致原始森林 的大片消失,开矿而毁坏土地,对 宇宙空间探索而引起不良影响与污 染等。n(3)人占据区域空间的扩大,导致动 物、植物生活占据空间的缩小,再 加上人类滥加捕捞、砍伐,不加保 护,使生物多样性日益减少。 n在人的生存活动、社会生产活动中与 自然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 方面n(1)一定条件下的具体区域内,粮食的生产量是有

14、限的,但为了满足人口增长以及社会发展所需求 的粮食,开垦不适于耕作的贫脊土地或者坡度较 陡的山地、林地或草地,从而引起土壤的流失、 肥力的下降、土地的沙化、盐碱化等。n(2)因为贫穷,为了生存所必需的粮食,对土地进 行不加投入的掠夺性使用,使土地生产率逐渐下 降,导致土地退化而遭弃耕。n(3)为了短期利益,砍伐大量的森林木材,但不重 视种植、培育,使消耗量大于森林生长量,使森 林遭到破坏,森林蓄积量下降。n(4)人为了追求更多的物质生产,要消耗自然环 境中大量的物质与能源,但在一定条件下采用非 清洁性生产技术以及对环境污染的轻视,在社会 生产活动中排放有害气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固体废弃物

15、,使大气、水、土地污染日益严重 ,导致大气臭氧层的破坏,鱼类及其他动植物的 死亡,影响生态平衡等。(二)地理教师应当了解和理解人类活 动是如何对地理环境施加影响而导致人 地关系矛盾激化的 n 有地理学者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方 式,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表现之一:加速了固体物质的机械搬迁n途径:通过开挖矿藏和工程建设等活动,把 大量的土石方和矿物质搬到其它地方。通过 破坏植被,加速了地表松散物质的重力搬迁和 机械搬迁。n规模:有关资料表明:人类目前每年因开采活 动而从岩石圈中取走的矿物达1000亿吨之多。 在开垦土地时,每年搅动的土壤层大约达到三 千公里。n危害:地表风蚀,水蚀和冲刷作用急剧。

16、n恶性循环模式:“人口增长土地开垦破坏 森林草原植被水土流失、风沙弥漫”。人地矛盾激化的表现(另一种归纳方法)表现之二:干预地表的水平衡途径:人类通过修水库、引水渠、大型 调水工程来改变水分布不均匀的状况, 但往往考虑不全,弄巧成拙。人类也通 过毁林、毁草、建设林带、改良土壤等 干预着地表水的平衡。实例:原苏联进行大型调水工程,致使 黑海、里海等大型水体面临变浅和水量 减小的威胁。伴随着地下水的无节制开 采,地面下沉、海水回灌等问题也接踵 而至。尼罗河的阿斯旺大坝的建设。表现之三:改变生物界的平衡途径:由于人类的作用,导致地球上许多动 植物绝迹或濒于绝灭。有的是人类直接消灭 的,有的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促使某些动植物 的生态条件突变而就地绝灭。人类的长期活 动,已使40%的森林被砍伐、也严重威胁着 其它生物的生存。表现之四:加速化学元素的迁移途径:人类从地球开采出许多的矿物元素, 如Ca、Fe、Al、S等,制造出许多新的对人类 有用的物质(化肥、农药等)。但也制造出许 多有害物质(如三废、硫化物、CO等)危害: 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水污染、大气污 染等。表现之五: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