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1]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2439653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吸收光谱法[1]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原子吸收光谱法[1]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原子吸收光谱法[1]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原子吸收光谱法[1]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原子吸收光谱法[1]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子吸收光谱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吸收光谱法[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4.1 原子吸收光谱法概述 4.2 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 4.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4.4 原子吸收光谱的干扰与消除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14.1 原子吸收光谱法概述 4.1.1 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 4.1.2 空心阴极灯的发明 4.1.3 电热原子化技术的提出 4.1.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24.1 原子吸收光谱法概述 4.1.1 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待测基态原子对特征 谱线的吸收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v1802年Wollaston发现太阳光谱的暗线;

2、v1859年Kirchhoff和 Bunson解释了暗线产生的原因;3太阳光 暗 线发现太阳光谱的暗线4.1 原子吸收光谱法概述 4.1.1 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44.1 原子吸收光谱法概述 4.1.1 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基态第一激发态热能解释太阳光谱的暗线暗线是由于大气层中的钠原子对太阳光选择性吸收的结果54.1.2空心阴极灯的发明4.1 原子吸收光谱法概述1955年Walsh发表了一篇论文*,解决了原子吸收光谱的光源问题,50 年代末 PE 和 Varian公司推出了原子吸收商品仪器。空心阴极灯火焰棱镜光电倍增管*A. Walsh, “Application of atomic absorp

3、tion spectrometry to analytical chemistry”, Spectrochim. Acta, 1955, 7, 10864.1.3 电热原子化技术的提出4.1 原子吸收光谱法概述1959年里沃夫提出电热原子化技术, 大大提高了原子吸收的灵敏度电热石墨管原子蒸汽封闭, 无稀释74.1.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特点4.1 原子吸收光谱法概述1、灵敏度高(火焰法:1 ng/ml,石墨炉100-0.01 pg);2、准确度高(火焰法:RSD 1%,石墨炉 3-5%)3、选择性高(可测元素达70个,相互干扰很小)缺点:不能多元素同时分析8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4.2 原子吸

4、收光谱的原理 4.2.1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4.2.2 原子吸收线的轮廓4.2.3 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9h 共振吸收当辐射光通过原子蒸汽时,若入射辐射的频率等于原子中的电子 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能量,就可能被基态原子所吸收。第4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4.2 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 4.2.1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原子吸收光的波长通常在紫外和可见区。104.2.2 原子吸收线的轮廓4.2 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 原子吸收线指强度随频率变化的曲线, 从理论上讲原子吸收线应是一条无限窄 的线,但实际上它有一定宽度。1 自然宽度由于激发态寿命是有限 的,跃迁时间不确定(测不 准原理),原子吸收线有一 定自然宽度,约

5、为10-5 nm114.2.2 原子吸收线的轮廓和 两个不同周期波的叠加产生节拍为 的叠加波或测定一个节拍所需的时间例:汞蒸汽以253.7nm激发,激发态寿命是 。则产生的原子荧光谱线宽度应是多少?频率不确定度原子谱线的 自然宽度124.2.2 原子吸收线的轮廓2. Doppler 变宽或温度变宽由于原子的热运动而引起的变宽R气体常数光速CM原子质量TDDoppler 变宽可达10-3 nm 数量级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决定因素133 压力变宽或碰撞变宽压力变宽指压力增大后,原子之间相互碰撞引起的变宽。4.2.2 原子吸收线的轮廓(1) Lorentz 变宽:指被测元素原子和其它粒子碰撞引 起的变

6、宽( 10-3 nm );(2) Holtsmart 变宽:指同种原子碰撞引起的变宽。在 原子吸收法中可忽略。144.2.2 原子吸收线的轮廓综合上述因素,实际原子吸收线的 宽度约为10-3 nm 数量级单色光谱线很窄才有明显吸收! 若则无法分析154.2.3 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1、积分吸收 吸光原子数 N0 越多,吸光曲线面积越大(峰越高)。因此,理论上积分吸收与 N0 呈正比:16吸收系数4.2.3 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1、积分吸收e - 电子电荷 m - 电子质量 c - 光速 N0 - 基态原子数 f - 振子强度,每个原子中能吸收特定频率的平均电子数 由于:因此:由积分吸收可测原子浓度

7、171 2 3 4 5 6 7 8 9 1010-3 nm (10-3 nm)K需要一个分光系统,谱带宽度为 0.001 nm, 且连续可调180.001 nm通常光栅可分开0.1 nm,要分开 0.01 nm 的两束光需要很昂贵的光栅 ;要分开两束波长相差0.001 nm 的 光,目前技术上 仍难以实现;此外,即使光栅满足了要求,分出 的光也太弱,难以用于实际测量。关键性难题4.2.3 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194.2.3 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2、峰值吸收 积分吸收亦可用峰值吸收替代, 即即中心吸收与基态原子数呈正比,因 此只要用一个固定波长的光源,在o 处测量峰值吸收,即可定量。oK0204.2

8、.3 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根据吸收定律,有:实际上,原子吸收光谱测量的是透过光的强度 I。 即当频率为、强度为I0的平行辐射垂直通过均匀的原 子蒸汽时,原子蒸汽将对辐射产生吸收,I0ILI = I0e-KL3、 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214.2.3 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当在原子吸收线中心频率附近一定频率范围测量时,则根据吸光度的定义:若令:22令:则:4.2.3 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234.2.3 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式中假定影响因素: (1)由于基体成分的影响和化学干扰影响原子化过程, 上式不成立,导致曲线弯曲;(2)对易电离的物质,温度较高时Ni 很大,Boltzmann 分布中Ni /N0增大,影响曲线弯曲;(3)发射光源的辐射半宽度要小于吸收线宽度, 因此光源温度不能高。24AC04.2.3 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不满足原子吸收的测定条件时,工作曲线向横轴(浓度轴) 或纵轴(吸光度轴)弯曲25 光源发射线的中心波长(频率) 应与原子吸收的 或 一致 或利用峰值吸收测量 的条件4.2.3 原子吸收光谱的测量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