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教案 苏教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439062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教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教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教案 苏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诵读欣赏诵读欣赏组别初一语文人员初一语文备课组集体教案二次备课诵读欣赏诵读欣赏教学目标: 1、对于两首古诗,在交代清楚诗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着重欣赏诗歌的意境美。2、第三首是一首现代抒情诗,内容浅显,但感情炽热浓烈,语言琅琅上口,极富感染力,引导学生采用诵读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本文。教学难、重点:前两首古诗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重点:体会景色幽静与作者内心宁静的合二为一。:教学步骤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 ,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境: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

2、院中高耸的树林。 “古寺” “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二、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竹径” ,竹林丛中小路。 “幽处”幽静的地方。 “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花木深” ,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这两句用语精当,意境幽邃,成为历史读者赞赏的名句。 “竹径通幽处” ,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去描述诗意的书作“曲径通幽处” 。 三、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 “山光”山中的景色。 “悦” ,用作动词,使欢悦。 “空人心” ,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 “空” ,消除。形容词

3、用作动词,“使空”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 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2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四、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尾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俱寂的宁静气氛。“万籁” ,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 “俱” ,都,全部。 “寂” ,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磬” ,是石或玉制的打击乐器。和尚在念经或进行其它宗教活动时,都用敲钟和击磬表示开始和结束。 五、小结: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

4、个景物的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层次分明,意境幽深,寓意含蓄,简洁明净,感染力强。由本诗演化出的成语“曲径通幽” “万籁俱寂” ,沿用至今。登岳阳楼教学重点:欣赏洞庭湖阔大的气象,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教学步骤:一、介绍杜甫杜甫 (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 ,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官至工部员外郎。后人也称“杜工部” 。诗人迭经盛衰离乱,饱受艰辛,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为“诗史” ;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 。二、赏析大历三年(768)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

5、阳,登岳阳楼后作了这首即景抒情的优秀诗篇。这时杜甫已五十八岁,既老且病,生活异常穷困,心情是很郁闷的。诗人并没有停留在个人的不幸遭遇上,而是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并为 国家的多难而叹息。诗一开始用极为自然的对偶句抒写登楼时的欢快心情,接着写登楼所见,仅十个字,概括地写出洞庭湖烟波浩淼的雄阔气势,意境开朗壮阔。后两联面对茫茫湖水,诗人忘却了个人的穷困之境而忧国伤时,深沉感人。这首诗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着相似的情感起伏线。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重点:1、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人民、为革命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2、这首诗运用“询问呼唤寻找应答”的独特构思来展现主题的特点,诗中3所表达的亿 3、拟人、排比、反

6、复等修辞手法。万人民无限怀念总理的深厚事情。3、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 教学步骤:一、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一首现代抒情诗,是当代女作家柯岩为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创作的。诗人从高度评价周总理光辉的革命一生入笔,对周总理的英灵急切地反复呼唤,反复寻问,反复倾诉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无限热爱和怀念的深情,直发了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的思想志情,这是全诗的抒情基调。在了解周总理一生丰功伟绩的基础 上阅读全诗,就会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二、 掌握全诗的内容结构全诗共九小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节)有抒胸臆,从高度评价周总理光辉的革命一生入笔,通过反复呼唤,倾吐亿万

7、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热爱、怀念、歌颂之情。第二部分(第 26 节)诗人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的回音,逐步展现了周总理与亿万人民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主题。 第三部分(第 79 节) 诗的最后三节进一步深化形象和感情,形象地创造出周总理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的意境。三、 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 本诗以“呼唤“为线索,展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用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来抒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与崇敬,创造了一种“询问-呼唤-寻找- -回答“的新颖形式,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不朽的业绩巧妙结合起来。虚实结合的写法

8、造成一种壮阔而动人的意境。诗歌怎样虚实结合,把怀念之情和追述不朽业绩巧妙结合起来的呢?山谷回音: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向前不停息 歌颂周总理忠于革命,勇征直前的革命精神。大地轰呜: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表现总理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光辉形象4松涛阵阵:宿营地上篝火红呵, 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表现总理平易近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海浪声声:海防战士身上, 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表现总理关心战士,爱民如子。 广场回音:接见外宾 出席会议 表现总理为革命。日理万机地操劳。 诗中天地万物,回音声声,饱含激情。这都是艺术的想象,是虚写。强烈地抒发了人民对总理的深情,更突出了总理的精神感天动地。而声声应答的内容,则是总理生前工作的真实写照,是实写。歌颂了周总理为革命呕心沥血,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这种虚实结合,新颖巧妙。四、 理解拟人,反复修辞方法的作用。诗中的山川、大地、松涛、海浪是天地万物的代表,诗人赋予它们的情感,因为它们是总理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人。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全诗具有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便于表达周总理虽死犹生的立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