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必备:历史选修课件系列第三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科学家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16MB
约41页
文档ID:52427660
高考必备:历史选修课件系列第三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科学家_第1页
1/41

第三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科学家基础落实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1.为人类工作:从青年时代就立志献身于人类大多数的幸福事业,准备作出一切牺牲2.伟大合作(1)友谊开始:1844年在巴黎第二次见面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便开始了伟大的友谊2)合作创建理论:1844年发表《神圣家族》;1845年发表《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明唯物主义历史观3.主要实践活动(1)1847年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2)1848年发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3)第一国际的灵魂: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制定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4)关心巴黎公社革命:支持和帮助巴黎公社革命,公社失败后,总结公社革命教训共产党宣言4.撰写《 》: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5.评价: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资本论重点讲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及组成(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源马克思主义理论源于两大方面:一是对亲身实践经验的总结(即实践来源),二是对以前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即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来源有三个: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吸收了辩证法思想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还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发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重要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在对资本及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所在,在理论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取代和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③科学社会主义: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无产阶级建立政党的思想,并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充满必胜的信心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1. 建党活动(1)1895年,列宁创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形,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2)1900年,创办《火星报》,为建党做理论宣传3)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会议通过党纲,明确提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这次会议,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的诞生。

2.领导十月革命(1)一战爆发后,列宁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并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这一思想成为俄国十月革命的理论指导2)1917年,俄国发生 ,推翻了沙皇统治但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列宁主义二月革命(3)列宁发表《四月提纲》①内容:指出目前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②意义:《四月提纲》是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为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4)写作《国家与革命》,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时敦促立即发动武装起义5)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者(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内容:实行 、将全部企业收归国有、实行国内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②评价:对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争取战争胜利起了很大作用但超越了俄国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水平,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行方案余粮征集制(2)新经济政策①背景:1921年春天,苏维埃俄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③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国家经济明显好转。

它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3)晚年还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民族问题等方面不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② 内 容农业方面:用固定的 代替余粮征集制 工业方面:实行租让制和租赁制,并恢复私人小企业 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和商品交换,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粮食税理解升华 列宁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贡献(1)一个政党: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2)一个国家:领导十月革命,缔造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3)一个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4)一大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探索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三、新中国的缔造者——1.立志改造社会、投身中国革命(1)出生:1893年,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2)进入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打下深厚的学问基础,并初步接触社会3)1918年,和蔡和森等人发起组织“新民学会”4)1920年,开始转变为共产主义者5)参加中共一大成为中共创始人之一,从此走上革命道路2.开创中国革命的道路(1)大革命期间:主要研究农民问题,说明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举办农民运动,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发展2)参加八七会议,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3)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

①实践上:1927年秋,领导秋收起义,随后建立 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井冈山②理论上:发表《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 ”的思想4)遵义会议:确立了以为代表的新的中共领导集体,成为中共历史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工农武装割据3.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1)抗战时期,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形成完备的理论2)1942年,领导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纠正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使全党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3)1945年,七大确立 为中共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思想(4)重庆谈判:为了避免内战、赢得和平、民主,亲赴重庆谈判,国共签署了有利于和平、民主、团结的《双十协定》5)指挥领导人民解放战争,于1949年10月1日创建新中国4.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2)领导进行三大改造。

到1956年底,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上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1956年,发表《 》的讲话,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论十大关系(5)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正确决议6)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要讲话其思想为后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7)探索中的失误: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重点讲解客观评价的历史功过(1)功: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理论家,他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探索①领导党和人民走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创立思想,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②领导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③为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奋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过: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犯了“左”倾错误,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损失。

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总的来说,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四、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精辟指出:实事求是是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次讨论,冲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僵化局面,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 的重大决策这次会议,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3)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的历史地位,维护了思想改革开放2.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由此推动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3)强调中国 的重要性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推动了中国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对外开放(4)南方谈话①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局势巨变,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面临严峻挑战②内容:对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作出了新的概括;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奠定了社会主义 理论的基础。

③意义:被视为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市场经济4.“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特别提醒 列宁主义义、 思想和理论论的共同点是:都是马马克思主义义和本国实际实际 相结结合的产产物;都与马马克思主义义的理论论一脉相承,是对对马马克思主义义的继继承和发发展;都是革命实实践经验经验 的总结总结 ,并在革命和社会主义义建设设的实实践中得到检检验验、完善、丰富和发发展,都是党集体智慧的结结晶五、杰出的中外科学家1.中国地质力学奠基人——李四光(1) 的创始人①1926年发表《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一文,是地质力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作②1945年在《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一书中,正式提出“地质力学”这个名词③1948年在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作的《新华夏海的起源》学术报告,引起强烈反响,地质力学这一新学科正式载入史册,李四光成为公认的地质力学的奠基人④《地质力学概论》一书,是地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2)推动中国 和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地质力学石油4.近代科学之父——牛顿(1)牛顿自己制作了一架折射望远镜,证明日光即白光由七色光组成,进一步说明了物体颜色的形成原理,奠定了光谱学的基础。

2)他发明反射望远镜,使人类对天体的观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3)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后来成为天文学上的基础定律,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天体运动的研究4)牛顿的“归纳——演绎”法,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5.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1)提出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揭示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对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2)推动了 的发展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3)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量子力学命题视角考向探究 本专题涉及到的历史人物与必修三部分的内容联系比较紧密,高考命题立意多作为必修考查的补充形式存在备考复习应特别关注、邓小平的历史贡献,理解他们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精神刚刚过去的建国60周年庆典及国庆大阅兵充分展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探索是紧密联系的,为命题立意提供了较广阔的切入点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被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都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