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18878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政治】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政治】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政治】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政治】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二中学 2015-2016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60 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自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后,第一次出现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 B C D2.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有评论认为该思想是中国追梦的时代哲学。这是因为“四个全面”思想( )A.全面回答了当代中

2、国的现实问题 B.决定着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方向C.是引领中华民族复兴的指导思想 D.源于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3.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4.“知”与“智”是一种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智慧便无从谈起;而没有相应的智慧,知识再多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要将具体知识转化为哲学智慧,应该( )A.用哲学取代其他的具体知识 B.对具体知识进行概括和升华C.抛开具体知识思考整个世界 D.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具体知

3、识5.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曾提出 172 个“天问” 。下列说法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存在即被感知A B C D6.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我们能够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这个基2本问题可以表述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A B C D7.下列判断中,能够体现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的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日有所思,

4、夜有所梦8.“新常态”是 2014 年的热词之一,意指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用以表达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进入一个与过去 30 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新常态”的表述蕴含的哲理有(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特点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运动和静止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 B. C. D.9.生活处处有哲学,近年来出现的下列流行语与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中国式善于把握主要矛盾 接地气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密切联系群众高富帅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正能量发挥正确意识和价

5、值观的导向作用A. B. C. D.10.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物形成的错误判断和感知。俗话说眼见为实,但科学证明,眼见不一定为实,由此可见( )A.错觉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现象 B.意识有时并不是物质的反映C.错觉来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 D.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1.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2.“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 ”诗句表明( )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

6、同一性之中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3.有人指出:“天上没有不散的云雾,地上没有不朽的年华,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在诞生之日起便进入了消失的过程。 ”这段话说明( )3事物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有存在的理由相对和暂时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A B C D14.下列诗句与右边漫画蕴含的哲理相似的是( )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5.2015 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杭日战争胜利

7、70 周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日本的侵略,对中华民族来说锥心刺骨,落后必然挨打。这启示我们(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明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明白吃一堑,长一智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明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A. B. C、 D、16.互联网的发展让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发展 联系是普遍的,孤立的观点是不存在的人们在固有联系的基础上,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自在事

8、物的联系是创造人为事物联系的物质条件A. B. C. D.17.小时候,幸福是一件实物;长大后,幸福是一种状态;今天,我发现,幸福既不是实物也不是状态,而是一种领悟。 ”这体现的哲理是(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没有客观的标准C.任何事物都不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18.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等诗句,无不形象的说明事物发展的实质是( )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量变与质变的统一4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9.有关专家指出,建设美丽中国要引导公

9、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生态文明从理念转变为全民自觉行为。这种说法是基于(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意识产生于实践并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在实践中转换为现实的力量 价值观能够直接将理念转换成为全民自觉行动A B C D20.新一轮农村改革,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正式提上农村土地制度和产权改革层面,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再一次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从而确保改革红利最大释放并用之于农。这表明( )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应上层建筑状况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0、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A B C D2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发现,脚下的土地不仅能生产农产品,还能生产田园风光、农家文化、农家情趣。 “种这种那,不如综合开发。 ”观念一更新,农民们在原有土地上创造出了更多的财富。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有利于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A. B. C. D.22.习近平指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坚持“老虎” 、 “苍蝇”一起打。专家指出:苍蝇不打可能长大成老虎。上述材料从辩证法角度启示我们,反腐要( )坚持两点论和重

11、点论的统一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重视量的积累,防微杜渐A. B. C. D.23.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这句话体现的哲理主要是( )A.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B.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C.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524.习近平发表讲话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告诉我们( )A.要统筹全局,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C.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发展推动

12、整体发展 D.要注重内部结构优化趋向,发挥系统作用25.蜗牛慢慢往葡萄藤上爬,被甲壳虫看见了, “喂,树上一颗葡萄也没有,你爬上去干什么?”“可是等我爬到了藤上的时候,葡萄就该长出来了。 ”这则寓言的哲学寓意是( )A.坚持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 B.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C.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6.“依葫芦画瓢” “照猫画虎”所犯的唯物辩证法错误是( )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否认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A. B. C. D.27.推动科技创新,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是(

13、)创新是经济基础的自我否定,目的是适应上层建筑的改革改革是现行制度的自我调整,实质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创新创新是实践的自我突破,必将推动扬弃和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将伴随批判和创新A. B. C. D.28.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其哲学依据是( )A.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革命的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9.“群众是一串零 ,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旦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这种观点( )A.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

14、变革的决定力量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6D.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0.古今中外大量家族兴衰史表明,一个家族能够保持富裕状态的时间,很少有超过三代的,故世人称“富不过三代” 。调查发现,娇生惯养,缺乏吃苦精神,自立能力差,是富家孩子的通病。富人家庭要想破除“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必须( )加强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加强对孩子艰苦奋斗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孩子的成才创造必要的客观条件 积极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A. B. C. D.二、材料分析题(40 分)31.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地区

15、常驻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近些年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但总体看城镇化仍然滞后。很多城镇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很多劳动力已经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但却还不能在城镇稳定居住生活,如果按照户籍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还在 35%以下。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回答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8 分)32.城市与乡村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空间和文明形态,新型城镇化应该是城市和乡村的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