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16859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历史】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历史】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汉台中学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汉台中学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二战结束后的“冷战”局面,有人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负有主要责任,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也有人认为,责任全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客观地说,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到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A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B由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C美苏争霸的必然结果 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2美国总统杜鲁门在 1947 年 3 月 12 日致国会咨文中说:“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

2、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这里,美国对“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A罗斯福新政 B新经济政策 C “冷战”政策 D “孤立主义”3 “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危机。 ”为避免危机,美国A出台“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C成立北约 D发动朝鲜战争41951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法德

3、两国“一笑泯恩仇”。法德和解有利于A “冷战”的缓和 B欧洲一体化进程C北约的成立 D华约的解体51971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一次演说中说:“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他们”指的是A俄国与东欧各国 B日本和西欧各国C中国和东南亚各国 D德国和拉丁美洲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 “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2是A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B群雄并起C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7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便民图纂记载:“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

4、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 ”这反映了当时该地A农民生产生活的艰辛 B私营纺织作坊的兴起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男女分工的蚕桑生产8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分封制的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使用C各国的税制改革 D小农经济的出现9.下列关于土地兼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B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收入 C土地兼并的加剧使自耕农纷纷破产,两极分化激烈,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D历代统治者都严格禁止土地兼并10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 ,地主与佃农之间, “交租

5、之外,两不相问” 。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11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12.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发展13.“宋朝

6、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 3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形成区域性大商帮 D.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14 史记货殖列传载:“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这反映了司马迁A主张农工商并重 B主张“工商食官”C坚持 “重本抑末” D肯定“重义轻利”15明隆庆初年, “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 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

7、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161853 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7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应是 A “清王朝自救运动” B “近代工业的发展” C “实业救国的浪潮” D “民族工业的春天”18.19 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4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

8、.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9.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他所说的“没有前途” , 其根本原因是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20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 计。 ”此材料说明对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21.中国近代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性含义是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

9、受企业利润的刺激而兴办 C以机器生产取代传统的手工业 D由私人投资兴办22.1914-1918 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A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产品大量出口23观察右图宣传漫画,它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运动中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 “大跃进”运动D “文化大革命”运动24.从 19571960 年工业产值增长 23 倍,而农业产值却下降 228%,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 A提出“大办农业,全面跃进” B彻底纠正“左”倾错误C

10、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D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25、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 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 土地私有,自负盈亏 D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2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 1958 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最重要的进步作用在于 A 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 B 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5C 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 D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7.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A. 改变单一集中的模式 B. 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C. 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 D. 改变所有制形式28据统计,1987 年与改革前

11、相比,国家计委管理的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种由 120 种减少到 60 种,国家统配物资由 259 种减小到 26 种,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由 188 种减小到 23种。这说明:A、计划经济体制得以根本改变 B、物资价格“双轨”现象得到改变C、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作用增强 D、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29 “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C近代社会发生急剧变革 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河30清末,中国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中很多带有

12、一个“洋”字,而在内陆乡村,农民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的需求。这说明当时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社会生活新旧并存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 2 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31、 (20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南宋范成大的缫丝行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

13、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乾隆) 苏州府志卷 3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共设户关 26 个,工关 5 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6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包揽之弊,关牙之弊,量船之弊等五弊。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四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卖田地,或数十顷,百顷。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材料五 由于海疆屡生事端,清廷又封锁了海疆,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 ,清政府决定取消其他贸易口岸,只允许广东一口通商。 中华文明史第 4 卷请回答:(1)材料一的诗歌描写了中国古代哪一种经济模式?(2 分)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经济模式的特点。 (4 分)(2)依据材料二概况明代后期苏州地区丝织业出现的新现象。 (不得摘抄原文,4 分)这些新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本质变化?(4 分)(3)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