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一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52416212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复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复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复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复习一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复习一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复习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复习一(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七年级 下 第一单元复习主题复习 第一单元1、繁荣一时的隋朝2、“贞观之治”3、“开元盛世”4、科举制的创立5、“和同为一家”6、对外外友好交往8、辉煌的隋唐文化(二)7、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主题内涵解析: 1)隋唐时期与中国古代其他历史时期区别最大的地方,就是它的“繁荣与开放”. 2)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有充分的体现。 3)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文学艺术都是如此。1.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2.了解唐与吐蕃民族交往的史实。3.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为例,说明唐朝中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 4.

2、知道大运河、赵州桥,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 智慧和创造力。【课程标准】政治开放文化繁荣:科技发展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荣 与 开放 的社 会1.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3.女皇武则天4.“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5.唐与吐蕃的交往史实 6.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单元知 识 内 容目标要求识 记理 解运 用要点突破经典真题 新题快递达标训练 基础梳理考点扫描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唐太宗武则天“贞观遗风”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结构图示归纳法“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科举p17制概念:通过 的制度。时,通过分科考试选举人才时,创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隋唐长设科目: 、

3、两科隋文帝隋炀帝明经科、进士科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基础梳理考点扫描 建立朝代建立者都城起止时间隋朝 杨坚(隋文帝) 长安 581-618唐朝 李渊(唐高宗) 长安 618-907政治较为清明: 任用 沿用隋 朝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合并州县。经济发展:吸取 , 提倡节俭。民族关系和睦: 的民族政策,被北方 少数民族尊称为“ ” 中外 交往频繁: 的对外政策。科技 文化繁荣:完善科举制度。国力“贞观之治”逐渐强盛 “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开明 天可汗开放贤才,虚心纳谏1、11年广东佛山中考第3题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 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 的

4、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2、11年广西桂林中考第2题如果我们排演关于唐太宗的历 史短剧,下列语句不能作为唐太宗台词的是( )A“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C“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D“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DB经典真题 1. 11年浙江丽水中考第14题年号夺取吉利吉祥、国泰民安的含义 ,或是显示皇权的神圣。“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其中用“贞 观”作为年号的皇帝是 (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2. 11年广东中考第4题我国古代出现了很

5、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 、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下列的繁荣局面与唐太宗在位时期 有关的是 (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3. 11年山东泰安中考第5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 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 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BB经典真题 B(1)填一填:材料一中概述了唐太宗统治时的政治经济状 况,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_”。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 话的意图何在?(3)材料二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统治思想(体现什么关系)?贞观之治1、读题2、关键字3、答

6、题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意图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来维护统 治阶级的利益。重视君民关系。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教训,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善用贤才,虚心纳谏。那 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 会出现安定局面,国力逐渐强盛。材料二:唐太宗说:“舟好比人君,水所以比 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p8要点突破 出现原因p12经济空前繁 荣,国力强 盛,唐朝进 入全盛时期 。“开元盛世”农业:出现了 和 ,耕地和 人口超过前代 手工业: 、 、 、商业都市: 发展为国际大都市任用贤才(姚崇);重视地方吏治;注意节俭;长安曲辕犁筒车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要点

7、突破 选择题: 1、11年广东潮州中考第2题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 观”的唐朝皇帝是( ) A、武则天 B、唐高宗 C、唐玄宗 D、唐太宗2、11年陕西西安中考第14题 “治安之本,惟在得人。”人 才对于封建王朝的兴衰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 唐玄宗任用了下列哪些人为相( ) 房玄龄 姚崇 杜如晦 狄仁杰 宋璟 魏 征 A B C D AD经典真题 遣唐使:日本派到 的使团。200年间先后 次 。将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科技文化带回日本;推动了 日本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发展。鉴真东渡:鉴真在 时 次东渡,到达日本。 在日本修 (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 、 、 、 、风俗等

8、深受唐朝影响。 玄奘西游: 年间,前往 (今印度)。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其 是 研究 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和亲: 时,文成公主与 成亲。时,金城公主与 成亲。会盟:821年唐蕃会盟并立碑:“患难相恤,暴掠 不作”。外交民族 关系与吐蕃 交往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唐太宗松赞干布唐中宗尺带珠丹唐朝13唐玄宗 建唐招提寺六文字 建筑 饮食 服饰贞观天竺大唐西域记 中亚、印度半岛基础梳理 考点扫描 一、识图并回答问题 B路线要经过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道路?此路大约在我国哪一朝代开辟的? 试举出唐朝如何与A地区发展关系的事例。 图中向西和 向东行的路线分 别反映哪两位历 史人物的事迹? 两位人物

9、为唐朝 作出的共同的贡 献是什么?他们 具有哪些共同的 精神值得我们学 习?丝绸之路 汉朝唐太宗(贞观)时,玄奘西游事迹:玄奘西游,鉴真东渡贡献: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发展 学习精神:都为完成自己 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都有一 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 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越是政治稳定、经 济繁荣、国力强盛时期,对外政策就越开放,对外交 流越频繁。中国古代对外友好交往的途径主要有几种 形式:1通过官方和民间的贸易;2通过官方派遣使节 和留学生;3宗教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中国对外友好交往途径的三种 形式各举一个史实

10、例证。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开放的对外政策;交通发达; 先进的经济、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1.丝绸之路; 2.日本谴唐使; 3.鉴真东渡日本或玄奘西行天竺要点突破 经典真题 科技 文化科 举 制产生隋文帝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录用人才。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完善的三个皇帝是谁?分别的贡献是什么?科举制度产生的影响有哪些?大运河: 时修建,促进了 交流。赵州桥:隋朝 修建,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诗仙” ,代表作 。“诗圣” ,代表作“三吏”、“三别”。唐诗:白居易,代表作 。李白蜀道难、早发白帝城杜甫隋炀帝南北经济文化李春秦中吟、新乐府艺术 :隋唐的书法家: 、 。

11、 隋唐的画家: 、 。颜真卿 柳公权阎立本 吴道子基础梳理考点扫描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朝的大运河p4(隋炀帝 605年开始)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 ( )多公里 三地:以洛阳为中心( )( )今( )( )今( )四段:分为四段( ) 渠( )渠 ( )( )河五河:贯穿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水长江 钱塘江2千 洛阳涿郡 北京余杭 杭州永 济通 济邯 沟江南1 1、目的:、目的: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2 2、概况:、概况:1=2+3+4+51=2+3+4+53 3、地位:、地位: 是古代世界上是古代世界上 的运河的运河4 4、作用与评价、作用与评价 :最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读

12、下图完成问题 (1)隋朝大运河分为 四段:A ;B ; C ;D (2)大运河分为【 】 为中心,北起【 】 是今天的 南至【 】是今天的 (3)大运河沟通淮河与 黄河的一段是A AB BC C D D永济渠永济渠通济渠通济渠 邗沟邗沟江南河江南河洛阳洛阳 涿郡涿郡余杭余杭北京北京 杭州杭州 通济渠通济渠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要点突破 1、11年湖南衡阳中考第6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 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 ,尽是读书人。”该诗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 接相关(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2、11年江苏常州中考第16题

13、 “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 霄。”这是人们对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的赞美。其 修建于(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CC3. 11年山东青岛中考第7题到2007年高考已经恢复 30年了,它是我国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 你知道唐朝主要采用什么制度选拔人才吗? ( )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 D八股取士C经典真题 4. 11年广东汕头中考第4题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在内容和风 格上是有不同的特色,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阶级出身不同 B、生活背景不同 C、思想性格不同 D、艺术追求不同 5. 11年山东日照中考第2题“世上新人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这副对联称颂的是: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陶渊明 6. 11年湖南湘潭中考第23题 “我评此画如奇书,颜盘柳骨追欧虞 。”宋代诗人陆游这句诗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