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西省宜春三中2016届高三模拟试卷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13508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江西省宜春三中2016届高三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三中2016届高三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三中2016届高三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三中2016届高三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江西省宜春三中2016届高三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江西省宜春三中2016届高三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江西省宜春三中2016届高三模拟试卷(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西省宜春三中 2016 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第卷(阅读题 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问题。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 5 天

2、叫一候,3 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 72 候 24 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 104 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 15 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 度,共经历 24 个节气,每月 2 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 ,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 12 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 ,它们是

3、: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 15 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

4、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2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至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

5、蛋”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

6、分四个节气。B我国古代把 5 天叫一候,3 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 72 候 24 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沿黄经每运行 15 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一年共经历 24 个节气,“节气” “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 。B二十四节气的制订

7、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 104 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C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D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对此耳熟能详。3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B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

8、、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许多民俗活动也在这些节令里开展。C.“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根本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D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小题。萧何追韩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

9、:“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 ”上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

10、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具:准备,备办B.不及以闻,自追之 闻:听说C.若亡,何也 若:你D.王素慢无礼 素:一向45对“一军皆惊”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韩信本为楚人,未必真心归汉。B.韩信拜为上将军,迁升太快。C.韩信逃跑,未加惩处反升迁,出乎预料之外。D.人人自以为得大将,未曾想到韩信。6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 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C.“

11、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D. 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 分)(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4 分)译文: (2)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3 分)译文: (3)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3 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秋夜长张籍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汉东西月色光。愁人不寐畏枕席,暗虫唧唧绕我傍。荒城为村无更声,起看北斗天未明。白露满田风袅袅,千声万声鹖鸟鸣。8“愁人不寐畏枕席”中的“畏”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

12、简要赏析。(5 分)9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有关诗句分析。(6 分)5(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25 分)城市的气味苏北有昆虫的气味,有植物的气味。有朋友说,人是靠气味来识别的。那么,我们的眼睛是干什么的?我想,人是靠气味来识别的

13、,可能主要还是指在恋人之间,在亲人之间,在朋友之间。要说世界是由气味组成的,也不为过。比如我生活的这座城市,我对她的气味就相当熟悉。这里的夏天,主要是香樟的气味。骑车上街转一圈,在那些小马路上,在遍植香樟的人行道上,那些气味就深入到人的内心。那些香樟树,枝叶密密织织,样子清秀圆润,有女子气。或许还是书香门第的女子,特别适宜于这样一个小而温润的城市。“城市”这一称谓,有其相当开阔的地域范围。因此,说一个城市只有一种气味是不准确的。比如在早晨的大蜀山,人一踏进那个林子,那情不自禁的第一口呼吸,几乎就是吞咽。那种忘情的呼吸中的踏实和快乐,是无以言说的。在半山道上,人就慢慢体味到植物的气息。那种多植物

14、混合的气息中,也许还有一夜小雨后的、松软的泥土的气息。这种泥土的气息不同于其他它混合着无数生命的气息,带着小草的、野雏菊的、昆虫的,甚至是小兽物的粪便的气息。大自然是敏感而羞涩的,人的态度亲切,它们就不发紧,人就能在平等中感觉到它们的呼吸、它们的劳作、它们的生息和繁衍。比如那经了一夜小雨的土地,那杂杂的不知名的青草,还湿湿地带着些潮气;那开着蝴蝶般白色小花的野菊,高高兴兴地在晨风中摇着,像一个个头上扎着小花的天使,集体在跳一支小天鹅舞。至于6草丛中,可是乾坤大了:一只像蓑衣虫一样的黑褐色的虫子,有这么一拃长,身上有几十节,它先是不动,之后像列车到点了,身下几百只细细的触须,一起划动起来,像列车

15、的无数个车轮,滚滚地向前,一点也不别扭地拐弯、减速,在密密的林中(其实是草丛)穿梭。它那一颗小小的脑袋,有极严密的结构,比一列 D 字头的火车还要精致。在这列火车面前,那些蚂蚁就像一个个的乘客,穿着深色西服,忙忙碌碌,为生计神色匆忙地奔波着。我痴想:如若把这些小 蚂蚁装在这只列车的肚子里,把一颗一颗的褐色小脑袋探出窗外,就是人类的一幅微缩景观;而那些在头顶上飞舞的,只有芝麻粒大小的昆虫,就俨然是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了。这一个小小的世界,在这样一个早晨,成了这个城市中另一种气息的源头。董铺岛的气息又不同了。那里更多的是水的气息,还有鸟的气息。对鸟的气息的感受,多来源于鸟的粪便。那种 白色的粪便,有点鱼的腥味,还有点青草味。水,鸟,真的是这一城市另一种气息。一个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