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南省濮阳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升级考试(a卷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13054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河南省濮阳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升级考试(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河南省濮阳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升级考试(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河南省濮阳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升级考试(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河南省濮阳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升级考试(a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河南省濮阳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升级考试(a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河南省濮阳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升级考试(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河南省濮阳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升级考试(a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中一年级升级考试语文(A 卷)本试卷共 8 页。全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卷(表达题)两部分,均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 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 I 卷 阅读题(9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文,完成 1-3 题。 (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新学期传来消息:人教版新编初一语文教材删除鲁迅的风筝一文。 “去鲁”虽是近 年新编教材的旧话题,依然引人关注。综合各方“去鲁”的理由有两点:国内中学教材长 期“一家独大”的鲁迅文章,是阅读贫乏时代的选择,现压缩鲁迅篇目是为了及时追踪新

2、 人新作;鲁迅文章对中学生来说,过于深刻,甚至过于沉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以更 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时新文章替换,就是为更“接地气” ,更“大众化” 。为迎合学生而“从浅避深” ,为标榜求新而“以新去旧” ,是语文教材“新编”的准则 吗?语文教材范文要编选经典文学作品。编选的基本准则,用梁朝文学家萧统的话说, “事 出于沈思,义归乎翰藻” ,即入选文章思想性、文学性兼备:风筝用一个亲情的故事, 揭示了深于亲情的人生哲理:关爱必须从理解开始,因为生命的历程不会在时间中重复: 姑且不论文章的思想性,单就语言艺术而言, 风筝文字自然贴切而道劲醇厚,并非艰涩 到不可为初中生所接受,北大教授曹文轩说:“我

3、们那个时候能读懂,现在的孩子就读不 懂了?难道大家的阅读能力退化了?”质问值得思考。当下阅读调查显示,四大名著读不下去的大有人在:当前阅读之倾向,从各类畅销书 排行榜的榜单即可看出。和“去鲁”一样,大家纷纷扛出了“大众化”的大旗,似乎大众 化就是选择自由,大众化和读经典就“势不两立”了。这种大众化的误解一再发生,以致 我们拱手让出了文化传承和文化提升的机会。大众化是多元文化的并存,娱乐和求知并重, 文化产品追求大众化,并不意味着俯就和迁就,而是在形式上“明白晓畅” ,在内容上“表 达主流价值” ,满足大众的需要并能提升大众的修养。文化市场是大众文化消费的供贷方, 更是精神修养的培育场,这两个功

4、能不是对立的,是可以并且有必要和谐共存的。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因为它们是大师之作,还因为它们作为民族乃至人类文化 的精神历史结晶,是经过历史淘漉的人类精神创造,具有深刻的文化建构力和深远的精神 影响力。在当前阅读流行快餐阅读的风气之下,用流行时文代替经过历史检验的经典作品, “去经典”已经成为今天必须正视的文化现象。别的不说,经典阅读的缺失正导致国民阅 读力和语言表达力的退化。以老师难教、学生难懂为由,把鲁迅“请走” ,正是当前社会过 度娱乐化、当前阅读过度浅表化的反映。 “去鲁”以“去经典”迎合学生“兴趣”和“接受 力” ,其实是放弃了教育的提升动能。编教材要注重经典,如果教材的编选以学

5、生的兴趣为 导向,而教师的教学以学生既有知识为水准,那么何谈教育学生和提升学生?从小学升到 中学,本是儿童步入少年、向社会开启心灵的时机。编选经典并指导学生阅读,才能引导、 启示学生跨入心智新阶段。这个原则恐怕不能因为“创新”而丢弃。况且, “去经典”带来 的阅读转变,丝毫不意味着创新或创造。1下列对“去经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它指当前用流行时文和快餐阅读代替经过专家检验的经典文学作品的文化现象,这 一现象引人关注。2B它包括近年来新编教材“去鲁”等话题以及新编语文教材统一删除鲁迅的文章风 筝的做法。C它导致了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决定教材的编选内容,教师以学生既有的知识为水准 来选择教学教材

6、。D它为更“接地气” 、更“大众化”而迎合学生的“兴趣”和“接受力” ,实质是放弃 了教育的提升功能。2关于当前阅读与经典阅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前阅读倾向于阅读各类畅销书,很多人四大名著读不下去,并不意味着当前阅读 与经典阅读已对立。B国民阅读力和语言表达力的退化,导致了经典阅读的缺失,说明了大众阅读过度浅 表化、社会过度娱乐化。C 风筝文字自然贴切,曹文轩认为,如果有人认为艰涩难懂,就意味着他的阅读 能力已退化。D经典阅读指导能引领学生跨人心智新阶段,经典能对学生乃至国民进行深刻的文化 建构和深远的精神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的风筝一文,虽然思想性

7、不值一论,但在语言艺术上却可称得上经典,教 材不应当删除。B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编选的基本准则应当是具备思想性或文学性,不应为迎合学生 而“从浅避深” 。C文化的大众化应满足大众的需要并提升大众的修养,内容上“表达主流价值” ,形 式上“明白晓畅” 。D社会各方一致认为,国内中学教材中的鲁迅文章过于深刻、沉重,而新人新作更适 合中学生阅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 47 题。煜字重光,初名从嘉,景第六子也,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 目重瞳子。自太子冀已上,五子皆早亡,煜以次封吴王。建隆二年,景迁南都,立煜为太 子,留监国。

8、景卒,煜嗣立于金陵。大赦境内。遣中书侍郎冯延鲁修贡于朝廷,令诸司四 品已下无职事者,日二员待制于内殿。三年,泉州留从效卒。景之称臣于周也,从效亦奉表贡献于京师,世宗以景故,不纳。 从效闻景迁洪州,惧以为袭己,遣其子绍基纳贡于金陵,而从效病卒,泉人因并送其族于 金陵,推立副使张汉思。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 使。乾德二年,始用铁钱,民间多藏匿旧钱,旧钱益少,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 官不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拜韩熙载中书侍郎、勤政殿学士,封长子仲遇清源公,次 子仲仪宣城公。五年,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 与谈论。煜

9、尝以熙栽尽忠,能直言,欲用为相,而熙载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 客,煜以此难之,左授熙载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单车上道,煜喜留之,复 其位。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是岁,熙载卒,煜叹曰:“吾终不 得熙载为相也。 ”欲以平章事赠之,问前世有此比否,群臣对曰:“昔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 司。 ”遂赠熙载平章事。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相善。明宗时,熙载南奔吴,谷送 至正阳,酒酣临诀,熙载谓谷曰:“江左用吾为相,当长驱以定中原。 ”谷曰:“中国用吾3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及周师之征淮也,命谷为将,以取淮南,而熙载不能有所为 也。 开宝四年,煜遣其弟韩王从善朝

10、京师,遂留不遣。煜手疏求从善还国,太祖皇帝不许。 煜尝怏快以国蹙为忧,日与臣下酣宴,愁思悲歌不已。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 高谈,不恤政事。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王师南征,煜遣徐铉、周 惟简等奉表朝廷求缓师,不答。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九年,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 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其后事具国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南唐世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 分)A善属文,工书画 属:写作B世宗以景故,不纳 故:缘故C八年十二月,王师克金陵 师:军队D煜以次封吴王 封:封号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煜躬行政事的一组是(3 分)汉思老不任事,州人陈洪

11、进逐之,自称留后,煜即以洪进为节度使。七年,太祖皇帝遣使诏煜赴阙,煜称疾不行。分夕于光政殿宿直,煜引与谈论。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商贾多以十铁钱易一铜钱出境,官孬可禁,煜因下令以一当十。太祖赦之,封煜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A. B.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李煜为人宽厚仁爱而且遵从孝道,有很高的文学造诣,还擅长写字、作画。他额头很 宽,门牙两个并成一个,有一只眼睛两个瞳仁。因为他的五个哥哥都早死,李煜按次序被 时为吴王。B李煜曾因韩熙载忠心耿耿,为人率直,敢说真话,想起他用为宰相,但韩熙载后房意 有侍妾几十人,李煜因此觉得难以

12、为相。后韩熙载将众妓尽行斥逐,李煜很高兴。而韩熙 载的反复无常还是让李煜最终没能任其为宰相。C.李煜向周朝称臣的时候,留从效也奏表章献贡品到京师,周世宗不接受。留从效怕李 景来袭击,于是派他几子留绍基到金陵去纳贡,而留从效已病死,泉州人将他的族人一并 送到金陵,另推立了副使张汉思。D.开宝四年,李煜派他弟弟韩王李从善前往宋朝京城,李从善到后即被扣留。李煜亲手 写信求宋朝让他弟弟从善回南唐,宋太祖还是不允许他回去。李煜也因为国家日益困窘而 怏怏不乐,满怀忧愁。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已而诸妓稍稍复还,煜曰:“吾无如之何矣!”(2)煜俘至京师,太祖赦之,封煜

13、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48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6 分) 9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_,君知其难也。_?(烛之武退秦师 ) (2)丛菊两开他日泪,_。_,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_,三吴都会,_。 (柳永望海潮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45 分

14、)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一(3)题。 (16 分) 促织,促织! 宗璞 秋来了。不知不觉间,秋天全面地到来了。最初的信息还在玉簪花。那一点洁白的颜色仿佛把厚重的暑热戳了一个洞,凉意透了 过来。渐渐地,鼓鼓的小棒槌花苞绽开了,愈开愈多,满院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人走进 屋内有时会问一句,怎么会这么香,是熏香还是什么?我们也答说,熏香哪有这样的气味, 只是花香侵进来罢了。花香晚间更觉分明,带着凉意。一个夏天由着知了聒噪,吵得人恨不得大喝一声“别吵了!”也只能想想而已,谁和 知了一般见识?随着玉簪花的色与香,夜间忽然有了清亮无比的鸣声,那是蟋蟀!叫叫停 停,显得夜愈发的静,又是一年一度虫鸣音

15、乐会换演员的时候了。知了的呐喊渐渐衰微, 终于沉默,蟋蟀叫声愈来愈多,愈来愈亮。清晨在松下小立,竹丛里、地锦间都有不止一 支小乐队,后来中午也能听到了。最传神、最有秋之意韵的鸣声是在晚间,似比白天的鸣 声高了八度,很是饱满。狄更斯在炉边蟋蟀这篇小说里形容蟋蟀的叫声, “像一颗颗星 星在屋外的黑暗中闪烁。歌声到最高昂时,音调里便会出现微弱的,难以描述的震撼。 ”小 说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喜欢这小东西,说炉边能有一只蟋蟀,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事。我们的小歌者中最优秀的一位也是在厨房里。它在门外,炉边,碗柜边,水池边转着 圈呜叫,像要叫醒黑沉沉的夜,叫得真欢!叫到最高昂处似乎星光也要颤一颤。我们怕它 饿了,

16、撕几片白菜叶子扔在地上,它总是不屑一顾。养蟋蟀有许多讲究,可以写几本书。我可无意此道,几十年前亲戚送的古雅的蛐蛐罐, 早不知到哪里去了。我喜欢自然环境中蟋蟀的歌声,那是一种天籁,是秋的号角,充满了 秋天收获的喜悦。家人闲话时,常常说到家中的两个小淘气包两只猫;说到一只小壁虎,它每天黄 昏爬上窗捉蚊子,恪尽职守;说到正在杂物棚里呼呼大睡的小刺猬,肚皮有节奏地一凸一 凹,煞是好看。也说到蟋蟀,这小家伙,为整个秋天振翅长鸣,不惜用尽丹田之气。它的 歌声蛐,一名蛩,一名促织。促织这两个字很美,据说是模仿虫鸣声,声音似不大像,却给人许多联想。促织,可 以想到催促纺织,催促劳动,提醒人一年过去了一大半,劳动成果已在手边,还得再接再 厉。 聊斋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