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12491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南和一中 2013-2014 学年度下学期高三一调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吭声/引吭高歌 埋怨/埋头苦干 炮烙/如法炮制B折本/不折不扣 蛮横/飞来横祸 和面/和衷共济C落枕/丢三落四 复辟/鞭辟入里 咀嚼/咬文嚼字D乘船/千乘之国 阿谀/刚正不阿 积累/果实累累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A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使世界惊讶的,不仅是张艺谋导演的表现技巧,更多的是世界第一次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和深厚,让世界人民发现这头东方睡狮终于醒了。B一直以来,有学者呼吁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学生自主选择相关的考试,

2、这是比取消统一高考更核心的高考改革问题。C最近,北京出台规定:“暂停对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以及不能提供一年以上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居民发放贷款。 ” D现在看来,我国高铁技术是在需求驱动下以自主创新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了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掌握,很可能实现对欧美技术的超越。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低碳经济模式”(不超过 30 个字)。 (4 分)经济发展中,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 ,能源利用效率 低下,能源结构不合理,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破坏了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 加快了气候变暖的进程 ,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 。在此背景下, “低碳经济模式 ”的概念产生了。

3、“低碳经济模式 ”指: 42010 年,第十二届世博会在中国上海举行。请你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上海世博会”的观感或感言。要求运用比喻手法,不超过 30 个字。 (5 分)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书如皋二烈士事朱柏庐2如皋顾子仲光言:同邑有二烈士,其一缪君鼎台,死于乙酉者也;其一许君元博,又逾年而死者也。鼎台居乡曲,以勇闻,世亦莫之用。清兵南下,鼎台纠召乡勇御之,身先徒旅,每战辄殪其劲将。清兵日益众,势不敌,始为所擒,以见大帅。大帅重其勇,欲降之,谓曰:“子今为我一家人,共定天下,公侯可立致矣。 ”鼎台痛斥骂,大帅复不忍杀,令人多方诱谕,至于下拜,终不屈。身

4、遍被絷缚,鼎台奋力一决,缚皆寸断,夺刀犹杀数人。大帅怒甚,命磔之。鼎台骂不已,抉其舌,而以他物塞口,犹瞋目哑哑若骂至死。元博好义,少力学,顾不得为诸生。南都既陷,矢志必死,以父在,授经于同里家,入束脩为养。从父命,不得已剃发;而以“生为明人,死为明鬼”八字,分刺于左右臂,人亦莫之知也。有主家婿窥先生浴而见之,婿素不得于其妇母,欲挟持元博,以邀妇母金钱。不得,值县隶至,语之。元博不能隐,遂谓县隶曰:“吾所以未死者,六旬老父在也;而吾之为此,固欲死也。若竟持吾赴告县官,杀我耳。 ”遂至县。县送之宪府。宪府某,故明之大吏也,颇以温言劝慰。元博抗声不屈,又廷辱宪府。宪府反退而让县令,以其成是狱也。后并

5、逮其父鞫,父见宪府跪,元博亦跪,谓曰:“今日之跪,跪吾父也,岂跪若耶?”宪府又大愧沮。有顷,两行刑者突入狱,元博迎谓曰:“吾正待汝!”举止颜色无少改。乃南向拜君,北向拜父,一笑而就刑。后其父得释,以寿终。妻某氏,当入京配军。将行,解卒忽念曰:“许君不爱其身,以为千秋烈士。吾又何爱一妻,而不以全烈士身后事耶?”遂以其妻代解,而令某氏匿不出。及至京师,有廉知其事者异之,捐金以赎解卒妻。解卒竟与妻俱归,弗之配也。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令人多方诱谕 谕:晓喻B元博抗声不屈 抗声:高声C举止颜色无少改 颜色:脸色D解卒竟与妻俱归 竟:竟然6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二烈士

6、“忠”的一组是( )(3 分)身先徒旅,每战辄殪其劲将 令人多方诱谕,至于下拜犹瞋目哑哑若骂至死 而吾之为此,固欲死也父见宪府跪,元博亦跪 乃南向拜君,一笑而就刑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3A缪鼎台是一位壮士,清兵南下时,他组织乡勇御敌,被缚后严辞拒降,不屈而死。B许元博是一位文人,南京失陷后,矢志以死,但因为父亲的反对,不得已剃发以偷生。C本文略写缪鼎台,突出其忠勇;详写许元博,突出其忠孝两全的士人形象。D文末写解卒以自己的妻子代替许元博的妻子“入京配军” ,突出了许元博的志节义行。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7、(1)鼎台居乡曲,以勇闻,世亦莫之用。(3 分)(2)不得,值县隶至,语之。(3 分)(3)宪府反退而让县令,以其成是狱也。(4 分)三、古诗词鉴赏(10 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破 阵 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注】烟萝:草树茂密,烟聚萝缠。沈腰:指人瘦,出自南北朝沈约给友人的信;潘鬓:指鬓发花白,出自晋代潘岳的文章。这首词的上阕写了“四十年来家国”的哪些景象?“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用了哪种艺术手法?(6 分)这首词中的对比体现在什么地方?起到了

8、什么作用?(4 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天行健, 。 (周易 )风之积也不厚, 。 (庄子逍遥游 )4连峰去天不盈尺, 。 (李白蜀道难 )转轴拨弦三两声, 。 (白居易琵琶行 )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 )八百里分麾下炙, 。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大地记忆杜爱民童年在故乡南城墙上戏玩,近旁的大地,是一片菜田。农民们将它收拾得简净整齐,豆角藤蔓架用竹竿编扎,一排排挺立。每到初夏,茄

9、子泛紫,黄瓜的丝蔓上开出黄花,青菜长得最茁壮,在阳光下泛出油油的绿色。菜田的尽头,接着一望无际的麦田,越过道路、溪流和沟壑,一直向南伸向秦岭北麓的脚下。出于好奇,我向着目力无法企及的远方张望。乐游塬麦田间的小道上,农民赶着大车来了去了;农舍上空,炊烟聚了散了。我见到过大地在冬天里的安睡。也只有在最寒冷的日子里,雪覆盖于泥土之上,才会变成一种温润的东西。我心最初体味到的温暖,大约缘于此。随着惊蛰、春分、谷雨的到来,农民们加快了劳作的速度,不断更换手里的农具。曾经一度觉得自己看见过终南山的樵夫在山坡上伐木、行走,后来我知道,这只是梦里情形的残存所致。我对大地和人群的了解,那时候也仅仅缘于自己简单的

10、张望。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多么单纯,经由劳作,人拥有了大地持续永久的供养。那些在大地上终日沉默不语、辛勤劳作的农人们,追随着自己的幸福,在季节里守候。因为未知的收获,人们任劳任怨。不是没有苦难和灾祸,不是万事都顺人心意。在武斗、死亡的葬仪和没有尽头的苦作交替出现之后,大地仍然呈现出不可更改的沉静和吉祥。它给出一条退路,让多数人能够生息,并保持尊严。它只要求多数人在时节的规律上践行必要的约定。大地让与它最接近的人懂得了安乐,安乐是土地直接授予人的厚道和本分。真正的幸福感并不是对所费与所得之间的功利比较感到满足,除了简单的生活耗费,人可以不受过度消费的烦扰。生活在关中土地上的多数农人不信任立于庙堂、

11、刻在名山之上的金科玉律,他们按在大地上获知的经验行事。从四十五岁起,人们已经开始为自己准备棺材。上好的松木和5柏木,被精心制成极讲究的棺材。看着自己的归宿,人们欣喜不已。我在西安南城外的一个大车店里,见到一位老者,手抚棺盖不住叹气,他大概是觉着等待得太久了,生怕错过与土地的约定。去年春天,我去陕北靖边毛乌素沙漠边缘的镇子小住,结识了采油工邓振峰。振峰每天白天要去好几个井站,夜里三点起床查泵,一次巡察要走三个小时,两三个月就穿破一双鞋。他接替父亲干这份工作,两年中间独自守护散落在山沟里的抽油机。他只去过扬井,是一个几户农家聚集而住的小地方。他希望能轮上换班,休息几天,坐一次火车。正午时分,老乡将

12、一头驴牵到房子前的空地上打转。振峰说,他现在的想法已经不多了,看驴在院子里晒太阳,都是一种乐趣。这位二十出头的兄弟在同我说的时候,太阳正照在绵延无际的黄土山梁上。我的眼睛被黄土上的光芒强烈地刺痛着。11赏析第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4 分)12作者童年时通过简单的张望,对大地和人群有了哪些了解?请加以概括。 (4 分)13关中的农人在大地上获取了哪些经验?(6 分)14本文写到采油工邓振峰,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深意。 (6 分)六、现代文阅读选考题:论述类文本(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再谈肖邦杨燕迪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独创的艺术家,身后越难有继承者而形成“流派” ,这似已

13、成艺术的定律。这些独树一帜的艺术家,正因其别具一格而对后来者有无穷的吸引力。肖邦对后人的影响,显然很大也很多。可能最接近肖邦原貌的模仿,是早年的俄罗斯作曲家斯克里亚宾,以及早期的法国人福列。但同样明显的是,这其中没有一人曾企及肖邦音乐的那种纯净度和精粹度。艺术家的影响与形成艺术“流派”似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东西。艺术家的影响可能是非常多面而多样的,而且因后人对某艺术家的认识之不同会有很多的改变。而艺术流派的6形成,则有某些“硬性”的指标。从肖邦的例证中可以见出,在艺术创造中最具恒久价值的,往往是最个人化的创意,而不是集体性的“流派”共同点。就此而论,肖邦之后没有形成流派虽然让人惋惜或叹息,而其中确

14、有某种命定的必然。越是伟大的艺术家,其矛盾性就越深刻和复杂。不过,对于后人的理解而言,可能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看出这种矛盾性,而在于看出这种矛盾性在每个不同艺术家身上的特殊性质。李斯特的矛盾性显然不同于肖邦,他在尖锐和敏感方面不如肖邦,却比肖邦更为混杂和多面例如他的血脉中杂耍艺人的游戏和宗教超验的追求之间,就形成难以调解的冲突。最终他的风格没能像肖邦那样形成自成一体的内在完整性,作品数量不少,但质量参差不齐。舒曼和门德尔松的矛盾性当然完全不同,前者是太不平衡,后者是太过平衡,因而都影响了各自音乐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反观肖邦,他的音乐独特处在于,所有的矛盾和冲突都被隐藏起来,好像故意引诱听众只是痴迷于

15、其音乐外表的优雅、流畅和自如。而其实,他的音乐内部饱含着复杂的句法行进,神出鬼没的对位线条,放肆大胆的和声实验和眼界开阔的大范围形式控制。进一步看,肖邦的出新,还在于其尽善尽美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看,在艺术中求新并不难,真正的困难在于,在创新的同时还达到完美。创新与完美,这本身就是一对非常矛盾的价值。创新,意味着探险和开掘,因而粗糙、生硬和不足都在情理之中。而完美,在音乐艺术中意味着周全、妥帖和无可挑剔,经得起反复的聆听、演奏、解读和分析仍让人不觉厌倦。肖邦不仅同时满足了创新和完美的矛盾价值诉求,而且他解决这个矛盾的频率非常高在他认可的出版作品中,大多都是极富创意而又完美无缺的第一流杰作。考虑到肖邦 39 岁就因病辞世,其创作盛期也就区区约二十年时间什么是“天才”?肖邦是这一概念在艺术中的最佳注脚之一。15 “肖邦之后没有形成流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