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联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12442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语文】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语文】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语文】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语文】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联考试题(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 2015 届高三联考语 文 试 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命题学校:赣州一中 郭雪兰 抚州一中 查本治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试卷综析】1.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语段出题巧妙,题目设计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题目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

2、题型,主观题回答,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没有什么障碍,但要想全面的作答,并不容易。第 10 题默写名句,全是高中课本的名句,要求默写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诗文名句,难度不大。此题用于测试学生的识记能力,平时只要认真背诵的学生都能拿满分,但有的学生读书不认字,写错别字的不少。2.选择题语言知识运用基本上涵盖了语文主要的基础知识点,从字音、词语到辨析病句,均紧扣高考知识点。成语运用小题的几个成语比较常见,区分度较大,学生答题的准确率较高。3.作文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能力,体裁不限,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写起来顺手。第第卷卷

3、 甲甲 必做题必做题2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9 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怎样读中国书余英时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

4、“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 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 ,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 “跳读” 。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

5、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读书要“虚心” ,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 ”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 “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 。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

6、相悦以解。“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 ,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 ,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3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

7、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 ,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 “硬去凿” “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 ,能“发前人所未发”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选自悦读,有删节)1下列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 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专精

8、” 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全部背诵,但至少“三复” ,达到“熟” 的程度。B “博览” 是在“专精” 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有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C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 ,要静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会有“先入之见” ,做到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D作者认为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 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

9、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 ,是误解了原文“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 的意思;且误解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不会有先入之见” 完全否定主观不对。【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2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的一项是( )A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

10、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从“十目一行” 到“一目十行” ,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B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捱来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C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4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一定是不可少的。【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是 C 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A“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

11、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是作者的体会;B“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出自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D 是余嘉锡对汉代学者董遇读书方法的看法,不是朱熹的言论。【思路点拨】解答时要注意: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 不尽记得外,经文与“注” 全都能够背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B作者认为, “好

12、学深思,心知其意” 是每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强调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 。C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切不可不尊重原著而对古书中的漏洞“硬去看” ;或者“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 有误,从原文看,

13、知识爆炸的现在,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思路点拨】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题文】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36 分)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张翥,字仲举,晋宁人。其父为吏,从征江南,调饶州安仁县典史,又为杭州钞库副使。翥少时,负其才隽,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不以家业屑其意,其父以为忧。翥5一旦翻然改曰:“大人勿忧,今请易业矣。 ”乃谢客,闭门读书,昼夜不暂辍,因受业于李存先

14、生。存家安仁,江东大儒也,其学传于陆九渊氏,翥从之游,道德性命之说,多所研究。未几,留杭,又从仇远先生学。远于诗最高,翥学之,尽得其音律之奥,于是翥遂以诗文知名一时。已而薄游维扬,居久之,学者及门甚众。至元末,同郡傅岩起居中书,荐翥隐逸。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生。寻退居淮东。会朝廷修辽、金、宋三史,起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史成,历应奉、修撰,迁太常博士,升礼仪院判官,又迁翰林,历直学士、侍讲学士,乃以侍读兼祭酒。翥勤于诱掖后进,绝去崖岸,不徒以师道自尊,用是学者乐亲炙之。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尝奉旨诣中书,集议时政,众论蜂起,翥独默然。丞相搠

15、思监曰:“张先生平日好论事,今一语不出,何耶?”翥对曰:“诸人之议,皆是也。但事势有缓急,施行有先后,在丞相所决耳。 ”搠思监善之。明日,除集贤学士,俄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阶荣禄大夫。孛罗帖木儿之入京师也,命翥草诏,削夺扩廓帖木儿官爵,且发兵讨之,翥毅然不从。左右或劝之,翥曰:“吾臂可断,笔不能操也。 ”天子知其意不可夺,乃命他学士为之。孛罗帖木儿虽知之,亦不以为怨也。及孛罗帖木儿既诛,诏乃以翥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翰林学士承旨致仕,给全俸终其身。二十八年三月卒,年八十二。翥长于诗,其近体、长短句尤工。文不如诗,而每以文自负。常语人曰:“吾于文已化矣,盖吾未尝构思,特任意属笔而已。 ”它日,翰

16、林学士沙剌班示以所为文,请易置数字,苦思者移时,终不就。沙剌班曰:“先生于文,岂犹未化耶,何思之苦也?”翥因相视大笑。盖翥平日善谐谑,出谈吐语,辄令人失笑,一座尽倾,入其室,蔼然春风中也。所为诗文甚多。无丈夫子。及死,国遂亡,以故其遗稿不传。其传者,有律诗、乐府,仅三卷。翥尝集兵兴以来死节死事之人为书,曰忠义录 ,识者韪之。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八十六列传第七十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负其才隽 依恃,凭仗 B. 诱掖后进 引导扶持C. 绝去崖岸 山崖、堤岸D. 俄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 交还官职,即退休【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崖岸:矜庄,孤高。6【思路点拨】推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