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北省2015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一)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2412054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河北省2015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一)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2015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一)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2015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一)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2015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一)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河北省2015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一)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河北省2015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一)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河北省2015届高三高考模拟试题(一)试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共 70 分)和第卷(表达题共 80 分)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谈吟诵陈向春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其次,

2、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

3、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吟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诸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

4、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诗。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所以,“吟2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 【注】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1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 B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C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

5、诵之中来的。 D台湾“吟唱”的“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 2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 B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芽”。 C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人人心。 D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B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

6、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华。 C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 D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术。【答案】1D 2A 3C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对于吟诵具有3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A 项所谈为语音变迁,与文化和艺术内涵无关。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浏览选项,然后回归文本,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仔细比较、分析,以发现问题之所在。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

7、观点的辨析能力,题干问的是“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A 原因有二,语音变迁,古音不存只是其中之一;B“诵、唱和吟”顺序错,与原文不符;D 从原文最后一句来看,“吟咏(诵)”最根本的作用是涵养传统性情,但它同时又是语言的艺术和审美的艺术。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二、古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

8、常骖乘,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

9、,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上因纳,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

10、,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4(节选自汉书史丹传)【注】 骖乘:陪乘。留好:留意,爱好。器人:选择人材。陈惠、李微:当时宫中的音乐家。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臣窃戒属毋涕泣 窃:私下B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 生意:生出怀疑之心C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 审:反复推究D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 愍:哀怜5对以下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

11、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B冠,即帽子。免冠,就是脱帽。冠礼是古代成年男子满 20 岁举行的象征独立和成熟的仪式,备受重视。笄礼是年满 15 岁的少女所举行的象征可以婚配的仪式,在冠礼、笄礼之后男子就可以冠发、女子可以梳髻。C古代诸侯王爷等死了就叫 “薨”,类似皇帝的“驾崩”。 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D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范晔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6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元帝做太子的时候,

12、史丹就深得信任,担任驸马都尉侍中,常常在车右陪乘,后来,元帝还命令史丹护卫太子一家。B元帝喜好音乐,定陶恭王与其的嗜好相同,深得元帝喜爱,多次称赞他的才能。在这种情况下,史丹极力劝谏,褒扬太子。C皇帝病重,太子很少能够与他见面。史丹趁皇上独自休息时,叩地拜伏,陈以利害,打消了皇帝重立太子之念头,使太子终于成为继承人。D史丹虽然表面上倜傥不羁,但内心做事谨慎,担任左将军前后十六年,深得皇帝器重,告老还乡时,皇帝赐予策书来褒奖、安慰他。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5 分)(2)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

13、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5 分)【答案】4C55D 6A7(1)如果以丝竹鼓鼙的才能来衡量人,那么这是陈惠、李微比匡衡高明,可以扶助国家了。(2)皇帝向来仁爱,不忍心看见史丹流泪悲泣,言辞又恳切到了极点,皇上心里大为感动,喟然长叹。史丹马上退后,叩头说:“愚昧的臣下胡乱听信谣言,按罪应当处死!”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5.试题解析:D 项,应是班固编撰。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颜师古二度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

14、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 206 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共 230 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6试题解析: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首先要审清题意要求,选不正确的一项,其中三项正确。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A

15、项,“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史丹就深得信任,担任驸马都尉侍中,常常在车右陪乘”错误,学科网原文中史丹担任驸马都尉侍中,陪伴在车右不是元帝做太子时,这是时间错位设误的题型。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7试题解析: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6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第(1)句关键词语有“若乃”,如果;“相”,辅助;还要注意“则是陈

16、惠、李微高于匡衡”句式特点,这是状语后置句。第(2)句关键词语有“切至”,恳切到了极点;“却”,退后;“妾闻”,胡乱听信谣言。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参考译文】史丹字君仲,原为鲁国人,后来迁居杜陵。从元帝当太子时起,史丹由于父亲史高的缘故被任命为中庶子,随从左右十多年。元帝即位后,史丹任驸马都尉侍中,皇帝出行常常在车右边陪乘,很受宠幸。皇上因为史丹是原来的臣下,亡父的外家亲属,亲近信任他,命史丹护卫太子一家。当时,傅昭仪的儿子定陶恭王有才能,母子都被宠幸,而太子稍微有酒色方面的过失,母亲王皇后不受宠爱。建昭年间,元帝患病,不能亲理朝政,只是贪恋音乐。后宫嫔妃和左右侍从熟悉了解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