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1 新人教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400186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1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1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1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1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1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1212 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内容及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第十一课指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其核心是汉武帝时期加强 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它的关键在于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汉武帝时期的改革措施,董仲 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文化统一措施,汉武帝时期的边疆政策。学生已 经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影视、书籍资料对本时期的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且大部分人对 此段历史比较感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汉武帝的“大一 统”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本节内容和政治学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中国古代史 上有重要的地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汉武帝的“大

2、一统”措施。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 文字图片资料等,运用材料教学法,让学生从感知到任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二、目标及分析 1、目标定位:了解汉武帝的改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和昭君出 塞;张骞通西域以及对南部和西南地区的管辖;掌握汉武帝时期我国大一统格局的进一步 的巩固和发展。 2、目标分析:了解汉武帝的改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和昭君出 塞;张骞通西域以及对南部和西南地区的管辖,就是要对以上史实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 握汉武帝时期我国大一统格局的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在掌握以上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认识到我国的大一统格局在汉武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

3、巩固和发展。 三、问题诊断分析由于学生认识问题,总结问题能力的缺陷,在理解大一统格局在汉武帝时期得到了进 一步的巩固和发展问题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了解汉武帝时期加强统 一的措施的基础上,与秦朝时期进行对比,达到掌握此问题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汉武帝的改革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掌握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及补充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提供补充材料,提出问题并 结合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 补充材料:汉武帝刘彻(前 156 年前 87 年),汉族,字通,是汉朝的第 7 位皇帝。汉武 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

4、、汉惠帝刘盈的侄孙子(刘盈为汉高祖 刘邦的儿子),汉高祖的重孙子。其母王娡,在刘彻立太子同时被立为皇后。刘彻公元前 157 年生于长安,4 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 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 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 (公元前 141 年公元前 87 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公元前 87 年刘彻崩于 五柞宫,享年 70 岁,葬于茂陵,谥号“孝武”,庙号世宗。 问题 1:什么是大一统? “大一统”就是实现对全国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有效统治。 问题 2:汉武帝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加强中央集权 问题 3:汉武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1)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 削弱相权,加强

5、皇权:由皇帝近臣组成内朝,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百官为外朝,作为 执行机构,实现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的目的。 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削弱亡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 控制。 (2)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权。全国分为 13 州,设刺史一名,负责监察官员和豪强地主。(3)加强中央的经济权。废止旧货币,由中央铸造五铢钱,通行全国;中央收回地方的盐 铁运营权力。 例题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 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C )2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变

6、式练习:西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很大,已威胁到皇帝的统治,向皇帝建议实行“推恩 令”来削弱诸侯国势力的是( C )A.萧何 B.董仲舒 C.主父偃 D.卫青 问题二:汉武帝时期的思想“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使学生掌握汉武帝时期为了实现大一统,在思想领域采取的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措施。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及补充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提供补充材料,提出问题并 结合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 补充材料:董仲舒: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哲学 家家和今文经学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汉景帝时任博士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

7、为 “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 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的文化,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春秋繁 露露一书。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问题 1:汉武帝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初期,诸子百家比较思想活跃,不利于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发展。 问题 2:罢黜百家的提出和目的。 汉武帝为了实现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8、 ,把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问题 3: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表现 (1)在长安设立太学,置诗、书、礼、易和春秋五经博士。 (2)设博士弟子,跟随博士学习经书,成绩优异者可以为官。 问题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如何?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指导思想。对儒家思想的传播,提高官 员队伍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题二:董仲舒因功而受到汉武帝尊敬和后裔纪念,他最主要的功劳是( A ) A提出“独尊儒术”的主张 B提出与匈奴和亲的策略 C提出“焚书坑儒”的主张 D提出“推恩令”的策略 变式练习: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B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

9、兵家 问题三:汉武帝时期是如何加强对边疆和边远地区统治的?(经略边疆)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了解汉武帝时期时期是如何加强对边疆和边远地区的统治的。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及补充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提供补充材料,提出问题并 结合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 补充材料:卫青(?公元前 106 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临汾市)人。生年 不详,卒于公元前 106 年(西汉武帝元封元封五年)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汉朝北部疆域 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率军与匈奴作战, 屡立战功,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对士卒体恤较多,威信很高。卫青开启了汉

10、对匈战争 的新篇章,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霍去病(公元前 140公元前 117),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武帝 时期名将,汉族,杰出的军事家军事家。汉代汉代名将卫青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 战:决战漠北。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 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兴山县)人。匈奴 呼韩邪单于阏氏。3问题 1:反击匈奴和昭君出塞 1、反击匈奴;为了消除北方匈奴对汉朝北部边疆的长期侵扰,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对 于匈奴进行了长达 30

11、 年的自卫反击战,成功的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原匈奴侵扰的困扰。 2、昭君出塞:汉元帝时期匈奴分裂,一部南下降汉,其首领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汉元帝将宫女王 昭君许配给他,实现了北方边境长达 50 多年的安宁。 问题 2:张骞通西域 1、 第一次通西域 补充材料: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 南及新疆广大地区。而广义的西域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 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等。 (1)目的:寻找西域盟国,共同对抗匈奴。 (2)经过:公元前 139 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历经 11 年到达西域,但大月氏不 愿于匈奴未战,未达成主要目标。

12、 (3)作用:加强了汉朝对西域各国的了解。 2、第二次出使西域:前 119 年 (1)目的:联合乌孙夹击匈奴 (2)成果:西域各国遣使来朝,西域各国同汉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3、西汉对西域的管辖 (1)汉武帝大力争取西域各国,西域各国也反对匈奴倾向汉朝,汉武帝在新疆设使者校尉 (2)公元前 60 年,汉宣帝设置西域都护,直接管辖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广大西域地区, 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问题 3:汉武帝对南部和西南地区统治的加强。 1、南部:铲除当地割据势力,设置会稽郡和南海九郡。 2、西南夷:在四川西部和云南、贵州北部设置郡县加强管辖。 问题 4:汉武帝时期边疆政策的成果改善了民族关系,促进了民

13、族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对奠定国家疆域、巩固多民族国 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问题 5:汉武帝的“罪己诏”汉武帝中后期,由于长期用兵,生活奢靡,导致人们贫困,农民起义不断。汉武帝在 晚年下了一个“罪己诏”,宣布自今放弃有害百姓的政策,于民休息。 例题三:小明同学对张骞的身份进行了定义,你认为合适的是( B ) 军事家 探险家 改革家 友好使者 A、 B、 C、 D、 问题四: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奠定。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在学习本课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认识到汉武帝时期的一系列政 策的实施,促使大一统局面的奠定。 师生活动:学生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教师进行适当补充并总结。汉武帝在位 50 多年,西汉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边疆稳定, 多民族、大一统的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