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环境经济评价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一、全球环境问题 – 1、全球气候变暖 – 2、土壤流失,土地沙漠化扩展 – 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 – 4、臭氧层损耗 – 5、物种加速灭绝 – 6、淡水资源减少 – 7、空气污染二、影响环境状况的因素• 1、经济活动的水平和规模• 2、经济结构• 3、技术水平• 4、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管制方式和效果• 5、环保支出及其效果三、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一)环境库兹列茨曲线 – 1、库兹列茨的假说: •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先扩大再缩小 – 库兹列茨曲线: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与人均收入差距的倒U型 关系曲线– 环境库茨列茨曲线: • 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倒U型关系曲线 – 即: • 在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环境污染的水平较低;在经济起飞、制 造业大发展阶段,环境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环境状况 改善2、环境库兹列茨曲线可能的误导• 环境库兹列茨曲线可能产生这样的误导: – 人类必须经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在经济发展没 有达到一定水平之前,污染是必然的,,政府整治与 否都无济于事• 正确的做法: – 在考虑发展总效益的前提下,降低环境库兹列茨的弧 度,即在倒U型曲线上找到一条水平通道。
二)收入分配与环境• 1、国家间的不公平– 富国在穷国保护自然资源是因为: • 这些资源对富国有用,这种保护排除了穷国使用该资产而得到发展 的可能性 – 如果富国大量进口穷国的自然资源: • 穷国会过于依赖自然资源、而忽视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使经济部 可持续 • 2、一国内部的不公平– 穷人比富人更依赖自然资源,因此,一国内部的不公平会助长不可持续 性 – 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水平: • 当一国的贫困加剧时,一般会伴随着更加不公平的收入分配三)贫困与环境• 关于贫困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 • 一般认为:贫困导致了环境恶化,因为: – 越是贫困的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依存度越高 • 影响贫困人口生存能力的因素 – 世界贫困人口的一半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 – 贫困伴随着糟糕的健康条件; – 贫困伴随着较低的智力素质 • 所以,贫困削弱了人对外界压力的反应能力,往往采 取强化使用有限资源的应对策略,从而加剧了资源与 环境问题;反过来,环境的恶化又加剧了贫困四)城市化与环境城市化的生态效应(五)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环境问题– 1、由于国际贸易忽视了环境问题,所以它会增加市场 失效的可能性,并使外部性在国家之间转移。
• 穷国正在成为富国转移污染的场所– 2、环境保护的要求可能增加企业成本,影响一国的国 际竞争力– 3、由于目前的国际市场不能反映资源的环境成本,而 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主要依赖于初级产品的出口, 所以国际贸易会加剧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第二节 环境经济中的外部性– 外部性概述外部性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尤 其是污染导致的外部不经济 • 一、外部性的定义 – 厂商(消费者)的生产(消费)行为对其他的厂商( 消费者)的生产(消费)造成了非市场性的影响– 外部经济性:– 外部不经济性:二、不同主体间的外部性• 1、不同企业间的外部性– 正的外部性: • 例:两个厂址相邻的企业,一个生产眼镜,一个生产 焦炭,生产焦炭的企业处于上风位置 – 负的外部性: • 例:养蜂企业与苹果生产企业 • 2、企业与个人间的外部性• 3、个人间的外部性三、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 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 社会成本: – 某一经济主体为进行某种经济活动所付出的成本和这 种活动引起的外部效果 • 即: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效果• 社会收益: – 某一经济主体通过进行某种经济活动所得到的收益和 这种活动的外部效果。
• 社会收益=私人收益+外部效果私人成本(收益)与社会成本(收益) 之间的差异• 1、生产者(消费者)的生产(消费)活动具有负 的外部性, – 则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 • 如:上游伐木、修筑水库,购买和使用汽车• 2、生产者(消费者)的生产(消费)活动具有正 的外部性 – 则私人收益〈 社会收益 • 如: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四、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由于外部效果斯私人的成本和收益与社会的成本 和收益之间产生差距,从而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 的效率 – 产量水平:私人边际成本 = 价格– 私人成本 〈 社会成本,则该产品的产量 〉社会最优 的产量; – 私人收益 〈 社会收益,则该产品的产量 〈 社会最优 的产量第三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价• 一、环境资源的特点 – 1、环境改变的不可逆性– 2、环境危害的长期性– 3、环境资源的有限性– 4、环境要素的整体性– 5、环境问题的不确定性二、环境资源的价值及其评价• (一)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包括2部分: – 1、使用价值: • 直接使用价值: • 间接使用价值: • 选择价值:– 2、非使用价值:(二)环境经济评价• 环境经济评价: – 通过一定手段,对环境资产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务进行 定量评估,并通常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
• 环境经济评价的方法: – 1、直接市场评价法(市场价值法) – 2、替代市场法 – 3、调查评价法/假想市场法1、直接市场评价法• 直接市场评价法(市场价值法): – 根据环境对生产率造成的影响,用市场价格来确定环境与资源的 价值– (1)剂量-反应方法:通过一定手段评估环境变化给受者造成影 响的物理效果• 目的:建立环境损害与其原因之间的关系– 数据的获取渠道: • 1、实验室或实地研究; • 2、受控试验; • 3、统计回归分析案例1:湘江流域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根据1976-1981年的资料,对流域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 济损失(资源的流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对农业、渔业、 人体健康、交通航运等的影响,污染治理费用)进行货币 化估值; – 将污染造成的总的经济损失与流域工业总产值相比,得到环境污 染经济损失率为0.0156 • 冶金、化工、轻工、机械、电力等5个部门的环境污染经 济损失率分别为0.0328、 0.0258、 0.008、 0.006和 0.011可知,冶金行业的环境经济损失最重– 分析发现,株洲、湘潭、衡阳使该流域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因 而环境污染也最重• 该流域的环境经济损失与工业结构存在一定的关 系。
– 对流域各行业的工业产值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行业工业产值X与污染经济损失Y 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结论: – 考虑到环境资源、景观生态、社会生活、旅游娱乐等 方面所遭受的损失,该流域的环境经济损失率可能达 到2.5%左右因此,将该流域工业总产值的1.5 -2.5% 投入环境保护和防治工业污染,在经济上是合算的; 同时建议适当调整工业布局核工业结构2)生产率变动法• 理论基础:把环境质量当作生产要素,它的变化 将导致生产率和成本的变化,从而引起产品产量 、质量和价格的变化,而价格的变化是可以观察 和测量的 • 基本步骤: – 1、估计环境变化对受者造成影响的物理效果和范围; – 2、估计该影响对成本或产出造成的影响; – 3、估计产出或成本变化的市场价值• 案例2: • 菲律宾帕拉万岛树林砍伐对沿海地区的影响研究第四节 环境经济管理一、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一)环境容量是一种资源– 物理性污染存在 ≠ 经济污染存在经济 活动排污污染物 在环境 中积聚人与污 染物 接触物理 损害损害 的 货币 价值(二)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取决于2个因素: – 边际治理成本 • 边际治理成本随排放量的增加而降低; – 边际损害成本 • 边际损害成本随排放量的增加而提高。
– 污染的治理成本 + 污染的损害成本 – =污染的社会总成本• 画图:(三)结论• 无论环境管制过严或过松,都会导致环境容量的 低效率配置 • 有效率的污染水平:污染的社会总成本最小的点 ,即 – 边际治理成本=边际损害成本– 实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的现实手段: • 命令控制型的环境政策; • 环境经济政策二、环境经济政策的概念和特点• (一)环境政策的种类 – 1、命令控制型的环境政策 • 各种环境标准、命令、不可交易的配额– 2、环境经济政策 • 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手段 • 目标:纠正环境问题的外部不经济性,使外部费用 内部化二)2种政策的优缺点• 1、命令控制型政策的缺点:– 高额的执行成本• 2、环境经济政策的特点: – 1)以市场为基础的间接调控,降低了执行成本; – 2)把保护环境的责任交给环境责任者,使环境管理更 加灵活; – 3)可筹集和有效使用环境资金污染者付费原则• 观点: – 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应当反映其全部生产成本• 当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就能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三、环境经济政策的一般形式• (一)利用市场改进环境质量有2种思路:– 对没有市场的环境产品: • 建立市场; – 如: – 对有市场的环境产品: • 调节市场(修正市场机制),使其私人成本=社会成 本。
– 如:(二)两种政策的概念• 1、调节市场型政策(庀古手段):– 手段:通过政府干预 – 核心思想:由政府制定外部不经济性的价格,并由不 经济性的制造者承担• 2、建立市场型政策(科斯手段):– 手段:通过市场机制三)2种政策的区别• 1)庀古手段多依赖于政府,科斯手段多依赖于市场;• 2)庀古手段需要政府实施收费或补贴,管理成本较大; 科斯手段需要政府界定产权;• 3)庀古手段能或的环境效益和政府的经济效益,科斯手 段只获得环境效益;• 4)科斯手段能激励产商减少排污,庀古手段不能;• 5)庀古手段可能导致另一些外部性MMC与MTC• 其他条件不变、环境收益相等的情况下,选择哪 种手段取决于MMC与MTC• MMC:边际管理成本– 增加一个污染者所带来的政府管理总成本的增量; – 一定范围内,与污染者的数量成反比 • MTC:边际交易成本– 增加一个污染者所带来的企业交易成本的增量 • 与污染者的数量成正比不同手段的活动区间• 画图:(1)当市场化程度提高• 画图(2)当政府工作效率提高• 画图(3)当市场化程度和政府工作 效率同时提高结论• 2种手段可以同时、混合使用四、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 (一)环境经济政策的2种基本功能: – 1、行为激励 • 表现为: – 刺激生产者和消费者改变其原有的破坏环境的行为。
– 2、资金配置 • 表现为: – 聚敛资金; – 资金的使用和重新分配二)资金配置功能被忽视的原 因• 1、避免利益冲突和政治风险;• 2、资金不缺乏,不再是瓶颈;• 3、资金配置与行为激励的功能存在相互抵消关系 三)环境经济政策目标的实现 条件• 政策对象: – 有足够高的经济承受能力; – 足够高的环境意识; • 政策制定和执行者: – 完备的法规和制度建设– 特定时间段内:行为激励与资金配置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 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高速起飞期 • 我国当前– 发达国家:已经逐步过渡到行为激励的功能五、环境经济政策的类型• 世界各国环境经济政策常用的9类经济手段: – 1、明晰产权; 2、建立市场; – 3、税收手段; 4、收费制度; – 5、罚款制度; 6、金融手段; – 7、财政手段; 8、责任赔偿; – 9、证券与押金制度– 它们适用的领域: • 1)污染控制; 2)自然保护; • 3)资源利用; 4)流域、区域综合环境管 理; • 5)国际和全球化环境问题; 6)生产和消 费经济手段在环境经济政策中的具体 应用• P168 表10-1:六、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条件• 一、实施条件 – 1、完备的市场体系; – 2、法律法规保障; – 3、机构建设; – 4、数据信息。
• 二、影响因素 – 1、政策的可接受性; – 2、相关政策的制约; – 3、管理的可行性; – 4、公平性; – 5、对市场竞争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