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第一讲--全命题作文的审题,13张,简要,重点突出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382496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训练第一讲--全命题作文的审题,13张,简要,重点突出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作文训练第一讲--全命题作文的审题,13张,简要,重点突出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作文训练第一讲--全命题作文的审题,13张,简要,重点突出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作文训练第一讲--全命题作文的审题,13张,简要,重点突出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作文训练第一讲--全命题作文的审题,13张,简要,重点突出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训练第一讲--全命题作文的审题,13张,简要,重点突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训练第一讲--全命题作文的审题,13张,简要,重点突出(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命题作文的审 题作文训练第一讲中考作文命题特点以命题作文为主;一般都未超出学生经历见闻 和感受体验的范围。即以“我”为圆心,以“我”的见闻感受 为半径画圆,圆内生活都是取材范围。存在的现象思路闭塞:面对题目一筹莫展,想来想去仍不知写 什么好。文不对题:有些同学看了题目两眼就奋笔疾书,待 到文章写成才发现跟题意不相符合。因此,动笔之前,看懂题目,使文章内容切合题目 的要求,过好“审题”这一关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要解决思路闭塞就要善于从限制中发现“自由的空间”; 要解决文不对题的现象,则要求对题目作认真的审视。常见的作文题型 :1、全命题作文;2、半命题作文 (亦叫填充式题目);3、提示语式命题;

2、4、给材料作文命题。全命题作文的审题一、审题的基本要求审题的关键在于完整地理解题意,即理解题目的含 义,明了题目的限制范围,把握题目要求写的体裁,并 抓住题目的重点。用三个短语概括就是“辨体裁,明限 制,抓题眼”。二、基本方法1、找标志,明体裁;2、看限制,明范围;3、抓题眼,明主旨;4、明喻意,悟深义;5、作拓展,添成分。找标志,明体裁凡题目中有“记、忆、传、事、人、事迹、人物”等 字眼,应写成记叙文;凡题目中有“谈、说、论、议、评、感”等一类字眼 , 应写成议论文;凡题目中有“介绍、说明、概况、演变、制作”等一 类字眼,应写成说明文。由于现在的命题作文往往淡化文体要求, 而且初中毕业会考的

3、命题作文往往以写记叙文 为主,因此,大部分考生在体裁的把握上几乎 不存在困难。看限制,明范围要分清题目中人称、数量、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毕业前夕:多重限制条件中有主有次,但即使是次要的条件也 不能忽视。当然,在看限制时,也可以考虑不限制什么 。如变化,要求写出人或者事前后的不同,至于是 人的变化还是事的变化,或者是地方的变化,则是没有 限制的。“毕业”表示内容的限制,“前夕”表示时间的限制 。如果所叙事情虽发生在毕业前夕却与毕业无关,仍 不合题目要求。抓题眼,明主旨 所谓“题眼”,就是作文题目中关键性的词语。抓题眼,往往从分析题目的结构入手。一、独词式题目。如“我”“榜样”“温暖”等,题目就是

4、题眼。二、短语式题目。常见的有这样四种类型:1、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2、介词结构的短语题目;3、主谓结构的短语题目;4、并列关系的短语题目。不同的短语,审题的重点和规律有所不同。例如郊外踏青记中,重心在“踏青”上,它提示我 们要极力渲染春日郊野里生机蓬勃的景象,要表达出 游人的欢快心情。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它的中心词是写作的落脚点, 修饰、限制或补充成分则是写作的着眼点。也就是说, 题目主旨往往在中心词上。例如明天的我,题中的“我”是写作的落脚点, 写作时必须以“我”为中心,重点写“我”做什么或怎么样, 而“明天”是写作的着眼点,它对时间背景加以限制,须 设想已经到了明天,把明天当作现实来写。

5、而我的明天,写作的落脚点是“明天”,着眼点 “我”,要求写的是“我”明天要怎么样或将会怎么样,写 时就必须立足于今天来设想“我”明天的情景。再如,生命的最后时刻和不寻常的公开课, 前者的关键是要写出主人公在生命最后一刻的感人故事, 后者则要写出公开课的不寻常。介词短语的题目,就要把介词结构的中间部分作为 写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并列短语式的题目,这类题目的题眼隐藏在并列的 两个事物的关系中。例如当班主任不在的时候和在迎接中考的日子里 ,在内容上就要突出“班主任不在”和“迎接中考”这一特定的 限制。例如我和语文老师,只有从我和语文老师的关系上来立意选材才不会离题,而不能只写我或语文老师 。主谓结构

6、的短语题目,题目的主旨、精神或题眼往 往在谓语动词上,如生活告诉我我尝到了学习的 苦和乐这里充满了爱,题中的“告诉”“尝”“充满” 就是题眼;主语往往或标示出人称,或者体现着文章的 前提和基础,或者告诉考生取材的范围;宾语往往表示 内容的性质或文章的落脚点。例如这里充满了爱,主语“这里”是选材的范围, 是哪里首先就必须确定下来;宾语“爱”是内容的性质, 即应写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关心、帮助和爱心; 谓语“充满”是要求你不能写一人一事,而应写这里的人 都是那么善良,都在相互关心,写作时有点有面,可以 重点写一两件事,略写其他。明喻意,悟深义,就是说有的题目用的是字面意, 有的用的是比喻义或引

7、申义,如路这也是课堂, 这就要求不能只看表面的意义,而必须深入思索。作拓展,添成分,就是说,有时遇到题目无从下手, 可抓住题目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进行拓展。如植树可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人种树, 后人乘凉”,“花盆难养参天大树”等展开联想;有的题目添加适当的成分后一下子就变得明朗了,如 温暖,可在前面加“妈妈的”“老师的”“同学的”“陌生人 的”等,再如在迎接中考的日子里,如在后面加上“我 变勤奋了”等,写作目标就变得很明白了。练习:任选一题作文1、题目:噢,原来是这样的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2001年北京东城区题)2、生活在集体之中,你一定有过与人合作的经历,如 相互切磋学习经验,一起参与科技活动,分工创办班级 板报,共同夺取球赛胜利等等。在交流中学会学习,品 尝快乐;在协作中学会做事,分享成功。请选择你生活 中的一段经历,以“合作”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 的真切体验。要求: ,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600字左右;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02年江苏省南通市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