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235448 上传时间:2017-08-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 何 提 高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有 效 性  滁州市南谯区乌衣中学   张旵山课程改革推进到今天,我们理应聚焦教学、决战课堂,引导教师切实将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我教学实践和常态化的观课过程中,我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教师角色的定位更加明确,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教师的语文功底尤其是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教学设计尤其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还不科学,三是教学实施过程中语文活动的有效性不高。而要上好一

2、节语文课,语文功底是基础,教学设计是关键,教学实施是保障。基于此,我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必修 1 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对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加以初浅的分析,以抛砖引玉,就教于大方之家。积累整合: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所谓教学的有效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真正理解并有助于其智慧发展的知识,是能提高学生有效知识的知识。教学有效性的法则就是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如果教学的有效知识量为零,则教学效果也为零。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努力强化自己的语文专业功底,切实把握好每个单元在教学中需要落实的有效知识。以必修 1第三单元为例,教师一定要引导学

3、生积累整合好以下重要知识。1一种文体:杂文杂文:散文的一种。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一般以短小、活泼、犀利为其特点。内容无所不包,格式丰富多样。   2一部作品:随想录小狗包弟选自巴金的随想录。随想录是巴金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当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其创作动机是“教会一些人习惯于沉默,但的血债又压得平时沉默的人发出连声的呐喊。3一种方法:圈点批注本单元的单元提示要求“要注意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哪些地方让你过目不忘,想想这是为什么。这很可能就是作品的亮点,不妨加以圈点批注,认真揣摩。”这就告诉教师,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圈点批注这种阅读、鉴赏文章的方法。所谓

4、“圈点”,就是找出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所谓“批注”,就是对这些精彩语句作评点,其实也就是旁批,是微观的分析,也可以说是揣摩语言。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圈点批注是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训练,同时这也是一项个性化的训练,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地评点,并与同学交流。这种评点也是一种赏析,只不过它是间断的、不成篇的赏析。文本研读: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能以教师的阅读理解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这的确言之有理,但一些教师由于没有正确把握这些理念的内涵而错误地认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就是“组织”(“主持”),导致一些语文教师没

5、有在文本研读上下工夫,没有潜下心来深入文本,结果教师对文本的理解相当肤浅。 因此,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正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以必修 1 第三单元为例,教师一定要潜下心来深入文本,读出三篇课文的感人点。1记念刘和珍君在沉痛哀悼和出离愤怒中拷问自己的灵魂“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是鲁迅先生为文的一贯主张。这不仅是创作的指导思想,也是艺术表现的准则,甚而是一种高度的美学境界。这九个字,看似平易实艰难,只有敢于直面社会、历史、人生与自我,视真实为艺术的生命,并且掌握了纯熟表现技巧的作家,才有可能达到这个境界。有勇气直面自我,才有勇气直面世界。 2小狗包弟灵魂深处吟出的忏悔巴金

6、的散文,没有朱自清那种诗一样的精美的描写,也没有周作人那种机智精深的阐述。他喜欢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把内心袒露出来给读者看。因为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感情,象是对读者毫不掩饰的诉说所以便吸引了读者沉入他的情绪之中,和他一起去体味,去思索。小狗包弟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文章叙述了一个真实而简单的故事:一只讨人喜爱的狗,在“文革”棍棒的恐吓下,被胆小的主人送给医院作了解剖试验品。全文篇幅不长,却感情真挚,意味深长。 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真挚情感融于叙述描写之中梁实秋的散文,不以抒情为主,也不似周作人那种札记似的随笔;他以遣趣为主,抒情和致知自在其中。他不大留心蕴育意境,锤炼字句,只求达意。他的

7、散文风趣幽默,也有所会心,话中有耐得咀嚼的智慧,还有博雅的知见。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文章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于叙述描写中。值得称道的是文章的选材与剪裁。 方法策略:  1加强诵读诚如洪镇涛老师所指出的那样,语文教学应该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缺乏学生亲身感悟的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移到指导并帮助学生“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语言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重视诵读教学,因为诵读有助于语料的积累和语感的习得,是学习规范、优美的书面语言的必由之路。本单元的选文是写人叙事的散文名篇,对

8、于这样极具文学味的佳作,尤其要重视诵读法的运用。要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掌握三篇课文不同的诵读基调,读准语句的起止停顿,读出语速的快慢缓急,读对语调的轻重抑扬,通过这样的美读,让学生耳与心谋,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韵味,以培养语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果在教学中能通过教师的范读和学生的诵读使学生对三篇课文的语调和情感作出灵敏的反应,朗读中准确地再现作品的语调和情感,实际上就是学生的思想感情通过诵读的方式与三位作者注入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的对流与契合。这样的语文教学,要比单从课文中抽出思想内容一二三四进行分析要有效得多。2理清思路散文之“散”

9、 ,如同泉水,不择地而出,随物赋形,行于可行,止于不可不止,以此来形容散文的形式特点包括章法特点,是完全合适的。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行文线索、情感脉络与思想内涵。教学这三篇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体现思路的标志语,理出文章的叙事线索和情感线索。尽管这样操作起来有难度,但读散文理线索,的确是一种解剖作品文心解读作者心灵符号的有效做法。3品味语言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启发、引导学生感受、品味课文语言,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能力。散文语言因作者感情而生辉,因作者学养而生味,因作者才华而多姿多彩。教学本单元时,在对

10、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要注重组织、启发、引导学生对文章语言的涵泳品味,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韵味。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推敲、品味,从语音文字方面,遣词造句方面,标点格式方面,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恰当度;从适应语境方面,语体要求方面,领悟语言的得体感;从文章的情感方面,质地方面,气势方面,韵味方面,领悟语言运用的情味感。最有效的办法是比较揣摩法。对课文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采用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的办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 4积淀思想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有着崇高思想境界和丰富人文价值的散文作品,这是本单元选课文时有意识的追求。教材编写者在单元导语中说“这些文章可以帮助我们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因此教师要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积淀思想,要将这些崇高、神圣的精神作为养料,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 至于具体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应该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但要注意不管采用什么策略,都要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