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态度与价值观(管理心理学-上海大学 李刚)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2335071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章 态度与价值观(管理心理学-上海大学 李刚)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3章 态度与价值观(管理心理学-上海大学 李刚)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章 态度与价值观(管理心理学-上海大学 李刚)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3章 态度与价值观(管理心理学-上海大学 李刚)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3章 态度与价值观(管理心理学-上海大学 李刚)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章 态度与价值观(管理心理学-上海大学 李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 态度与价值观(管理心理学-上海大学 李刚)(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态度与价值观 一、价值观 反映了一个人关于正确和错误、好和坏 、可取和不可取的观念。 价值观影响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 它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较稳定 。格雷夫斯的价值观的分类 反应型 部落型 自我中心型 坚持己见型 玩弄权术型 社交中心型 存在主义型 第一级,反应型:这种类型的人并不意识自己和周围的人类是 作为人类而存在的。他们可是照着自己基本的生理需要做出反 应,而不顾其他任何条件。这种人非常少见,实际等于婴儿。 第二级,部落型:这种类型的人依赖成性,服从于传统习惯和 权势。 第三级,自我中心型:这种类型的人信仰冷酷的个人主义,自 私和爱挑衅,主要服从于权力。 第四级,坚持己见型

2、:这种类型的人对模棱两可的意见不能容 忍,难于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希望别人接受他们的价值观。 第五级,玩弄权术型:这种类型的人通过摆弄别人,篡改事实 ,以达到个人目的,非常现实,积极争取地位和社会影响。 第六级,社交中心型:这种类型的人把被人喜爱和与人善处看 作重于自己的发展,受现实主义、权力主义和坚持己见者的排 斥。 第七级,存在主义型:这种类型的人能高度容忍模糊不清的意 见和不同的观点,对制度和方针的僵化、空挂的职位、权力的 强制使用,敢于直言。 这个等级分类发表以后管理学家迈尔斯 等人在1974年就美国企业的现状进行了 对照研究。 他们认为,一般企业人员的价值观分布 于第二级和第七级之间。

3、就管理人员来 说,过去大多属于第四级和第五级。 现在情况在变化,这两个等级的人渐被 第六、七级的人取代。 奥尔波特(18971967)的 价值观的分类 理论型:重视以批判和理性的方法寻求 真理。 经济型:强调有效和实用。 审美型:重视外形与和谐匀称的价值。 社会型:强调对人的热爱。 政治型:重视拥有权利和影响力。 宗教型:关心对宇宙整体的理解和体验 的融合。罗克奇价值观调查(RVS) 终极价值观(18项)一种期望存在 的终极状态。它是一个人希望通过一生 而实现的目标。 工具价值观(18项)一个人偏爱的 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 与奥尔波特的研究发现一致,相同职业 或类别的人倾向于拥有相

4、同的价值观。终极价值观 舒适的生活 振奋的生活 和平的世界 美丽的世界 成就感 平等 家庭安全 自由 幸福 内在和谐 成熟的爱 国家的安全 快乐 永恒 自尊 社会承认 真挚的友谊 睿智工具价值观 雄心勃勃 心胸开阔 能干 欢乐 清洁 勇敢 宽容 助人为乐 正直 富于想象 独立 智慧 符合逻辑 博爱 顺从 礼貌 负责 自我控制经营者工会成员社区工作者终极价 值观工具价 值观终极价 值观工具价 值观终极价 值观工具价 值观 自尊诚实家庭安全负责平等诚实家庭安全负责自由诚实世界和平助人为乐自由能干快乐勇敢家庭安全勇敢成就感雄心勃勃自尊独立自尊负责快乐独立成熟的爱能干自由能干当代工作群体的价值观 伦理

5、型:开始工作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努 力工作、保守、对组织忠诚。 存在主义:开始工作于六七十年代,重视生活 质量、不从众、自主、对自己忠诚。 实用主义:开始工作于七八十年代,重视成功 、成就、雄心勃勃、努力工作、对事业忠诚。 X代:九十年代至今,灵活、对工作满意、有 闲暇时间、对关系忠诚。二、态度概述1.什么是态度?2.态度的成分3.态度的功能与作用1.什么是态度? 态度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对待特定的人、群 体、观念、组织或事件的情感、信念和行 为倾向(积极或消极的评价)。 对这个定义应作几点说明: 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 态度总有一定的对象。它包罗万象,如人、物、事件、群体、制 度、民族、国

6、家以及代表各类事物的观念 等等。 态度具有价值判断的成分和情感色彩。 态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2.态度的成分 情感成分:喜欢或不喜欢 认知成分:如“歧视是错误的” 行为成分:对某人或某事以一定方式 行动的倾向。3.态度的功能与作用 态度影响社会性判断。 莱波特试验 态度影响耐力。 基督教徒与犹太教徒关于耐痛水平的实 验。 态度影响工作效率。通常,人对自己 所从事的工作喜爱并有良好的态度,就 会努力去工作,产生高效率。但是,事 实比这种设想更复杂。心理学家得研究 证明了这一点。三、态度形成的理论学习论诱因论个体经验 学习论1.基本观点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态度的形成是一个 中性概念与一个带

7、有社会积极或消极含 义概念重复匹配的结果。”如,学生本是一中性词,如与“偏激的”一 词发生多次联结,就产生“学生是偏激的 ”的偏见。 2.强化物质强化与精神强化;自我强化与他人强 化。人如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 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的相对强度。如,对青少年来说,来自同伴的赞 许比来自父母的反对,其力量大得 多。3.模仿模仿实际上强调的是通过榜样人物 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效应。诱因论诱因论是把态度的形成看作是权衡各种可能 情况的趋近(pros)和退避(cons)而后采取 最好抉择的过程。1.认知反应论例如,有人主张减少养老保险金。对此,可能 有两种反应:一是认为老人不易,社会应该 照顾老人,于

8、是反对这种观点;二是认为有 比照顾老人更需要资金的地方,于是就赞成 这种观点。这种理论的关键在于:人是积极进行信息的 加工而产生认知反应,而决不仅仅是对于他 所遇见的任何信息的被动接受者。2.期望-价值论这种理论认为,由于诱因冲突的复杂性,人在做抉 择时总要对每一种情况进行评价,力图采纳达到最 好效果的立场,而拒绝那些似乎会带来坏效果或未 必能带来好效果的立场。而人们进行情况评估时, 一般都试图通过预期后果的价值(value)及出现这 种后果成功的可能性,即概率(probability)的估 量,以便取得最大的主观效用(utility),其公式 为:U=VP。这一理论的优点在于把人的态度形成看

9、成是有理性 的、主动决策的过程,这是它比学习论进步之处。 但是,它把人的态度形成都看成是个人为得失而深 谋远虑的表现,则不完全符合实际。事实上,人所 表现出来的态度并非事事都是通过决策造成的。 个体经验 由于经验的积累与分化而慢慢形成: 如:四川人喜爱吃辣椒;山东人爱吃大葱四、态度的改变什么是态度的改变 ?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模式(四)改变态度的方法什么是态度的改变 ?1.含义态度的改变是指人在对事物已有态度的基 础上 一定的变化。 2.种类态度的强度改变态度方向改变前者是“量”的变化,后者是“质”的变 化。 3.过程凯尔曼(H.Kelmen,1961),认为态度的形 成或改变经

10、历了: (1)顺从阶段(表面上的) (2)同化阶段(情感上的) (3)内化阶段(思想观念上的一致)(二)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1.态度本身的特性2.个体特征能力差异性格差异自我意识3.个人的群体观念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模式1.平衡论(balance theory) 由海德(FHeider,1958)提出的有关人际关系和 态度变化的一种社会认知理论,也称P-O-X理论 。 纽科姆(TMNewcomb)的A-B-X理论评价 2.认知失调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 费斯廷格(LFestinger)早在1957年就发表“一种认 知失调的理论”的文章,探讨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 中

11、其认知因素由失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行为 变化的研究领域。 3.参与改变理论 P-O-X理论 PXO+PXO+PXO+PXO+PXO+PXO+PXO+PXO图例:P认知主体;O认知单元中的他人;X认 知单元中的某个对象;“”肯定关系;“”否定关 系。图 海德的P-O-X模型结论: 海德认为,不平衡状态会引起内心紧张,产 生痛苦和焦虑,主体P有将这种不平衡状态 转向平衡状态的欲望和要求; 如,P为母亲,O为儿子,X为儿子恋人。 海德认为,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变遵循 “最小努力原则”,即个体将尽可能少地改 变情感关系以促进平衡状态的达成。 消解不平衡方法有三: 改变P对O的态度; 改变P对X的

12、态度; 设法改变O对X的态度。A-B-X理论认为A和B既可因对X看法一致而建立友好关系, 也会因两人对X有不一致的看法而出现紧张状态 (stress),其紧张取决于: A喜欢B的程度。越喜欢,不一致时就越紧张; X对A或B的重要性。越重要,不一致时A或B就 越紧张; A、B因X而交往频率越高,不一致时越紧张; A和B对X的态度差异越大,不一致时越紧张; A或B的自信程度越高,不一致时紧张度越大。 对海德P-O-X理论和纽科姆A-B-X理论的评价 二者存在着区别 即在对不均衡的认识和解释上存在差别。海德 认为必须通过主体(P)的认知体系来调整; 而纽科姆认为A、B都可能是认知体系中的主 体,不必

13、分出宾和主来。其实,并没有本质 差异。 尽管这两种理论对认识和理解态度的转变具 有重要意义,但存在如下局限: 把关系与态度模式简化虽便于研究,但现实 更为复杂; 有些不平衡状态并不需要实现平衡。费斯廷格认知失调论基本内容 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存 在三种情况: 相互一致和协调;相互冲突和不和谐; 无关 人一旦出现认知失调,就不由自主驱使自己 通过以下途径去恢复或保持相对平衡和一致 性: 改变或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 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 同时改变两者的重要性或强度; 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 或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理由。 这一理论给我们的启

14、示有二: 要想巩固人的原有态度,应避免使他做出与 态度不一致的行为(包括言语表态);假如 已经发生了这种行为,最好使他找到产生这 种行为的外部原因和充足的辩解性理由。 如果要想改变人的原有态度,最好是引发他 做出与原有态度相矛盾的行为(包括表态) ,同时防止或减少他从外部找到为这种行为 辩解的理由或原因。勒温的参与改变理论个体态度的改变依赖于他参与群体活动的 方式。个体在群体中的活动方式,既能决定的他 的态度也会改变他的态度主动型的人:自觉遵守规范被动型的人:被动服从权威、规范(四)态度改变的方法1.积极参与实践活动2.组织规定3.逐步提出要求4.利用睡眠者效应5. 利用宣传手段“登门槛”效应

15、(得寸进尺效应)弗里德曼和弗雷泽(JLFreedman & SCFraser,1966)让两大学生访问郊区一些 家庭主妇,其中一位先请家庭主妇将一小标 签贴在窗户上,或在一有关美化加州或安全 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是一个小的、无害 要求。 两周后,另一大学生再次访问家庭主妇,要求 她们在今后两周时间里在院子内竖立一个呼 吁安全驾驶的大招牌,该招牌很不美观,这 是一个大要求。结果答应了第一项要求的人中由55%的人 接受这项要求,而那些第一次没有被访 问的家庭主妇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该 要求。 这个实验说明,人们都有保持自己形象 一致的愿望。一旦表现出助人、合作的 言行,即便别人后来的要求有些过分, 人们也愿意接受。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 例如售货员在卖货时总是“慷慨”地让顾 客试衣服,就是这种效应存在的例证。 五、态度的测定 总加量表法 社会距离尺度法 五点法(四)一点法(五)主题统觉测验六、工作中态度的类型 工作满意度 工作参与度 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 是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的一般态度。 工作满意度与缺勤、离职、生理和心理 健康问题有强烈的关联。衡量工作满意度的指标 报酬 提升 管理 工作本身 同事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个体特征 年龄 性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