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2333842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及 其与环境的关系l一、昆虫的繁殖方式l二、昆虫的发育和变态l三、昆虫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特点l四、昆虫的世代与年生活史l五、昆虫的主要习性l六、昆虫与环境的关系一、昆虫的繁殖方式l(一)两性繁殖:昆虫的雌雄两性交配,产 生受精卵,再发育成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 。绝大多数昆虫进行的是两性生殖。l(二)孤雌生殖 卵不经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 或雌虫不经交配就可产生后代的方式。l又称单性生殖,分为永久性孤雌生殖、偶发性和循 环性(交替式)孤雌生殖。l(三)卵胎生l卵在母体内发育后,直接产下幼虫的生殖方式。(四)多胚生殖由一个卵发育为两个或更多胚胎的生殖方式。二、昆虫的发育

2、和变态l昆虫的个体发育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 育。l胚胎发育是从卵发育成幼虫(若虫)的 阶段。l胚后发育是从卵孵化开始到成虫性成熟 为止的发育过程。l变态:昆虫从幼虫孵化直到羽化为成虫,一般须经过一系列形态上和内部器官的变化,致使成虫和幼虫显著不同。l变态类型l(一)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外部形态和取食习性生等方面基本相同。仅在大小、长短、和性器官的发育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l(二)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稻绿蝽)卵若虫成虫如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属于完全变态 。蝗虫 、蜚蠊、螳螂 、蝽 、蝉等属于不完全变态。三、昆虫的生长发育l卵期l幼虫期l蛹期l成虫期卵期l

3、卵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个阶段。l卵自母体产下到孵化为幼虫所经历的时期成为卵期 。l了解害虫卵的形状、产卵方式及产卵的场所。主要 是保护益虫而有效地控制害虫。卵例如剪除天幕毛 虫卵的枝条可减少其危害。1.卵的形态和结构 特化细胞、表面有饰纹的坚硬卵壳、卵黄膜、卵黄、卵核 、卵孔。卵的形状繁多,常见的有球形、半球形、长卵形、篓形、 馒头形、肾形、桶形等。1 长圆筒形(负蝗)2 卵圆形(金龟子)3 球形(柑橘 凤蝶)4 长椭圆形(种蝇)5 半球形(棉铃虫) 2.产卵方式 随昆虫的种类而不同。草蛉卵卵的发育和孵化受精卵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孵化一批卵从开始孵化到全部孵化结束,成为孵化期。卵期短的只有1-2天

4、,长的可达数月之久。幼虫期幼虫期 昆虫幼虫或若虫从卵内孵化、发育到蛹(全变态昆虫)或成虫(不全变态昆虫)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若虫期 昆虫若虫从卵内孵化、发育到成虫之前的整个 发育阶段。孵化:幼虫或若虫即破卵壳而出的过程称为。l脱皮昆虫的幼虫虫体增大后,它的外骨骼限制了昆虫的生长,必须脱去旧表皮,形成新表皮,才能继续生长,这一过程称为脱皮。l脱下的旧表皮称蜕。l两次脱皮之间的时间称龄期。l化蛹昆虫化蛹前先进入前蛹期,前蛹脱皮后变成蛹,这一过程称化蛹。从卵内孵化出的幼虫称为第1龄幼虫,以后每脱1次皮 增加1龄,即虫龄。相邻两龄之间的历期,称为龄期 。最后一次脱皮后变成蛹(若虫则变为成虫)。昆虫的龄

5、期:脱皮次数1 1.原足型 幼虫腹部未分节或分节尚未完成,胸足 为简单的凸起,如寄生蜂的早龄幼虫2.多足型 幼虫有3对胸足,还具有数对腹足。如 鳞翅目和膜翅目的叶蜂类幼虫。鳞翅目幼虫有腹足2 -5对。 3.寡足型 幼虫有3对胸足,无腹足。如鞘翅目的金 龟甲、瓢虫等4.无足型 既无胸足,又无腹足,有时甚至头部也 都退化。如蝇类幼虫、吉丁虫、天牛、蚊等。了解幼虫 的形态类型,在田间调查识别和设计 方案具有一定的实际的意义。幼虫的类型下对农业害虫来说,幼虫期是主要为害时期,也 是防治的重点虫期。为什么提倡3龄前防治害虫?原足型返多足型多足型返寡足型寡足型返无足型无足型返蛹期 幼虫向成虫的 过渡时期。

6、蛹分为3种类型:(一)离蛹 又称为裸蛹, 其特点是翅和附肢除在 基部外与蛹体分离,不 紧贴于蛹体上,可以活 动,腹部各节间也能自 由扭动,鞘翅目 、膜 翅目等昆虫的蛹均为此 种类型。 (二)被蛹 特点 是翅和附肢都紧 贴于身体上,不 能活动,大多数 腹节或全部腹节 不能扭动。鳞翅 目、双翅目的虻 等昆虫的蛹均属 此种类。(三)围蛹 双翅 目蝇类特有。围 蛹体实为离蛹, 但是在离蛹体外 被有末龄幼虫未 脱去的蜕。l成虫期l羽化 昆虫的蛹或若虫最后一次脱皮,变成成虫的过程称羽化。l补充营养l交尾和产卵l雌雄性二型l多型现象成虫期 生殖时期 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 昆虫雌雄个体之间

7、除内、外生殖器官(第1性征)不同 外,许多种类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构造等(第2性 征)方面也常有很大差异,这种现象称为雌雄二型多型现象是指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的个体中出现不 同类型分化的现 象。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成虫期,但有 时也可以出现在幼虫期。 成虫又分为不取食成虫、取食成虫和中间类型,取食 成虫可继续危害植物。生产中可用来诱测和控制害虫。性二型四、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史1、昆虫的世代昆虫自卵或幼体离开母体到成虫性成熟的个体 发育周期,称为。一化性昆虫多化性昆虫世代重叠越冬代2、年生活史昆虫由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2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 育过程,称为。包括昆虫的越夏、越冬和栖息场所,一年中

8、发生的世代, 以及各世代虫态的历期、生活习性。分析和掌握其生活史 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准确的防治。年生活史的世代交替现象3.休眠和滞育 停育现象:昆虫在年生活史中,在不良环境条件 下(如高温、低温、一定的日照等),暂时停止 活动,呈静止或昏迷状态,以安全度过不良环境 。 分为休眠和滞育。 休眠 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生长发育暂 时停止的现象。 不良环境条件消除,便可恢复生长发育。 滞育 由于环境因子和昆虫的遗传稳定性支配引 起的,一旦进入滞育必须经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 的刺激,否则环境适宜也不进行生长发育。五、昆虫的主要习性1.昆虫活动的昼夜节律概念:绝大多数昆虫的活动,如摄食、求偶、交配等都

9、与白天和黑夜密切相关,其活动期、休止期常随昼夜的交替而呈现一定节奏的变化规律,这种现象称为昼夜节律 。日出性昆虫:白昼活动夜出性昆虫:夜间活动弱光性昆虫:黎明和黄昏时活动2.昆虫的趋性 昆虫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定性反应,成为趋性。 主要有趋光性和趋化性。 趋光性是昆虫对光产生向着光源方向活动的反应。 大多数夜出性昆虫、地下害虫以及叶蝉、飞虱、金龟甲 等对灯光表现出正趋性。 日出性昆虫对日光有正趋性。 趋化性是昆虫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 。 与昆虫的觅食、求偶、避敌、产卵等密切相关。 昆虫的趋光性和趋化性对害虫预报和防治(灯光诱杀、 化学诱杀、性引诱、驱避剂使用等)具有重大意义。3.昆

10、虫的群集性 很多昆虫都有大量个体群集一起的现象,可分为暂时 性群集和永久性群集。 害虫的大量群集必然造成猖獗危害,但如果掌握了他 们的群集规律,则有利于对害虫进行集中消灭。4.昆虫的迁飞 是昆虫典型的迁移现象,是指一种昆虫成群的从一个 发生地长距离的迁飞到另一个发生地。迁飞是昆虫在时间、空间上一种适应性特征,有助于 昆虫的繁衍。了解昆虫的迁飞规律,对准确预报、及 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5.昆虫的食性 即昆虫的取食习性。 根据食物的来源不同,昆虫的食性可分为: 1.植食性 以植物活体为食。如黏虫、菜蛾、舞毒蛾等。 2.肉食性 以其他昆虫或动物活体为食,又可分为捕食性和寄 生性。如七星瓢虫、澳洲瓢虫

11、和寄生蜂等。 3.腐食性 以动物的尸体、腐败植物为食。如埋葬甲、果蝇、 舍蝇等。 4.粪食性 专以动物的粪便为食。如蜣螂等。 5.杂食性 兼食动物和植物。如蜚蠊等。 根据食物的范围可将昆虫的食性分为: 1.单食性 单以一种动物或植物为食。如豌豆象。 2.寡食性 以一个科或少数近缘科的若干植物或动物为食。如 菜粉蝶取食十字花科植物。 3.多食性 以多个科的植物或动物为食。如地老虎。了解昆虫的食性及其食性专化性,可以利用轮作换茬、合 理的作物布局、中耕除草等农业措施防治害虫。 同时对害虫天敌的选择与利用具有实际价值。六、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一).气象因素 包括温度 光 湿度 降水 气流 气压等。不

12、同温度下棉蚜的繁殖能力温度影响昆虫的繁殖昆虫繁殖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不适温度 范围均会降低昆虫的繁殖能力。 不同温度下蝗虫的体色1、温度 : 是对昆虫影响最显著的一 个因素。昆虫的生命活动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 内进行的,这个范围称为昆虫的有效 温度范围或有效温区。致死低温区滞育低温区发育起点低适温区最适温区高适温区停育高温区致死高温区高温临界适宜温区2230 815 3540 (有效温区)(1)温区的划分-108 -40-10 4045 4560 伏天晒粮 杀死麦蛾温汤浸种 杀死蚕豆象l昆虫在最适温区范围内,昆虫的发育与 温度呈直线正相关。既有效积温法则关 系l(2)有效积温法则KN(TC)或

13、NK/(TC)C 为发育起点温度,T 为环境温度,N 为完成某虫期发育所需天数,K 为该虫期发育间的有效积温,单位是(度.日) 。有效积温法则应用NK/(TC)1、发生世代的预测 2、发生期的预测 3、昆虫分布区域的预测 2、湿度和水:湿度主要影响昆虫的生 存、发育质量和繁殖力 一般昆虫要求70%-90%的相对湿度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1 湿度过高过低都可抑制昆虫新陈代谢而使 发育延迟 2 高湿有利于一些鳞翅目的害虫的繁殖为什么天气干旱会引起蚜虫、叶螨大发生(?)降水对昆虫的影响 1 提高或降低湿度影响昆虫 2 机械致死 3 降雨能影响害虫天敌数量的变化 3、光 光是对昆虫具有信号作 用,主要是影

14、响昆虫的活动、行为 和滞育。光因素中包括:光的波长光照强度光周期等l(1)光的波长l主要影响昆虫的趋光性等行为。不同波长的光显示不同的 颜色。l日出性的蚜虫、粉虱等对黄绿色光反应敏感。l夜出性的昆虫采用黑光灯等诱集和防治害虫。(2)光照强度能影响昆虫的昼夜 节律、产卵、取食、栖息、迁飞 等行为。 (3)光周期是决定昆虫何时开始 滞育的最重要的信号。l4、风 l强风致死。 l风有利于昆虫迁飞 我国处于东亚季风环流地区,春夏季盛行西 南季风,携带昆虫由西南向东北方向迁移; 秋冬盛行强东北 风,又携带昆虫由北向南回 迁。 上升气流促进起飞、下沉气流促进降落。 l气流有利于幼虫飘移。 (二)土壤因素1

15、.土壤温度 2.土壤湿度 3.土壤理化性质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1、土壤温度 影响地下害虫上下移动。蝼蛄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2、土壤湿度 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大。一般土栖昆虫要 求湿润而通气良好的土壤条件,土壤过干或 淹水都会直接影响它们的分布、生存、发育 和活动。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3、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的机械组成、酸碱度和有机质的含量也会影响土栖 昆虫的分布。如华北蝼蛄喜欢在砂质土壤中活动繁殖,粘 土中少等。(三)生物因素1.食物因素2.植物的抗虫性3.天敌的影响1.食物因素:是昆虫生存的必需条件。各 种昆虫都有自已一定的取食范围。1)食物对昆虫的影响2)食物链及食物网2.植物的抗虫性具遗

16、传性: a.不选择性b.抗生性c.耐害性不具遗传性:生态抗虫性:通过调整 播种期,使植物易受害的生育期与害虫发 生危害期错开,从而避开危害。3.天敌的影响天敌因素 天敌是害虫一切生物敌 害的统称,主要有以下4类:(1).天敌昆虫 分为寄生性和捕食 性。(1)捕食性天敌 包括天敌昆虫(草蛉 、步甲、瓢虫、食蚜蝇等)和食虫动物(蜘蛛 、两栖类、鸟类及 家禽等),它们多为捕食性 ,能取食大量害虫。(2)寄生性天敌种类繁多,其中以膜翅目寄生蜂和双翅目寄生 蝇作用最大2.天敌微生物 常见的昆虫病原微生 物有细菌(苏云金杆菌)、真菌(白僵菌) 、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三种。3.线虫 在防治害虫方面应该重视。4.蜘蛛及其他捕食性食虫动物。作业:1、环境条件对昆虫的主要影响有哪些?2、已知小地老虎卵的发育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