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7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327089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7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7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7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7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7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7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7 新人教版必修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1第第 1212 课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整体把握 1试分析全文的写作思路。 点读 文章的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清晰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导语写中心事件, 采用描写式和评论式的写法;接着是主体,加以阐发历史事实。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来 安排结构的,从 1957 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说起,作为事件的背景,这个背景是与所报 道的事件有着密切关系的诠释性材料,因为苏联的发射成功才惊醒了刚刚建国的中国,才 惊醒了有着千年梦想的中国人,也可以说是后来事件发展的最直接的原因。接下来是叙述 中国研究载人航天飞船的征程,又回到了现在,2003 年 10 月 15 日,真正意义

2、上的载人飞 船“神舟”五号载着宇航员杨利伟进入了预定轨道。时间、事件交代得清清楚楚,把中国 人探索太空的历程细致地叙述出来,使人了解了我们在太空探索中的艰难与曲折。总之, 主体部分运用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 干侧面,经过作者的精心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二、细部探微 2这篇通讯是怎样有条不紊地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初步成就的? 点拨 先写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激励无数的航天人去实现千年梦想;接着写我们的计划, 上天毕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吹上去的,需要有周密的计划,这计划的 第一步是研制火箭,我们成功了,而从毛主席发

3、出号召开始到火箭成功发射才用了 1 年零 9 个月;又用了不到 10 年的时间,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又上了天,“宣告中国进入了航 天时代”。由号召,到计划,到成功,一步一步写来,紧张的任务,紧凑的文章,娓娓道 来,条理清晰。 3人造卫星上天了,下一步就是载人飞天,圆千年梦想。我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点拨 一是航天材料、食品等的准备;一是航天员的准备,已经挑选了 19 位优秀的飞行员, 他们是航天员的预备军。看来实现中国人的航天梦已为时不远了。可是在科学上是没有坦 途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计划搁浅了,我们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 。 4“863 计划”出台之后,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实

4、现航天梦想的? 点拨 “863 计划”出台,科学家们达成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把那尘封了多年的草稿 又拿了出来。1992 年 9 月 21 日,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新的 航天征程又开始了。先提出我们的计划,找出我们现存的困难,然后一一解决,就像当年 第一颗卫星上天一样。第一、二个难题不难解决,第三个问题也在“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 国人”手里解决了,接着“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神舟”二号又发射成功,接着是三号、 四号,一直到“神舟”五号,五战五捷,“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 的能力”。这几段以叙述为主,但字里行间透露出航天人的艰辛和自信。由此,航天征程 已

5、充分展示在了读者的面前,半个世纪坎坷的历程,寄托了多少代中国人的希望,倾注了 多少中国人的心血! 5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却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 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点拨 本文虽然用了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 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 到底经过了怎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用心 爱心 专心2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

6、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一、中心主旨 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作出的不懈努力,热情地讴歌 了为飞天梦作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二、写作特色 1“饺子式”的结构,“馅子”丰富。 本文开头在写杨利伟飞向太空之际,笔锋一转,从 600 多年前的万户写起,写中国几百年 的航天奋斗历程;不但时间长,而且空间跨度大,从北京到各地,从中央到地方,这样的 “馅子”实在丰富,且“包”起来也有条不紊。最后,用“9 时 10 分许

7、,神舟五号载 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一句合上“饺子皮”,用 10 分 钟走完 600 多年,走完几万里,实在妙。 在文中,发射活动只是“饺子皮”,开头以之摊开,结尾借之合拢,而中国近五十年的航 天之路才是“饺子馅”。这样安排,别出机杼,富有创意。与一般把笔墨用在发射活动本 身上不同,这样便避免了与其他媒体报道方式雷同。 2引用传说,运用诗意化的语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其一,文中用了“嫦娥奔月”的传说,使文章在紧张之余,多了一份轻松,让读者多了一 份遐思。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有浪漫主义色彩。其二,文中有许多 诗意化的语言,如“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

8、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 “面对天疆的呼唤”“飞天路上的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在 这个金色的秋日”,等等。因为新闻要求严谨真实,所以许多新闻类作品显得很刻板, 像家用电器的说明书,尤其是自然科学类题材的新闻,罗列数据和术语,让外行人备感枯 燥。而这篇通讯,则摆脱了俗套,创造性地融入了浪漫主义的笔法。 三、结构图解用心 爱心 专心3(45 分钟,90 分) 一、基础知识(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静侯 耸入云天 直刺九宵 扭转乾坤 B酝酿 慢慢征途 经济实力 反复论证 C苛克 连名上报 借签经验 摘星揽月 D配置 最高

9、致意 预订轨道 辉煌时刻 答案 C 解析 A 项“侯”应为“候”,“宵”应为“霄”;B 项“慢慢”应为“漫漫”;C 项“克” 应为“刻”,“连”应为“联”,“签”应为“鉴”;D 项“订”应为“定”。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时不少诗文中含有朴素唯物论色彩。如“_,_”,就包含着实践第一 的观点。 对于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这一结论,学术界不少人有_,认为半坡文字似 乎更为原始。 刘翔刚到孙海平的麾下时,不少人认为他综合条件并不突出,难出成绩。孙教练却对他 _,认为他经过系统训练后必成大器。 A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异议 刮目相看 B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

10、知此事要躬行 争议 刮目相看 C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争议 另眼相看 D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异议 另眼相看用心 爱心 专心4答案 D 解析 “世事”句强调的是学习社会生活中的知识,与语境不符。“争议”用于结论未下 时;“异议”指与结论不同的意见。“刮目相看”指对同一个人的看法前后不同;“另眼 相看”指对待某人与其他人不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我应该是个八尺男儿,即使不能金戈铁马,醉卧沙场,也应该玉树临风,“谈笑间,樯 橹灰飞烟灭”。 B在研讨会上,某位专家发言结束时说:“我刚才讲的是一些个人见解,纯属王婆卖瓜, 自卖自夸,请大家多提批评意见

11、。” C做事时不把事当事做,只一味因循苟且,敷衍公事,甚至于贪污淫佚,遇钱即抓。 D奥巴马上台后,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调整对华政策,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合作关系” 。中美关系迂回曲折,再次呈现逐步改善和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答案 B 解析 B 项比喻为自己吹嘘,不合句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 2008 年举办的“爱心大融冰我们一起过年”和“春暖人间元宵喜乐会”这两 台晚会中,艺术性地浓缩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心连心、手牵手的救灾故事和感人瞬间, 展示了湖南人民绝不向灾难低头的决心和毅力。 B2008 年又是我国航天器发射的一个高峰年,未来 5 年到 10 年我国发射的航天

12、器将进入 前所未有的高峰期。 C江华瑶族自治县环保局局长贺定权、纪检组长李旭最近悔青了肠子。清清白白的好官他 们不做,却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被“孔方兄”给收买了,利用“电子洋垃圾”炼铜,毁了江 华县“天然氧吧”。 D本着举办无烟奥运为原则,2008 年北京各大公共场所特别是队员生活和比赛的场所将 实行全面禁烟。 答案 C 解析 A 项成分残缺,“在中”是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应该去掉“在”和“中”;B 项语序不当,造成主谓搭配不当,“我国发射的航天器”应改为“我国航天器的发射”; D 项句式杂糅,应该将“为”改为“的”。 二、文本阅读(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6 题。(10 分) 苏联成

13、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 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 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 5 月 17 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 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北京、上海、南京、天津等全国各个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行动起来。由钱学森等专 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 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1960 年 2 月 19 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竖立在了

14、上海南汇海滩 20 米高的 发射架上。今天,已经可以透露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 8 公里!但正 是这 8 000 米的距离,为中国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使中国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 的漫漫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历史的脚步终于跨进了一个神圣的日子:1970 年 4 月 24 日。这一天,在西北大漠深处的用心 爱心 专心5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响彻全球的 “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5“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为什么说“再一次”?(5 分) 答案 因为在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封建势力的腐朽

15、,中国遭受了外来列强的侵 略,曾落后了若干年。 6为什么毛泽东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5 分) 答案 因为中国不能再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人造卫星是一个国家国力强盛的重要标志。 三、课堂延伸(20 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 710 题。 “嫦娥”奔向月宫 新闻资料:嫦娥工程 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整个工程规划贯彻“有所为、有所不 为”的方针,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力求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循序渐进, 持续发展,为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嫦娥工程将实施三步战略。第一步是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 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第二步是发

16、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 球车),在着陆器降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 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在人类进行的月球与深空探测活动中,环绕探测、软着陆探测 和巡视勘察是最主要的探测手段,软着陆更是踏上另一个星球进行实地科学探测的第一步, 从获取探测数据的直接性和丰富性的角度来看,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是其他探测形式所不能 替代的,在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步是发射月球采样返 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 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完成 月球表面采样,以实施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和演化的深度认识,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 提供数据支持。 新闻链接一:_ 嫦娥的传说来自古代中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