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雨巷说》课稿 人教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327033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雨巷说》课稿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雨巷说》课稿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雨巷说》课稿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雨巷说》课稿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雨巷说》课稿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雨巷说》课稿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雨巷说》课稿 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雨巷雨巷说课稿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材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 的成名作。在那个政治风云激荡、新旧诗风交替的时代,戴望舒携着中国古典 诗歌婉约的深蕴,踏着法国象征派诗风的轻云,饱含着纯洁而苦闷的真情,用 那回环往复的和谐音节,谱写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为中国的新诗领 域树立了一座丰碑。它的音韵、它的意境、它的情愫、它的内涵,都值得我们 细细品尝。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以新诗为第一单元来组织文本,显然突出了它的审 美性。雨巷和具有三美特征的再别康桥共同组成一个文本,出现在这 一单元,那么我们就得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在音乐般的节奏中,在 优美徜徉

2、的语言中,在回环往复的结构中,在朦胧如雨的意象中,引导学生去 欣赏美,去探索美。二、说学情二、说学情雨巷是高一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新诗”,也是被人们传 唱不休的名作。本课恰可以作为窗口,帮助学生认识这个陌生的领域,学会欣 赏它,并喜爱上它。以此达到审美训练的效果。三、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审美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 知情况,我由浅入深地设定了如下几个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皆在诵读中完成: 一读音韵,品味诗歌的音乐美; 二读语言,品味诗歌的情感美; 三读意象,品味诗歌的意蕴美; 四读内涵,品味诗歌的思想美。四、说教学重点四、说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雨巷

3、”“丁香”等重点意象的含义,并由此把握我国传统诗 歌当中的意象情节。意象是中国诗学的重要概念,是解读作品灵魂的关键所在。在这首朦胧含 蓄极富象征意味的雨巷中,意象的理解尤为重要。将本篇的意象理解与中 国古典诗歌传统意象的解读结合起来学习,不仅有助于理解本课,也为以后的 诗歌鉴赏打下了基础。五、说教学难点五、说教学难点2理解“姑娘”这一意象,品读其象征意味,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诗无达诂”,对诗歌的鉴赏没有固定的方向,然 而解读要合理,要有依据,必须知人论世。六、说教法六、说教法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运用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完成本课。 诗歌重在朗读,所以本课四个环节的

4、解读都在朗读中完成。七、说教学过程七、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美的诗歌需要美的心境来欣赏,更需要一颗好奇心牵引着去求索。我的导 入语是这样设计的:听惯了北方胡同里粗犷的叫卖,看惯了北国风光的千里雪飘,却不曾体会, 那细雨如丝的江南空气中氤氲的朦胧与凄婉。一条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古色 古香的油纸伞,一抹丁香般的身影,一点太息般的泪光,若有若无地,飘进那 杏花春雨,又消融在青石路巷。是什么样的意境如此荡人心肠?让我们一起走 进戴望舒的雨巷,欣赏那别样的美。(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1 1、初读诗歌,感音韵之美、初读诗歌,感音韵之美我不准备一开始就按部就班地介绍作者和背景,因为我想努

5、力创造一种读 诗的心境,随着导入直接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而不想因为作者、背景的介绍而 中断;再者,介绍之后,反而扼杀了学生自己对诗的想象和理解。尤其这首朦 胧的小诗,更有多样的解读。初听配乐朗诵,进入诗境,同时展示江南雨巷的画面。这诗歌与音乐的结 合是那么完美,而诗歌本身,不就是一曲动人的旋律吗?再听配乐朗诵,思考:诗人的音乐美是怎样造成的?明确: 、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 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一韵到底,每节押“ang”韵二、三次。(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 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使用排比。 、双声叠韵词:芬芳、彷徨、惆怅。教师

6、总结:这些手法的运用形成了一种悠长舒缓、低沉徘徊的旋律,营造 了一种凄婉迷茫的意境,加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形成了一种音韵美。32 2、再读语言,品情感之美、再读语言,品情感之美请一位同学朗读,让同学们在与录音朗诵的对比中,思考:该用什么语调 去读?明确:幽怨、低沉、伤感、惆怅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清丽明快,而是 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愁。哪些地方体现出这种感情呢?请学生找出表现感情的 词语。明确:寂寥、愁怨、忧愁、哀怨、彷徨、冷漠、凄清、惆怅、太息、凄婉、 迷茫、颓圮。这些都是带有浓厚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朗读指导:语速舒缓,注意停顿,带感情

7、的词要要从语气上读出它的感情 来。(三)深入探究(三)深入探究1 1、三读意象,品意境之美、三读意象,品意境之美在整体感知了诗歌的音韵和情感后,让学生再次诵读,根据刚才分析的感 情勾勒出你想象中的雨巷之景,并且画在纸上,并口头描述。有何物、何人、 何景、何情?朦胧、凄清、悠长、寂寥的雨巷该是怎样的?结着愁怨的丁香一 样的姑娘又是怎样的?诗学,其实是诗画不分的,真正的欣赏需要视听嗅味触觉在想象中融为一 体。这样做旨在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独立品味, 并让本来朦胧难以琢磨的诗歌有了切入口。归纳学生发言,总结诗中的形象。由此引入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概念, 加以介绍和拓展。诗歌

8、是通过客观景象,或者想像的景象来抒发情绪和情感的, 什么样的景象就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就得用相应的 景象来抒发。所以诗歌的意象是解读诗人感情的客观景象。为了探究雨巷的意象之美,以及通过意象来体会诗人的感情,也可以 用换意象的方法来把握。举例: 姑娘 少女 、 雨巷小路、丁香 荷花或腊梅等 、油纸伞小花伞 、 梦雾。让学生比较两种意象的 不同的审美效果和负载的情感。4例如:雨巷是悠长、古老、灰暗、迷离、朦胧的,它蕴含着诗人的彷徨、 失望、忧愁、等暗淡的情绪,而小路是曲折、遥远、清晰的,它负载着一种思 念、飘荡、怀远的感情。再如:丁香是紫色的,给人的感觉是神秘的、含蓄的,而且

9、在古诗词中丁 香又是愁心的象征。“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 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荷花是粉红或洁白的,给人的感觉是清高脱俗,美丽 自赏。再有油纸伞,做工是精细古老的,颜色是古铜色,所以给人的情绪是怀旧, 思念,伤感。而小花伞则是新朝的,现代的,颜色是鲜亮明丽的。给人的感觉 是浪漫的、美好的。“丁香”是我国古诗中常见的的意象,可着重加以介绍,给同学们展示含 有丁香意象的古诗句,并以此为例,让学生学会诗歌的意象分析法。2 2、四读内涵,品思想之美、四读内涵,品思想之美舒缓的旋律,淡淡的忧伤,把我们带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是什 么原因让诗人徘徊惆怅?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倾

10、注了如此愁怨的诸多意象?诗人 又为什么想要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愁怨的姑娘又是谁呢?同学们分组讨论。小组代表作答。在熟悉了诗歌的音乐美、情感美、意境美之后,学生达到了探究作品思想 内涵的认知高度。在这一环节中,还是在诵读中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而不是把观点直接灌输给学生。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做给 了学生足够的思想空间,给了他们思想的成果以尊重,同时,也是对作品本身 的尊重,教师也能收获一些意外的观点。在同学们讨论之后,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学生再次讨论,品评先前讨论 的观点,回味开始时对诗的理解。这样,学生对这首诗很可能就有了前后不同 的两种或多种感受,就

11、有了多重的审美体验,应该说收获甚丰!最后,将“多家之言”展示出来,加以总结。反复的讨论的目的,不是只要一个结果;要的,是讨论中学生思考与探索 的过程。学生本课学的怎么样,理解的程度有多深,会不会欣赏,懂不懂品诗, 在这个环节中都可以检查出来。(四)结束语(四)结束语5美是丰富多彩的,清丽明快是一种美,隐逸旷达是一种美,同样舒缓低沉、 忧郁凄凉也是一种美,戴望舒的雨巷便是一首美丽的忧伤。但我们不能为 了美而学戴望舒的伤感。毕竟他有那个时代的情绪背景。同学们可以课下再深 入地了解戴望舒。也可以阅读一下戴望舒的其他诗作。学习他高洁的审美情趣, 学习他高尚的爱国情怀。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戴望舒,走进他

12、的雨巷。(再次聆听配乐朗诵)(五)作业:(五)作业: 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 香一样的姑娘”。 范例: 看到油纸伞我们会想起断桥,想起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旖旎传说,想起丹 青绘就的江南烟雨,想起少女玲珑的舞姿,想起轻柔缠绵的歌曲。“自在飞花 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淅淅沥沥的春雨滴落在油纸上,想起寂寥的音响, 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颓圮的篱墙边袅袅走来,携 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焉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 但不凄然。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雨巷中,感受到一种幽深空蒙、迷离缥缈的意 境美。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雨 巷戴望舒音乐美情感美意境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