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0 语文版必修1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326979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0 语文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0 语文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0 语文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0 语文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0 语文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0 语文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0 语文版必修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1 1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 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百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 奋学习。 二、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重 点理解一些关键文句的含义。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两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年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 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

2、。国民军开 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 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 ,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 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月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 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 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在这一 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主席刘和珍遇难了!(板书:刘和珍) 。 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 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

3、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 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 (在“刘和珍”的板书前加“记念” ,在后加 “君” 。 ) 二、指导预习。 通读全文,圈画出重点词句,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并重点给下列加点的汉字 注音:洗涤(d) ;惮(dn) ;攒射(cun) 、尸骸(hi) 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 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 划出课文中的疑点。 (以上预习力争在分钟内完成) 。 三、研习新课。 让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教师板书: 介绍写作缘由。交待写作目的。 回忆认识过程。抒写惊愕、义愤。 叙述遇难经过。总结经验教训。 2热情讴歌赞颂。 集体阅读一

4、、二部分,讨论: 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 , 又要反复说“无话可说”? 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总结: 文章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交待写作此文的缘由。 “我”因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凉, 独自到礼堂外徘徊、思索;程君问“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勾起“我”对烈 士的悲痛的忆念,再次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早觉得” , “也”字针对程君 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 “早”字则进一步说明,要写文章记念的愿望由来已久,不只是由程君的请求才引起的。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因为“我已经

5、出离愤怒了”这是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写出 文章的原因。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而反动派的“下劣凶残”却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怎不令人“出离愤怒”?“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已经“使我艰于呼吸视听” ,又怎么能说出话来呢? 杀人者个个脸上带着血污,依然在横行。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 “何时是一个尽头!” “还 在这样的世上活着”的人们,该怎么办呢?“三一八”虽然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 的救主”则快要降临了。文章的第二部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提到“写一点东西的 必要”要写一点东西,揭去“许多东西的人相” ,让人们清醒地知道, “所住

6、的并非人 间勺有必要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土的鲜血。 让一名同学读第三部分,要求同学们考虑并回答记念了刘和珍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 中认识到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教师先联系课文开头写刘和珍的内容“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 年的就有她” 。然后和学生共同分析:“然而”是一个重转,强调“销行寥落”中她“预定 全年”的与众不同;“生活艰难” ,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决心;“毅然”则进一步强调 需要勇气。从这一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革命的向往和对真理的渴求。 教师再与学生共同分析第三部分第段的内容:“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 的学生” ,此校长是杨荫榆,是依附于军

7、阀政府势力镇压学生运动的罪魁祸首,刘和珍勇于 反抗,表现了她嫉恶如仇、勇于斗争的精神;和“我”见面, “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 表现了刘和珍的善良与和葡;“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表现了她的高度事业心 和责任感。 集体阅读第四、五两部分,然后重点抓住第四部分“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 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和“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瀑徒 ”这两句;在 第五部分重点抓住“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确是死掉了”和第段的内容,体会作者的 悲愤之情;明确作者意在讽刺揭露段祺瑞执政府的野蛮暴行,使历史上“中国军人屠戮妇 婴”和“八国联军惩创学生”都相形逊色! 四、小结。 作

8、者记叙刘和珍的事迹,表现了刘和珍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刘和珍被枪杀的无限悲痛之 情,交待反动文人的中伤,追叙刘和珍的遇难情景,抒发了作者痛悼死者,痛恨杀人者的 悲愤之情。因此,作者就以这条感情线索贯穿全文,围绕着“沉痛的悼念与愤怒的批判相 结合”这一文章中心安排了文章几个部分的内容,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 五、布置作业。 复习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一、二部分。 3阅读第六、七两部分内容,探讨其深刻含义。 第二教时 一、抽查背诵情况。 二、讨论分析课文第六、七两部分。 明确:第六部分,作者用“煤”作比喻,是从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全面评价“三一八” 事件的徒手请愿不是一种有效的斗争形式,为请愿而流血是不值得

9、的。作者运用陶 潜诗句的理解:烈士的死能够得到“亲族、师友、爱人”的悲悼“这也就够了” ,因徒手请 愿而流血是不值得的,但既然流了血,就一定会产生影响,尽管影响不一定很大,这血也 就不算白流了。 集体阅读第七部分的内容,重点讨论第段的第句话。明确:这是个单句,主语是“事 实” ,谓语是“为” ,宾语是“明证” 。作者通过这一单句高度评价了烈士死难的意义,讴歌 了刘和珍等临难从容的勇毅精神。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教者在 充满激情的朗诵后,明确这一段中的两层意思: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 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

10、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将 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进而明确,这是从烈士死难对于将来影响的角度高度评价意 义的,具有激励革命者奋然前行的巨大作用。这一段文字寥寥,却充满着感奋之情。 文章是写完了,然而,言已尽而意无穷。作者以“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 君”作结,请同学们背诵文章的第一部分,考虑与开头一部分中哪句话相呼应。明确答案: “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 三、重点理解关键文句的旨意。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明确:“直面”中的“面”是动词,面对的意思;“正视” ,正眼看,不回避。 “哀痛者” 、 “幸

11、福者”分别为“以为哀痛”的人和“以为幸福”的人。 “哀痛者”和“幸福者” 都是指刘和珍等革命青年。她们在黑暗面前不逃避,在屠杀面前不退缩,她们深知社会的 黑暗和民族的苦难有多深重,所以她们的“哀痛”超过常人;但她们又坚信黑暗终将过去, 并正在为光明的到来而奋斗,所以又是“幸福者” 。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 沉默中灭亡。 ” 明确:根据上文,缘由有两个方面,一是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一是反动文人的恶毒诬蔑。 在这白色恐怖下,人们还怎敢说话呢?但沉默后的结果将会怎样?作者列举不同的前途, 即暗示只有“爆发”才是唯一的出路。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

12、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 明确:“中国人”泛指中国人。 “向来” 、 “不惮” 、 “最坏”等词语,表明作者对自己的观点 的执着和自信。 四、总结。 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可抑 制。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的痛心的忆念,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满4腔仇恨,发为愤怒的揭露控诉;同时,作为革命家、思想家,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 索,对惨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对烈士死难意义给予高度评价。这就是作者思 想感情发展和文章结构的大体脉络。 板书:感情线索:悲、愤、激励。 五、布置作业。 下列加点汉字注音依次正确的一组为: 桀骜 赁屋

13、屠戮 浸渍 jing ln chu z ji ln l z ji ln l z ji ln chu z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选自() 二心集 华盖集 且介亭杂文 华盖集续编 理解下列语句,然后回答问题。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 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 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 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 这一段话的中心是什么? 句与句之间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至于明证了”一句中的主、谓、宾语依次为 、 、 。 写一则“

14、三一八”事件的简讯。 附参考答案:书后“思考与练习”参见课文分析。 课堂作业:2:指出烈士死难的重大意义。第一句说中国姑娘在去 年“女师大事件”中所显示的英勇气概;第二句说她们在这次“三一八”惨案中“在弹 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所包含的意义;第二句是小结烈士死难的意义。 事实、为、明证。 附板书设计 第一教时 一、内容 介绍写作缘由 交待写作目的 回忆认识过程 抒写惊愕、义愤 叙述遇难经过 总结经验教训 热情讴歌赞颂 二、刘和珍:渴求真理善良和蔼有事业心 第二教时 煤(喻) (历史进程)请愿(不值得) 。 陶诗(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 。 3 纵观全文:悲、愤、激励。5记念刘和珍君教学

15、设计 2 教学目标: 一 理解课文包含的主要意思,阐释课文中难句的含义。 二了解课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三学习爱国青年的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四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 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深入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三个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同学们,发生在 1926 年的三一八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段祺瑞政府屠杀爱国 请愿人民的血的历史,是二百多名请愿群众倒在血泊中的惨烈的一幕,更是中国人残害中 国人的一场罪恶、一场悲哀、一场耻辱!路,还没有开始就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 就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 22 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在 惨案发生后的第六天,鲁迅先生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