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再别康桥》三合一教案 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326199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再别康桥》三合一教案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再别康桥》三合一教案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再别康桥》三合一教案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再别康桥》三合一教案 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再别康桥》三合一教案 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再别康桥》三合一教案 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再别康桥》三合一教案 鲁教版必修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心 用心 专心1鲁教版必修一鲁教版必修一再别康桥再别康桥三合一教与学资料三合一教与学资料课标解读课标要求学习目标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2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1通过诵读,了解诗中的意象。2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养审美情趣。3通过咀嚼、吟诵,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意象美”。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的简历及其创作风格。初步掌握现代诗歌的特点。2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

2、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聚焦重点1了解徐志摩诗歌的特点。2咀嚼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建议1建议老师高标准地范读诗歌,读出诗歌音节的波动和旋律,读出诗歌轻盈的节奏和深情,带领学生进入诗歌鲜明优美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从而使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进而养成健康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2讲析诗歌时一定要抓住诗中的意象,展开讨论,让学生学会读诗,学会分析诗、鉴赏诗。3严格要求背诵,并尽可能给学生多提供徐志摩的其他诗歌阅读,让学生充分理解徐诗的特点。也可以组织一场“徐志摩诗歌朗诵会”,以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爱心 用心

3、专心2自主梳理1 1正字音正字音(用填空题形式出现)青荇( ) 笙箫( ) 长篙( ) 漫溯( ) 榆阴( ) 斑斓( )2 2辨字形辨字形偻(1u) 漪(y) 偻(l) 绮(q) 溯(s) 篙(go) 朔(shu) 蒿(ho) 峦(lun) 畔(pn) 挛(lun) 衅(xn) 斓(ln) 诅(z) 谰(ln) 沮(j) 3 3释词义释词义艳影:美丽的影子。轻轻告诉你: 佝偻 漪沦 伛偻 罗绮 上溯 竹篙 朔风 艾蒿 山峦 河畔 痉挛 挑衅 斑斓 诅咒 谰言 沮丧轻轻告诉你:xng / shng / go / s / y / ln爱心 用心 专心3青荇:绿色的水草。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

4、意。这里是“摇摆、摆动”的意思。斑斓:五彩缤纷的样子。4 4辨析词语辨析词语沉淀:比喻凝聚,积累。可用于抽象事物,也可用于具体事物。沉积:比喻沉淀,积聚(多用于抽象事物)。例:例:(1)这篇小说有丰富的文化与情感 。(2)这里 丰厚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侵蚀:逐渐侵害使变坏,暗中一点一点地侵占(财物)。侵吞:暗中非法占有,用武力吞并别国或占有其部分领土。例:例:(3)病菌 人体,蠹虫 物体。踟蹰:是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也作“踟躇”。踯躅:即“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例:例:(4)在困难面前,有的人 不前。(5)他独自在江边 。5 5名句名段名句名段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

5、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6 6文学常识文学常识(1)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笔名 、 、诗哲。著有诗集 ,猛虎集云游,散文集 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 、 ,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 出版。(2)中国现代诗歌是 以来的诗歌。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 诗。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初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继之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等刊物也发表新诗。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 、 等。轻轻告诉你: (1)沉淀。(2)沉积。(3)侵蚀 / 侵吞。(4)踟蹰。(5)踯躅。爱心 用心 专心47 7认识作者认识作者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

6、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 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 16 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 年赴美留学,1920 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 1922 年 3 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 8 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 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 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 年 10 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 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 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 年

7、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 年 11 月 19 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 35 岁。8 8熟悉背景熟悉背景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1920 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

8、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另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 1928 年 11 月 6 日,地点是南中国海。7 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忙,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的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

9、,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轻轻告诉你: (1)云中鹤 / 南湖 /志摩的诗 /翡冷翠的一夜/落叶/爱眉小札/志摩日记/徐 志摩文集。 (2)五四运动 / 新体 / 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刘大白。爱心 用心 专心5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集思探究1 1解释文题解释文题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 年 10 月1922 年 8 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 24 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

10、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1928 年,诗人故地重游。11 月 6 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他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这首诗最初刊登在 1928 年 12 月 10 日新月月刊第 1 卷第 10 号上,后收入猛虎集。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2 2分析结构分析结构(结构图)3 3重点详解重点详解(1)再别康桥一诗共有七个诗节,每个诗节写了什么?怎样理解这首诗的内容?提示提示: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第一节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

11、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第二节写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第三节写康河的水草,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诗人融情入景,诗人的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第五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写诗人挥篙泛舟,寻他“彩再 别 康 桥现实 (1)飘然而去依恋寻梦 (26) 22金柳 水草 清潭 星辉秀美景色现实 (7)飘然而去依恋借 景 抒 情爱心 用心 专心6虹似的梦”,晚归时情不自禁地要放声高歌,快乐到达顶点;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第七节跟开头呼应,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

12、的一片情意,并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2)徐志摩的诗具有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这些美在诗中是怎样体现的?提示:提示:“建筑美”指的是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音乐美”指是诗的节奏感,旋律美,语言音韵上的弹跳性。诗人用“金柳、新娘、招摇、彩虹似的梦”给人以“绘画美”的享受。4 4难点突破难点突破怎样理解徐志摩的在诗坛上的地位?提示:提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与之并驾齐驱的。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

13、仁、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在他的许多朋友中,包括师辈的梁启超、同辈的郁达夫、陈西滢、刘海粟等,亦包括晚辈的陈梦家、沈从文等,没有一个不赞赏佩服他的才华和品行的,正如沈从文所言:“他那种潇洒与宽容,不拘迂,不俗气,不小气,不势利,以及对于普遍人生方汇百物的热情,人格方面美丽放光处,他既然有许多朋友爱他崇敬他,这些人一定会把那种美丽人格移植到本人行为上来。”足见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作为新月社的灵魂人物,他的诗歌创作的成就当奉为本世纪文学之圭臬,但他的散文风格也是独具风格,陈西滢、沈从文、梁实秋、周作人都曾一致称赞他的文章华采之美,他的学生们更是推崇备至,赵景深认为像徐志摩那样“文彩华丽,连吐一长串珠玑的散文作者,在现代还找不到第二个”。甚至有人认为他的散文的独特风格则“是诗的一种形式。”无论如何,徐志摩的散文是有其独特之韵味的。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充满着诗人气质的作家,徐志摩短暂的人生的旅途中既表现出这位旷世奇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