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2326169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在20052011年河南省中考中, 2006年考察过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分值为10分。涉及考点有:词语解释(2分)句子翻译(2分)内容理解(2分)开放性试题(4分)复习目标l1、熟练背诵课文。l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l3、会根据课文内容分析问题 。1、熟练背诵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 解释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3、会根据课文内容分析 问题。孟子,名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和辩论家。他是继孔子之后 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 ,并有“ ”之称。他主张 , 。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 、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是 家学派的 经典著作之一。“四书”

2、指的是: 轲仁政亚圣孔孟儒民贵君轻儒孟子、论语、大学和中庸。1、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 衡于虑 入则无法家拂士2、古今异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动心忍性名词用作动词:人恒过然后能改4、其它: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行拂乱其所为 而后作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文中列举了六个人物

3、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从而说明了什么道理?2、作者认为要成就人才必须经历哪些磨难?他是从哪几 个方面进行阐述的?3、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出身卑微、历经磨难、终成大器。 苦难造就真正的人才。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思想、生活和行为三方面。论证思路:本篇采用“分总”的论证结构。 先用六位名人的事例说明人才是在苦难中造就 的;然后从正面论述磨难对于人才的意义;接 着由人才的造就扩展到治国,并从反面论述没 有忧患的危害;最后得出作者的观点。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你知

4、道哪些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相关的 名句?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个道理?2、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现在有人 认为“顺境也能出人才”。你同意哪种观点,举例谈谈 你的看法。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 可以亡身。勾践以卧薪兴,夫差以酣酒亡。/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 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一、理解性默写(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人担当大任之前 ,如孟子在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所说:“必先苦 其心志, , , 。”目 的是让其经受磨练,增长才

5、干。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从反面说明忧患意识能 使国家昌盛的句子是: , , 。人恒过然后能改, , 。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15分) 【甲】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 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 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 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 :“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 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 其犹病诸。”(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仆:对自己的谦称。蹴然:吃惊

6、不安的样子。怨归 之:怨恨会集中于他。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尧 ,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必先苦其心志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仆闻之 (4)官大者,主恶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 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不然。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 4、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

7、(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使痛苦通“弼”,辅佐 听说厌恶,讨厌 D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之后才能改正。可以凭借这种做法免除祸患吗?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 痛苦的磨炼。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对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语段,完成题目。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 ,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注: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 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 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

8、掉吴国。焦思:焦虑思考。胆:即 胆囊,胆汁极苦。 1.解释下面句子中红色词语的意思。(2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人恒过,然后能改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红色词。(2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 条件?(2分)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 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 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例(1)在太平盛世,于居安思危之外,追求 一点安逸,享受一点快乐。在繁忙的工作之后来点 放松,在紧张的学习之外来点休闲,也未尝不可。

9、这样的“安乐”不会使人“死”去,反而会使人活得更 加健康。 然而,如果是处在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 你还不合时宜地一味沉浸在安逸和享乐之中,在灯 红酒绿中打发光阴,在醉生梦死里消磨人生,那就 必死无疑。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这个“扶不起的阿 斗”,看不到来自北方的魏国的进攻威胁,而让自己 沉浸在无休止的寻欢作乐之中。结果不仅导致蜀汉 王朝的灭亡,还使自己成了司马氏手下的一个囚徒 。这国破家亡的惨痛教训,并没有使他警醒,他还 是一味地沉浸在司马氏为他设计的“温柔的陷阱”之 中,以至“乐不思蜀”。最后只能让酒色淘空自己的 身体,成了一具灵魂的空壳、活着的死尸。 例(2)当然有.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的 周围环境很差,也就是所谓的“忧患“,那么只要他 自己努力,不甘落后,就一定会有成就的.相反,若 一个人生活在较好的环境中,也就是所谓的“安乐 “,那么如果他自以为是,不思进取,就会堕落而“ 死“. 但我们要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如果一个人 生活在差环境中,他不努力,自甘堕落,只会更差. 而一个人生活在好的环境中,居安思危,不满足于 现况,更加发奋,就会更有成就,他的立足点会更 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