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考试题答案wsl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2323004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月考试题答案wsl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11月考试题答案wsl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11月考试题答案wsl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11月考试题答案wsl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11月考试题答案wsl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月考试题答案wsl》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月考试题答案wsl(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丹凤中学高2014届十一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第卷 阅读题(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D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化解了龌 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与文不 符,在第一段中只是说“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 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 ,也是一种审美追求”,并没有说是化解。B、“全部追 求”与文不符,文中没有此意。C、“还原宇宙的本来面 目”无中生有。1.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 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 是中

2、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 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 正的空虚与死寂。2、C.“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 的生机”错,应为“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 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2.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 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 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C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 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D画之静表达的是一

3、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 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3、AB目的是论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 是中国艺术的通则;C中国画是“听觉艺术”无中生 有;D“中国艺术隔绝俗世”错,应为“拒斥俗世的 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 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第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 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 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 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二、

4、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李丰,字安 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 随军。始为白衣时, 年十七八,在邺下名 为清白,识别人物, 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声 称日隆。其父不愿其 然,遂令闭门,敕使 断客。李丰,字叫安国,是过 去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 间,凭借父亲的能力被征召 跟随军队任职。开始为平民 百姓时,十七八岁年纪,在 邺下名声没有污点,能认识 辨别人物,当时天下和谐一 致,没有谁不注意他。后来 跟随军队生活在许昌,声望 名气一天天升高。他的父亲 不希望他这样,于是让他关 门在家,命令他断绝与客人 交往。初,明

5、帝在东宫, 丰在文学中。及即 尊位,得吴降人, 问:“江东闻中国名 士为谁?”降人云: “闻有李安国者。” 是时丰为黄门郎, 明帝问左右安国所 在,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 吴越邪?”后转骑都 尉、给事中。帝崩 后,为永宁太仆, 以名过其实,能用 少也。(6A)当初,魏明帝做太子时,李丰 在文学中。等到魏明帝即位后 ,抓获一位东吴投降的人,魏 明帝问他:“你在江东听说中 原地带的名士是谁?”那位投 降的人说:“听说有个李安国 的人。”这时李丰为黄门郎, 魏明帝问左右臣子“李安国”在 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 答。魏明帝说:“李丰的名气 竟然遍及吴趆一带了?”后来 转任骑都尉、给事中

6、等职务。 魏明帝死后,担任永宁太仆, 因为名气超过他的实际能力, 能够被任用的机会很少。2、正始中,迁侍 中尚书仆射。丰 在台省,常多托 疾,时台制,疾 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 ,辄暂起,已复 卧,如是数岁。 初,丰子韬以选 尚公主,丰虽外 辞之,内不甚惮 也。正始年间,提拔担任 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台 省任职时,经常多次称自 己有病,当时台省的制度 是生病休假满一百天应当 停发俸禄。李丰生病休假 不满几十天就暂时上班, 不久又卧床修养,像这样 多年。当初,李丰的儿子 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 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 内心不怎么害怕。丰弟翼及伟, 仕数岁间,并 历郡守,丰尝 于人中显诫二

7、 弟。及司马宣 王久病,伟为 二千石,荒于 酒,乱新平、 扶风二郡而丰 不召,众人以 为恃宠。(6B)李丰的弟弟李翼与李伟 ,当官多年间,一同历 任郡守职务,李丰曾经 在众人面前明确警告两 位弟弟。等到司马宣王 长时间生病,李伟官居 二千石,因喝酒误事, 使新平、扶风两郡混乱 ,但李丰却放任不管, 大家认为是依仗朝廷的 恩宠。3、曹爽专政, 丰依违二公间,无有 适莫,故于时有谤书 曰:“曹爽之势热如 汤,太傅父子冷如浆 ,李丰兄弟如游光。 ”其意以为丰虽外示 清净,而内图事,有 似于游光也。及宣王 奏诛爽,住车阙下, 与丰相闻,丰怖,遽 气索,足委地不能起 。(6C)曹爽专擅朝政,李丰在 曹爽

8、与司马宣王二人之间摇 摆不定,没有跟从谁,所以 当时有公开指责他的信说: “曹爽的权势热得像开水, 太傅父子冷得像酒浆,李丰 兄弟像游动的光线。”它的 意思认为李丰虽然外表显示 清高心无杂念,但内心在谋 图事情,跟游动的光线一样 。等到司马宣王奏请诛杀曹 爽时,停车在宫廷,告诉李 丰,李丰恐怖,顿时吓得大 气都不敢出,脚放在地上都 不能提起。4、至嘉平四年 宣王终后,中书令缺 ,大将军谘问朝臣: “谁可补者?”或指向 丰。丰虽知此非显选 ,而自以连婚国家, 思附至尊,因伏不辞 ,遂奏用之。丰为中 书二岁,帝比每独召 与语,不知所说。景 王知其议己,请丰, 丰不以实告,乃杀之 。其事秘。(6D)

9、 等到嘉平四年司马宣王 死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 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 任的人为谁?”有人指向李丰 。李丰虽然知道这不是公开 的选拔,但自己认为与朝廷 联姻,想到攀附皇上,因此 伏地谢恩,没有推辞,于是 上奏朝廷任用了他。李丰担 任中书令两年,皇帝近来常 常单独召见他与他交谈,不 知他们说什么。景王知道他 们在议论自己,邀请李丰, 李丰不把实情告诉他,于是 景王杀了李丰。这件事被隐 秘了。5、丰前后仕 历二朝,不以家计 为意,仰俸廪而已 。韬虽尚公主,丰 常约敕不得有所侵 取,时得赐钱帛, 辄以外施亲族;及 得赐宫人,多与子 弟,而丰皆以与诸 外甥。及死后,有 司籍其家,家无馀 积。李丰

10、前后做官经历了两 个朝代,不把经营家业放在 心上,生活依靠俸禄罢了。 李韬虽然娶公主为妻,李丰 常常约束告诫他不得侵夺获 取不当财物,有时获得赏赐 的钱与帛,就把它拿出去施 舍给亲戚与同宗族的人;获 得赏赐的宫人,大多留给自 家子弟,但李丰却全都将它 送给各个外甥(姊妹的子女 )。等到死后,主管部门登 记他家财产,家中没有多余 的东西。(一)文言文阅读(19分)4【答案】C 【解析】“疾满百日当解禄”,请病假满一百天应当 解除俸禄,这本是一项制度,所以“制”,应释为“ 制度、规定”。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B及即尊位 及:等到 C时台制,

11、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5【答案】D 【解析】第句李丰还未为官(白衣:平民百姓 );第句是言李丰在曹爽专政时的为官态度, 并不是讲其“不贪财”。排除有的选项。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 组是:( ) 在邺下名为清白 外示清净,而内图事 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 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 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 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 A B C D6【答案】A【解析】根据第一段明帝问吴降人 闻名中国的江东名士是谁,吴降人说是李安国,再 加上明帝左右的人都知道李丰就是李安国,说明李 丰的名声不只是在魏国传播,在东吴亦然。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12、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 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 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 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 放任不管。 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 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 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 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 被杀。7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 ”来回答。(3分)李丰的儿子李韬因为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 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4分)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13、0分) 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3分)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 (4分)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3 分)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 适补任的人为谁?”(3分) 【解析】第句处理好“所在”“以丰对”和句子的通顺即可 ;第句处理好“尚”(求偶,引申为娶妻)“外辞之”“惮” 和句顺即可;第句处理好“缺”“谁可补者”和句顺即可。【解析】第句处理好“所在”“以丰 对”和句子的通顺即可;第句处理 好“尚”(求偶,引申为娶妻)“外辞 之”“惮”和句顺即可;第句处理好 “缺”“谁可补者”和句顺即可。(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

14、完成89 题。城 南 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新 晴 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 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 偷开门户又翻书。 注:高下:高低 8、两诗的三、四句各自运用了什么手法,试作具 体分析。(5分) 9、这两首诗同写雨后之景,但曾诗暗含生活哲理 ,刘诗却极富生活情趣,请分别加以概括。(6 分)8、曾诗三、四句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 ,将雨后桃李凋谢与草色青青来对比,使人 从自然之景的变化中感悟出人事哲理。刘诗三、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南风 ”人格化 ,写南风念旧、径自入门翻书,诙谐 而充满喜悦。(5分)8、两诗的三、四句各自运用了什么手

15、法,试 作具体分析。(5分)9、曾诗借雨后效野艳丽的桃李凋尽而 朴素的青草却分外茂盛的景象,暗含了太过 美好的东西往往经不住考验而难以长久,朴 素的东西反而经久长存的生活哲理。刘诗描写了雨后青葱满地,树木苍翠, 南风轻拂的幽静之景,表现了作者闲适自得 的生活情趣。(6分)9、这两首诗同写雨后之景,但曾诗暗 含生活哲理,刘诗却极富生活情趣,请分 别加以概括。(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 , ; 不积小流,无以成 江海。(荀子劝学) 、 陛下亦宜自谋, , ,深追先 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四十三年, ,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最后的黄豆 11题(1)(4)题1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 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 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 创业的决绝。 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权那样疯长”,一 是形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