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315653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2.理解个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考纲展望:考纲展望: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基础回顾:基础回顾: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肩负的历史任务:提高_,增强_,提高_。_,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世界的_的耕地养活着约占世界_的人口,取得了举世 瞩目的成绩。 3.面临挑战:(1)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2)资源短缺令 人担忧,人均资源不足,利用率_,加剧了

2、紧缺程度。 (3)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以 _为中心向_蔓延:生态破坏范围仍在_,程度在_。 4.解决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1993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白皮书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21 世纪议程 。 体现:中国对承担国际社会应尽义务和为人类社会共同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决心。 具体奋斗目标:创造一个更_,更_,更_的社会。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循环经济 1.特点:以环境_为手段,以提高_,以_方式利用经 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_化。 2.主干知识:主干知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走可持续发展

3、道路的必然 面临的挑战可持续发展概念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特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工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 【方法导悟】用心 爱心 专心2比较项目传统经济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废弃物处置大量排放再生资源化物质流动单向流动反复循环流动资源利用率一次性,利用率低利用率高结果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 境问题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经典例题经典例题 11 读图 8-13,回答下列问题:(1) 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 (2) 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为防止沙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建设巨大的生态工程是 。(3) 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治理措施是 。(4)

4、地区出现酸雨的原因是 ,治理措施是 。(5) 上述地区出现的问题说明了我国面临着深刻的 。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面临庞大的 和 所造成,这些都是促进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原因。解析解析:由于我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和深刻的环境危机,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我国的发展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题以我国面临的环境危机为切入点,考核学生对我国各地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生产原因、治理措施的认识和对可持续发展重大措施的了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答案:答案:(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2)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使植被遭到破坏 三北防护林 (3)土质疏松

5、,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水侵蚀作用强烈 植树图 8-13用心 爱心 专心3种草 (4)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危害 综合治理,回收利用或减少排放量 (5)环境危机 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 【重难突破】1有关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叙述,正确的 是( )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及行动方案该书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 世纪议程”该书提出的“人口与人类住区消费与社会服务”的内容,主要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范 围该书提出的“团体与公众参与” “立法与实施”等内容,主要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范 畴A B

6、C D 解析:答案 A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主要内容大体上可归 纳为四个部分,即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 发展。选项中提到的“人口与人类住区消费与社会服务” ,主要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 容。选项中提到的“团体与公众参与” “立法与实施” ,均属于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主 要内容。2 关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的环境污染仍在蔓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才出现的中国的生态破坏已得到全面控制A B C D 解析:答案 A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我国

7、因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自然环境面 临着极大的危机。从全国来看,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 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 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面对 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的发展只能选择走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3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粮食产量高 B种植业比重下降,而林、牧业发达C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机械化、电气化水平高 解析:答案 C 生态农业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

8、 还维护了农业生态平衡。4具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是 ( )A石油农业 B生态农业 C能量密集型农业 D立体农业用心 爱心 专心4解析:答案 B我国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正逐步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发展模 式生态农业。【集中训练】1我国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有 ( )A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迅速蔓延 B庞大的人口压力C自然资源总量少 D自然灾害频繁2有关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我国必须用 1 份世界平均财富去养活相应 8 倍的人口我国以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着约占世界 21%的人口我国有高达的新增产值来养活新增加的人我国资源利用率低

9、,长期存在资源的相对短缺A B C D3制定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 世纪议程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俄罗斯4有关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农业发展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B生产结构单一,劳动生产率不高C生态环境好,但粮食产量不高D能源就地取材,以秸秆、柴草为主要燃料5具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是 ( )A石油农业 B生态农业 C能量密集型农业 D立体农业6下列属于清洁生产的是 ( )生产可在自然界分解的包装袋 及时清理垃圾加强对生产末端环境污染的处理 利用矿物燃烧A B C D图 6-5 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

10、 79 题。用心 爱心 专心57该酒精厂的厂址邻近 ( )A原料产地 B消费市场C动力基地 D科技发达地区8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C臭氧层空洞 D扬尘9 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0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自身做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参与环保活动 B等工作后再接受环保教育C学生与可持续发展没有关系 D积极购买非生态标志产品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集中训练】1B 点拨:A 项应是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迅速蔓延,C

11、项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 而人口由于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绝对数大,形成一个沉重的人口负担。2D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我国国情出发分析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3C 点拨:1994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用心 爱心 专心6境与发展白皮书 ,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 世纪议程 。4A 点拨:(1)留民营村是我国著名的“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2)1982 年以前,留民营村生产结构单一、劳动生产率不高,现在已形成一个多种经营的 生产结构,劳动生产率很高。(3)留民营村不仅生态环境好,而且粮食产量高(4)留民营村不是以秸秆、柴草为主要燃料。他们注意利用大阳能和生物能,形成多种形 式的新能源利用网络。正确答案为 A。5B 点拨:中国的生态农业,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促 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还维护了农业生态平衡。6C 点拨:清洁生产是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 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点拨: 结合图例认真读图可以看出:该酒精厂临近原料(玉米)生产基地;该厂的废弃 物是玉米油、饲料、沼气、CO2 等,与大气环境问题有关的 CO2 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 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7A 8B 9D 1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