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罪犯心理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52313692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X 页数:86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罪犯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第二单元、罪犯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第二单元、罪犯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第二单元、罪犯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第二单元、罪犯心理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罪犯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罪犯心理(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罪犯心理李坚本单元主要内容1、罪犯心理的特征2、罪犯心理的构成3、不同阶段罪犯心理的表现4、罪犯心理的发展与变化5、罪犯常见异常心理6、罪犯异常心理的形成原因7、区分罪犯正常心理及异常心理一、罪犯心理的特征1、什么是罪犯心理?罪犯:实施了刑罚刑法所规定的犯罪行为,被 法院判处刑罚,在监狱服刑的犯罪人。罪犯心理:罪犯在服刑期间的心理和行为现象 的总和罪犯心理自然人刑法执 行正常人所共 有的生理、 心理和社会 属性由于刑法执行, 罪犯社会、环境 属性发生变化, 导致其心理及行 为发生变化罪犯心理的特征:1、 罪犯心理是后天形成的2、 罪犯心理是一种群体心理(共同特 征)1、特定空间监狱环

2、 境下产生的 2、服刑活动与常态心理交互影响。 3、罪犯心理是通过服刑活动表现出来 二、罪犯心理的构成犯罪心理常态心理犯罪心 理刑罚心理1、常态心理与正常公民相同或相似的心理,入正常生理、 心理需要,情感、自尊、兴趣等。在监狱环境中,罪犯常态心理带有一定的特点 ,如对食物等生活资料要求和安全需要较为强 烈,一些高级社会性情感,如自尊、自我实现 等相对于一般人要弱。2、犯罪心理一种极端的、反常的、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准备 和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和。 包括认知、情感、性格、心理动力系统和心理 状态。犯罪心理不会随罪犯服刑而自然消失,是罪犯 在服刑过程中,罪犯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犯罪心理的理论

3、:1、犯罪心理特征论内外因相互结合不良个性 心理外界诱因犯罪行为如,冲动、易 怒、好吃懒做等犯罪心理犯罪心理结构论:(不良个性心理特征演化成犯罪心理 的机制)犯罪结构,犯罪行为内在的犯罪心理,并不是由某一单 一的心理因素起作用,而是受多种不良因素的复合体所 驱动。这种复合体呈现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称为犯罪 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论,认为不良个性心理特征只是犯罪心理 的基础,不等同于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不良个性心理 演化为犯罪心理的机制和综合动因,以及犯罪心理的内 部结构关系。3、刑罚心理:罪犯在服刑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恐惧、怨恨、自卑、自责、渴望自由、积极 改造重新做人)罪犯原有心理(常态心理

4、和犯罪心理)与监狱 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心理特征。服刑心理的两个重要心理特征:罪犯改造动机需要 动机 行为罪犯服刑态度罪犯对服刑活动所持有的相对稳定的、持 久的评价和心理倾向。三、不同阶段罪犯心理的表 现1、服刑初期时间:入监半年到一年半左右罪犯主要活动:熟悉、适应监狱改造环境。罪犯面临事件: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发生变化、失去自由,受到严 格管制。主要心理特点:对刑罚恐惧、对家庭和自己处境的担忧、对他人怨 恨、对亲人朋友思念、对民警不信任,对同改怀疑等心理交织在一 起。情绪:焦虑烦躁、抑郁孤寂、痛苦悔恨、逆反抗拒。民警主要工作: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罪犯平稳度过适应 期。2、服刑中期

5、时间:占罪犯服刑时间三分之二,改造关键期罪犯主要活动:进行改造罪犯面临事件:确定改造目标、进入改造状态。原有异常心理和行 为习惯于改造要求间的冲突。主要心理特点:情绪相对稳定,存在积极心理与消极心理反复斗争 ,悔改心理、务实心理、希冀心理、反复心理,形成监狱人格。民警主要工作: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帮助其正确改造3、服刑后期时间:刑满释放前半年至一年罪犯主要活动:为回归社会做准备罪犯面临事件:如何回归社会,规划回归社会后的生活,土河面对 自己亲人朋友。主要心理特点:焦虑、感觉压力、自尊和自卑交织、少数人对执法 者证人等仇视,报复心理。民警主要工作:做好罪犯回归社会心理准备,帮助其缓解压力正确 面

6、对。四、罪犯心理发展与变化1、罪犯心理的良性发展过程服从同化内化低 易高 难2、罪犯良性发展的条件维持罪犯核心需要矫正罪犯消极心理净化罪犯改造环境早日获得自由改造环境的影 响个体心理对行 为的影响3、罪犯心理恶性转化原有消极心理因素的强化新的消极因素的出现交叉感染、深度感染4、罪犯心理恶性发展原因惩罚性权力使用不当报偿性权力使用不公制约性权力运用不佳5、罪犯心理恶性转化预防限制使用惩罚性权力合理分配报偿性权力资源制约性权力使用人性化五、罪犯常见的异常心理一、异常心理的概念(一)概念正常心理活动三大功能(1)能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 发展; (2)能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正常地 肩

7、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能使人类正常、正确、创造性地认识客 观世界、改造世界。异常心理(abnormal psychology) :是指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发生异常 改变,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是指人对 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二、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心理正常 (无精神障碍 )心理健康心理不健 康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心理异常 (精神障碍)神经症 变态人格 精神分裂等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之间的差别是相对的 ,两者之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本质差别,但 在更多的情况下只有程度的不同。心理正常是一个常态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还 允许不同程度的差异存在

8、。 1、常识性区分:即非专业人员对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主要依据 日常生活经验。假如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可考虑为心理 异常:1.出现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时; 2.呈现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时;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时; 4.影响他人的社会生活时。2、心理学的区分:我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郭 念锋教授提出三条原则,作为确定心理正常与 异常的依据:(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罪犯常见的异常心理(心理 问题)介绍注意区分本书中罪犯常见异常心理和传统意义 上的异常心理。本书中罪犯异常心理是比较宽泛的概念,既包 含罪犯不健康的心理,同

9、时也包括罪犯的不正 常心理。罪犯不健康心理1、惧怕人们企图摆脱某种危险情境,但又缺乏处理可 怕情境或事物的能力所引起的情绪体验。2、自卑个体意识到自己不如别人产生的一种自我体验 ,表现为:自我评价低、轻视自己、担心不被 他人尊重。(消极改造、自伤自杀、逃避行为 )罪犯不健康心理3、焦虑源于内心的紧张、压力感。自述焦虑、不安、心烦意乱,有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和对未来的不良预期感。罪犯不健康心理4、敌意一种与愤怒相联系的情绪状态,包括对人 的厌恶、轻蔑和不信任。5、偏见一种以偏概全的片面见解,主要是罪犯的认知 存在偏差。一般是信息获取不充分、分析问题 不全面,思维模式片面化导致。罪犯心理(精神)障碍一

10、、抑郁症 抑郁(depression):也称情感低落,表现为心情异常低落,心境抑郁,自我感觉不良,兴趣减退,常自罪自责,甚至自伤和自杀。常伴有食欲减退或缺失、闭经等。多见于抑郁症患者。抑郁症(depressive disorder) :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心情低落为主要症状的一 种疾病。属于心境障碍,又称抑郁障碍或抑郁发作 (depressive episode)。患者常有兴趣丧失、自罪感、注意困难、食欲 丧失和自杀观念,并有其他的认知、行为和社会功 能的异常。发病原因:1.生物学因素2.生活事件与环境应激事件3.心理学理论遗传因素或早年生活经历如童年丧亲经历在抑郁障 碍发生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

11、质,具有易感素质的人在 一定环境因素的促发下发病。 发病原因: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早年经历对成年期障碍的影响,将 抑郁症看作对亲密者所表达的攻击,以及未能摆脱的童年 压抑体验,另一些精神分析家认为抑郁症是自我与超我之 间的矛盾。学习理论则采用“获得性无助”来解释抑郁症的发 生。认知理论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一些认知上的误区, 如悲观无助、对生活经历的消极的扭曲体验、过低的自我 评价等。临床表现:“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减退临床表现:1.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精力减退。2.心理症状:焦虑、自罪自责、注意力和记忆 力下降、精神运动性迟缓、自杀倾向等。3.躯体症状群:睡眠紊乱、食欲紊乱和胃肠功

12、能 紊乱、性功能减退、性欲下降等。二、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 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躯 体形式障碍等等,本障碍有一定人格基础 ,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症状没有 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罪犯现实 处境不相称,但罪犯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 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病程大多持 续迁延或呈发作性。1、焦虑症(anxiety neurosis AD ) :是一种以焦虑、紧张、恐惧情绪为主,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为特征的神经症。也称焦虑性神经症和焦虑惊恐障碍(ICD-10)发病原因:人格基础: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常为一诱发因素,非特异性。研究发现单卵双生子惊恐

13、障碍的同 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以多愁善感、敏感、情绪化,容易 忧虑、古板、保守、孤僻等情绪不 稳定或性格内向的人多见。焦虑症两种类型: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慢性焦虑)惊恐障碍(PD)(急性焦虑) 突然出现强烈的窒息 感、濒死感和精神失控 感。同时伴有严重的自主 神经功能失调。以经常或持续的无明 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 不安,或对现实生活中某 些问题过分担心,这种担 心与现实很不相称。焦虑症的鉴别1、焦虑的情绪体验2、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和植物性神经 系统的功能障碍)2、恐惧症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 主的神经症。对某些情境、场合产生不必要的 十分恐惧的心情,不能自控地

14、尽量回避,不但 别人认为难于理解,全无必要,有时本人也知 道这是不切实际、不合情理的,但却不能摆脱 ,非常苦恼。具有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诊断恐怖症的三条标准(许又新)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2、病人感到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 系统功能障碍3、对所害怕的处境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损 害3、强迫症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 向和行为为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强迫症状的 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 在,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患者 认识到强迫症状是异常的,但无法摆脱。强迫思维强迫动作三、人格障碍人格障碍(personalitydisord

15、er)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 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 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 人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遭受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 不良影响。人格的异常妨碍了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活动, 破坏了其行为的目的性和统一性,给人以与众不同的特 异感觉,在待人接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人格障碍通常 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 至终生。部分人格障碍患者在成年后有所缓和。三、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也称暴发型、冲动型、攻击型)情感爆发 行为冲动 主要特点缺乏目的性 缺乏计划性 缺乏预见性缺乏三性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冲动

16、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特别在冲动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导致的冲动行为不能自控;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不能坚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为;诊断 :至少有下列3项表现冲动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在偏好(包括性欲望)的紊乱和不确定;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稳定,时常导致情感危机;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诊断 :至少有下列3项表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悖德型、违纪型、无情型) 1.责任感2.羞耻感3.内疚感三 缺 乏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冲动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童年或少年期就出现品行问题,18 岁后习性不改,表现至少有下列3项 : 严重和长期不负责任,无视社会常规、 准则、义务等,如不能维持长久的工作或学习 ,经常旷工/旷课、多次无计划地变换工作;有 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且这些行为已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