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研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311445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研究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研究摘要:随着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新标准的提出和实行,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的不断 探索,务必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本文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 标,教学模式作了必要的探讨。 关键词: 教学模式 信息素养 任务驱动 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旧的 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努力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 着手,采取“任务驱动”、 “问题解决”、 “研究性学习”等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教学 模式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2、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 的转变。下面根据我多年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做一些探讨。 一、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理解、分析、 加工、处理、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使之具有批判精神 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具有追求新信息、运用新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善于运 用科学的方法,从瞬息万变的事物中捕捉信息,从易被人忽视的现象中引申、创造、处理 新信息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新课程对学生的信 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

3、同等的终生有用 的基础能力。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能力、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组成。在现阶段,信息 技术课担负着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任务。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通过信息知识的学习、 操作技能的演练与应用实践来培养,但不是所有的素养都能通过技能训练就能形成,有的 是要通过加强科学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加强思想情操教育来培养的。因此我们必须 更新观念,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几种计算机的实用软件的操 作,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信息技术课的重点应放在“过程与方法”、 “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上。 学习方式是衡量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重要指标。学习方式应从

4、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 方式转变为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 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模式的革新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重要前提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模式直接决定着学生 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不但要受认知能 力、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还会受学习活动所在的学习环境的影响。采取正确的教学模式 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会导致学

5、生对知识和技能的不同理解。 1实践出真知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才能更好完成知识的积累, 以实践促进理论的学习而不至于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的硬件结构“ 这一节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可能抽象的讲解一遍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以及它的功 能。好一点的采用课件的形式,将计算机硬件的各个部分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大家, 再配合教师的讲授,但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发挥其主动性。因此我们不妨先 以多媒体课件讲解一遍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分配一台计 算机,让学生自己把机箱打开,将各个部件拆下来自己观察,要求记下各部件的型号

6、以及2它们的性能(教师给予提示) ,然后布置一个作业“调查当前计算机各部件的发展情况并与 学校的计算机进行比较,每位同学配配置一台电脑,写出部件清单及价格,形成书面报告”。 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极大的提高,而随之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也 得到了提升。2以课程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建构主义理论提倡“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 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这种方法是信息技术课 程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法。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的年龄、 兴趣、认知能力等特点。 “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

7、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 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 求,任务的难度设计为梯度等级,教师、学生都有选择的余地,教学活动可以呈现多样化 的特点。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 理信息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的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向学生信息素养和 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 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促 进学生综合

8、能力为目的的新型课程模式。例如在高中 Internet 教学中,先布置学生从网上查找“江南第一家”的材料,然后要求学生 制作一份介绍“江南第一家”的简报和网页。从学生上交的作品看,大部分同学都介绍郑氏 家族的历史、朱元璋的赦封以及它的风景,很少有人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中思 考。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有意识地具体地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 综合“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把学科“任务“包含其中的真实性 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要坚持科学、 适度、适当的原则,要注意“任务”、 “问题”的情境性、有意义性、

9、可操作性,不要简单重复, 以免造成学生的厌烦心理和学习时间的不合理分配乃至浪费。 三、教师的引导评价至关重要 引导评价要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学 生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信息技术的使用习惯以及在信息活动中表现出的社会责任感和价 值观,是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高中生的特点是生理与心理发展不 平衡,其动荡性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完整性、可塑性。教师应 充分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性,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适当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引导 学生在收集、分析、处理、传递信息过程中努力发现美好事物,摒弃不健康、不科学的内 容,培养其

10、乐于开拓、不断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防 止学生因盲目依赖丰繁复杂的网络世界而产生心理障碍。 教师应随时把握、及时引导。可以向学生呈现蕴含人文、道德、社会冲突的案例或问题情 境,如“软件使用与知识产权”专题,让学生对这些案例或情境进行讨论、分析,或撰写短 文,再根据学生表达的观点把握他们的情感、态度以及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要注意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和各种信息活动中的实际行为表现,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将有关的法律、 法规、道德规范等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自觉指导自己的实践。对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评价,最终要落实为教师对学生的适时预防、关怀或引导,要避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进行简单量化或脱离实际单纯打分。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我们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探索,用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 提供更优、更新的教育,切实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