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先秦史(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旧人教版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2308806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先秦史(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旧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先秦史(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旧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先秦史(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旧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先秦史(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旧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先秦史(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旧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先秦史(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旧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第第 5 5 课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一、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的变迁一、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的变迁 变迁趋势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取代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 1、由公田到私田 (1)根本原因 :生产力水平的进步(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 (2)私田出现的表现 : 出现演化 : 材料说明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 (3)私田出现的影响 :引起阶级关系和剥削方式的变化 ; 私田主人 :向耕田者征收地租产品,不缴纳给国君 封建地主 ; 耕 田 者 :向地主缴纳地租,自己可保留部分产品 封建农民 ;剥削方式的变化 阶级关系变化2、春秋时期的赋税改革典 型

2、 改 革项 目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改革时间春秋前期 ;BC 6 世纪初 ;改革内容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 ;按亩收税 ;改革目的增加国家赋税收,富国强兵,以争夺霸权 ;改革性质奴隶主贵族推行的维护奴隶制统治的变革 ;改革实质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改革作用促使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但并未变更生产关系 ;二、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二、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1、变法背景 (1)根本原因 :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运动 ; (2)阶级基础 :新兴地主阶级队伍日益壮大 ;新 兴 地 主 阶 级 的 来 源新 兴 地 主 阶 级 的 要 求 私田奴隶主贵族 ;

3、贵族地主 立功将士 ;军功地主 雄资商人 ;工商地主新兴 地主 阶级 经济方面 :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封建 土地制度 ; 政治方面 :废除贵族特 权,建立地主政权的统治 ;(3)争霸战争的需要 ; (4)巩固统治的需要 ; 2、变法目的 :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 3、变法性质 :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变革,是一场封建化运动 ; 4、典型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 5、商鞅变法 (1)开始时间 :BC 356 年开始,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推行变法 ;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荒地被开垦私田出现用心 爱心 专心(2)变法内容 :时间主 要 措 施简 短 评 价 令民为什伍,实行

4、连坐法 ;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 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最能体现封建经济思想 ; 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 ; 打击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 ;第 一 次 燔诗书而明法令 ; 实行法治和文化专制 ; 统一秦国的度量衡 ; 便利统一税收,促进经济的发展 ; 废分封,行县制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第 二 次 为田开阡陌封建疆 ;(废井田,开阡陌) 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利于建立 封建经济基础,意味着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3)变法影响 积极性 :变法使秦国逐步强盛起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 消极性 :思想控制、严刑峻法和文化专制政策,对秦朝和后世产生了消极影响

5、 ; 提示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法家思想也成为秦国的统治思想 。 (4)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顺应了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形成的历史发展趋势 ; 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为指导思想,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 ; 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 秦孝公的信任、重用 ; 点拨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历经 100 多年,最终使新的封建制度在各国确立起来 。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1、春秋改革和战国变法的对比项目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目的增强实力,争夺霸权 ;确立封建制,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内容发展生产,改革内政为主 ;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废除贵族特权等 ;特点维护旧的奴隶制生产关系 ;用封建制代替奴隶制

6、 ;性质奴隶制下的富国强兵的改革 ;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变革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力水平不同 。 课时训练课时训练 1、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 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 A、重农抑商 B、统一度量衡 C、迁都咸阳 D、按军功授爵 2、右面是 2006 年 2 月 22 日,国家邮政局发行全面取消农业税纪念邮票,以纪念在中 国存在 2600 年的农业税自 2006 年 1 月 1 日起废止。据此推断,我国的农业税开始于( ) A、春秋早期 B、春秋晚期 C、战国时期用心 爱心 专心D、秦朝时期 3、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实

7、质是( ) A、新旧土地制度的斗争 B、奴隶主阶级与地主阶级的斗争 C、诸侯国与诸侯国间的斗争 D、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 4、 春秋公羊传载:“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说也。 ”其实施产生 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B、国家维护土地自由买卖 C、各诸侯国废除井田制 D、加速向封建生产方式转变 5、余秋雨先生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 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造福千年。 ”请你俩判断一下,余先生笔下的“它”指的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6、

8、“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 ) A、促进了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转变 C、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进程 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7、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秦国兼并战争的需要 8、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废分封行县制 B、废除井田制 C、重农抑商 D、按军功授爵 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运动的共同点不包括( ) A、依靠和重用有才干的人实施改革 B、推动了封建化进程 C、促进

9、了政治、经济发展 D、促使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0、战国时期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 “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 之士”的主张,打击了( ) A、新兴地主 B、奴隶主贵族 C、商人 D、农民 11、商鞅变法的法令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为田开阡陌封疆 C、连什伍,设告坐之过 D、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12、战国时期,我国“重农抑商”思想产生的根源是( ) A、早期商业的发展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B、商人们不从事生产,构成了对农 业生产的破坏 C、商业的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相矛盾 D、国家控制私 商使之无法与国家抗衡

10、 13、 诗经记载“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这里的“私”是指( ) A、奴隶主贵族的田地 B、奴隶的田地 C、国家的田地 D、农民的田地 1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开垦荒地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其最大的后果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A、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B、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形成 C、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 D、促进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15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 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 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

11、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 会受商鞅之“诱” ,结果如何?(6 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说历史现象的原因。 (4 分) 答案要点: (1) “诱”因: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 “受诱”因:“利其田宅” ,废井田, 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结果: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原因: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 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专心应敌于外。用心 爱心 专心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