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 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 ,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 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太夫人:汉制列侯之母称太夫人,后来凡官僚豪绅的母亲不 论在世与否,均称太夫人 荻:形状像芦苇,地下茎蔓延,叶子长形,紫色花穗,生长在水边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 安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死后谥号“文忠”, 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 他认读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留守推官,因几次 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 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 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词则婉约柔美,清新 淡雅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 ,自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 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 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 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 乎?” ——《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居士传》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富 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 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 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 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字正腔圆地读:读准字音有板有眼地读: 体会声音形式的有板有眼, 注意朗读中的停顿与节奏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起别号 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在山路上 酿泉为酒:名词作状语,用酿泉 杂然而前陈者:名词作状语,在面前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意动,以 ……为快乐也表判断语气……者,……也 ……者也 ……也舒缓语气例: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而表转接,可译为“却,但是” 如“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顺接,有先后顺序之别如“日出而林霏开”表并列,无先后顺序之分如“蔚然而深秀者”表递进,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修饰,如“杂然而前陈者”这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 1、第一层:这部分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 写作手法?采用了什么顺序?运用了什么表 达方式?归纳层意。
2、第二层: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醉翁亭的由 来?为什么命名为“醉翁”?运用了什么 表达方式?归纳层意3、找出全文的中心句,该句运用了什么表达 方式?1、这段写了什么内容?2、该段采用了什么结构?表达方 式是什么?写景部分是按什么顺序 写的?1、滁人游 2、太守宴 3、众宾欢 4、太守醉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 宴饮第三段包含几层意思思考:滁人兴高采烈出游的原因是什么?哪些词语写出太守与宾客出游,表现不事 铺张、不讲排场的?因为政治清明,生活安定富足 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山肴野蔌,非丝 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渔”、“酒”、“肴”、“蔌”的共同特点是 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太守醉也”句中“醉”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 会“醉”?特点:山间野味;取之当地作用:意在夸耀滁地的富足,表明野餐的简朴醉”的含义就是“乐”,因为陶醉在山 水景色之中,而且太守施政有方,滁州百姓安 居乐业,实现太守与民同乐的理想,所以“醉 ”也就是非常“乐”此段写了哪几种乐,它们有什么不同?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禽鸟乐山林,是一种自然之乐游人从太守游,宴酣而乐,有人事的 乐趣太守既知自然之乐,又察人情之乐, 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著文来记 叙,是境界最高之乐。
1、太守到底在“乐”些什么?找出有关语 句说说理解山水之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宴酣之乐:鱼肥酒香,山肴野蔌,起坐喧哗乐人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与民同乐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寄情山水),更在乎“乐民之乐”(与 民同乐),这就是欧阳修的高洁志趣 2、本文的醉翁之意在何处?1、本文采用叙事说理的笔调,层次清晰、 脉络分明如:全文用了21“也”字,每一个不仅帮助 煞尾,还成了文章转折的标志如:除了第一段,每段一开头都有领起词语, 引出下文2、言简意深,片语传神如:第二段(仅70字)便写出了山间 朝暮及四时景物变化3、语句凝练,语意精简含蓄如:“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而石出 ”等句子,多为后人所沿用 苏轼的《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的句子,就是在欧阳修的基础上翻新 而成为名句的4、大量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如:“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这完全是骈文的写法5、大量运用虚词如:全文用了21个“也”字,25个“而 ”字,把诗一样齐整的句子断开,使文 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散文: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诗句:日出林霏开,云归岩穴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