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2255631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7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专题7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专题7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专题7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专题7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7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7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上的许许多自然现现象都与地理运动动有 关,地球运动动的地理意义义既是学科的重点和 难难点,也是能力的再生点,该该部分内容的 规规律性强,在复习习中要加强对对基本知识识的 理解和掌握,理清知识间识间 的内在联联系,运 用各种图图形对对基本原理、规规律进进行阐释阐释 , 注重原理、规规律在现实现实 生活中的应应用,能 够进够进 行知识识迁移,解决问题问题。地球运动高考从不回避的知识点地球运动的知识既是地理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高考中的采分 点,也是学生的失分点。 重点:地球运动决定了地球上各自然要素的分布或运动特点,同时也间 接地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因此,本专题是研

2、究人地关系的 基点,也是以下各专题复习的基础。 难点:由于地球运动是三维立体空间随时间变化的四维运动,学生要依 靠想象来理解、感悟和学习,这就对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有很高 的要求,所以很多同学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感觉很难。 考点:在近几年高考文综地理试卷中,地球运动这一知识点,从未被忘 记过,每年都有812分,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和时间计 算,这也是高考不回避主干知识和突出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 因此,建立空间概念,借助日常生活经验正确理解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 理意义,是高三地理复习的关键。 理清知识点,建立空间概念,将解题关键知识灵活运用,找典型试题分类研习,从中归纳出解题的方法和

3、窍门。 主干知识整合1.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90-某地纬纬度与直射纬纬度的 纬纬度差 2.正午太阳高度随纬纬度和季节节的变变化规规律。 (1)随纬纬度变变化。同一时时刻:由直射点向南北方向递减 ;夏至: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个方向递递减;冬至:由南回 归线归线 向南北两个方向递递减;春、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个 方向递递减。 (2)随季节变节变 化。同一地点: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 高度角越大;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太阳高度角 最大,冬至日最小;南回归线归线 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太阳 高度角最大,夏至日最小;南北回归线归线 之间间:每年有两次 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归线 上: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

4、。3.210023026N23026S6.229.2312.223.21(一)昼夜长短变化与太阳直射点变化的关系图解昼夜昼最长昼夜昼最短昼夜昼 夜昼 夜昼 夜昼 夜 昼渐长 昼渐短 昼渐短 昼渐长北半球重点要点探究ABCD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昼弧ABC变短 夜弧CDA变长同一纬度的昼 长随直射点的 移动而变化直射北回归线时(夏至),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 最短。直射赤道时(春秋分),昼夜等长。直射 南回归线时相反。根据昼弧和夜弧的比例来判断昼长和夜长夏至日冬至日昼夜长短的变化二分、二至昼长随纬度变化曲线:6634N6634 S90 S90N0昼长(小时)01224夏至日冬至日春秋分夏至日,南极圈

5、内极夜,北极圈内极昼;从南极圈到 北极圈,昼渐长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冬至日,南极圈内极昼,北极圈内极夜;从南极圈到 北极圈昼渐短1、确定昼夜长短 (1)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南或北),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或北 )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2)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与经线平 面交角最大(2326),昼夜差别最大(此时为二至日) 。(3)根据同一纬线圈中昼弧和夜弧的相应长度确定昼夜 长短: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 夜长=夜弧所跨经度15 (4)已知日出时间为A时,昼长=2(12-A),夜长=2A; 已知日落时间为B

6、时,昼长=2(B-12),夜长=2(24-B);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夜长=24-昼长。 (5)同一纬度的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相同。 (6)南北相对、纬度值相等的两纬线,其昼长之和为24小 时,夜长之和为24小时,昼夜相对值相等(南半球某纬线的 夜长等于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二)、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的扩展 子夜和正午时,该地与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同一经线圈 上,因而其子夜太阳高度可以借鉴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公式来计算(注意纬度间隔的计算)。即处于极昼区 的点,其正午太阳高度加子夜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 点纬度的2倍。 根据此原理我们还可以推导出如下结论:发生极昼的极点太阳高度一天不变,且等于直射

7、点的纬 度; 若某一纬线圈上正好出现极昼,则该纬线圈的纬度与直 射点纬度互余,其上各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 2倍; 处于极昼区的某一点,其正午太阳高度与午夜太阳高度 之和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就南北方向而言,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角相差 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 经度就相差多少度; 如果太阳直射赤道以外的其他纬线,此纬线上太阳高度 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三)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为例)(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 分别向南北两

8、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D折线所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E折线所示)(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两 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图A)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 直射现象, 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图B)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 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

9、大值(图C )a、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前后)H达最 大值,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H达最小值(图A) b、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每年冬至日H达最大值,夏至日H 达最小值(图B)(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 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图A)。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有变化的。 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图B)。全球范围看: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角为90;以直射点 开始,太阳高度向四周降低,呈同心圆分布(即等太阳高度线);晨 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图C)C太阳直

10、射点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技巧: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 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 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 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 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 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 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太阳高 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 值。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 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 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 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

11、线; 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那 它就不是晨昏线。如果图中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 数值,一般来讲,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 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 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 极点,最南点为南极点;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 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 南半球时,相反。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一般可以与以下问题结合进行考查:1. 确定时间: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 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时。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定位,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地理特 征。 3.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高,日影 越短,反之

12、越长,且日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4.确定房屋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 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 于北方,房屋朝北。 5. 计算楼距: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楼距越短;纬 度越高,楼距越大,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 阳高度及影长6. 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7. 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右图中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 日的 日出时间。读图回答。 8月23日,地昼长约为 A.24小时 B.22小时 C.20小时 D.18小时 C三、典型例题 (一)昼夜长短的计算6月22日 30日 7月30日 8月30日 9月23日(时)65432106

13、月22日4月23日地日出时间8月23日, 地昼长约为 A.24小时 B.22小时 C.20小时 D.18小时 例例1 1、右图表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降水量的变化。读图回答( 1)(2)题。 (1)该地纬度可能为( ) A.90N2326N之间 B.90S2326S之间 C.22N或22S D.4030N或4030S (2)该地气温及降水特征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夏热少雨,冬温多雨 C.冬温少雨,夏热多雨 D.夏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C(二)根据正午太阳高度来定位(1)该小组每天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A.12:00 B.12:40 C.11:20 D.11:00 (2)3月21日

14、,当该小组进行观测时,下列城市 中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A.英国伦敦 B.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E)C.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29E) D.夏威夷檀香山(约158W) (3)右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映3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是 A B C D (4)该学校大约位于A21.5N B21.5S C45N D45S(三)立竿测影的问题 例例2 2、 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 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右上图,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0P, 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an0P0P,算出正午太阳高 度。据此回答(1)-(4)题。 BBDA例例3 3、位

15、于北纬3634的某疗养院,计算在一幢20米高的楼房北面新建一 幢楼房。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 (1)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 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如何变化, 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 光?34.7 m间隔应增大(四)楼房间距的问题 解题思路:为保证新楼的每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则两 楼的间距应大于等于南楼的最大影长,即冬至日的影长解题思路:黄赤交角增大则该 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小例例4 4.某校所在地(120E、40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充分 利用太阳能,根据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调整其支架倾角。下列 四幅日照图中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不合理的是 16346326402326ABCDD(五)热水器的角度问题 NNSS例例5 5、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的示意图。完成(1)(3)题。(1)此时,北京时间为A. 2时 B. 8时 C. 14时 D. 20时 (2)此时,正在交易的股票市场 (交易时间为上午9:3011:30, 下午1:003:00)是 A. 纽约 B. 东京 C. 悉尼 D. 法兰克福 (3) 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安大略湖畔曙光初现 B. 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