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程改造伦理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2255342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工程改造伦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城市工程改造伦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城市工程改造伦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城市工程改造伦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城市工程改造伦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工程改造伦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工程改造伦理(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城市工程改造中的环境伦理杨志泉*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古往今来,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工程在人类 的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 现着人类的文明与智慧。 在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初期,人类改造自然 的实践几乎等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其行动 基本受自然支配。 现代发展观就是工业文明的发展观。这种发 展观的最大危机就是价值观的危机。 它只关心“如何发展”,而对于“为了什么 发展”这一具有价值含义的问题却漠不关心 。 它所追求的是对自然界的无限度地掠夺和挥 霍,在生活方式上越来越“远离自然”、“ 背离自然”。并把这叫做 “进步”和“文 明”。其后果不仅会加剧人同外部自然的冲 突,而且也会造成和加剧人

2、同自身的自然的 冲突,使人类在地球上无法持续地生存下去 。 在影响人类环境的活动中,工程活动无疑是 科学技术干预自然环境的主导力量。 “任何一项科学发明或技术发展规律,只有 通过工程活动才能实现其实际效用。同样, 科学发明和技术应用产生的负面影响往往也 是与工程活动相伴产生的。” 本来是以造福人类为初衷的工程活动如今却 成了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让人们不得不认 真反思。 错误观念: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通过工程来榨取 自然界的能量,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财富。 在这种观念看来,自然只是工程活动改造、征服的 对象,而不是人类道德关怀的对象。人类主要关心 怎样从自然界摄取更多的物质财富,而忽视了自然 界在为

3、人类提供物质财富之外的其他方面的意义, 忽视了人类需要对自然负什么责任。 随着工程技术活动和技术产品的增多,大型工程项 目的不断出现,人类工程技术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 响越来越明显,甚至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恶果。第二节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便于讨论与环境伦理相关的一些问题, 这里主要谈谈水利工程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 响: 1、对水环境的影响: 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本身改变了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和结 构。 终年湍流的流水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如在河流上建坝,会 使上游水流减速,水深增大,污染物容易富集,水体自净能 力减弱。 库区水体增大后,水温结构会发生变化。水库水温的变化主 要取决于水温的分层温度高低

4、的变化,水库下部的低温水对 农作物、水生生物、人类生活等产生危害,造成农作物(主 要是水稻)减产,影响水生生物(主要是温水鱼类)的生长 和繁殖,不利于工作、学习和娱乐。 水利对水体密度、溶解氧、微生物和水生生物都会产生影响 ,下游河道的径污比和鱼类繁殖条件发生变化。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会污染水质,增加水 体浑浊度。 2、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兴建会使下游平原的淤泥肥源减 少,土壤肥力下降。 输水渠道两岸由于渗漏使地下水抬高,造成 大面积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 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施工作业及运输中产生的扬尘,工地上松散 的土料及道路上洒落的土料被风吹起 机械、车辆排

5、放的废气 施工人员生活燃煤产生的废气 4、对生物的影响。 许多鱼类都有沿河逆流而上,到上游产卵后 再回下游和下海的习惯,水利工程截断了鱼 类的回溯通道 植物会被淹没枯萎,动物要窜移地方,如果 施工地有珍惜或濒危的物种,问题就更大。 5、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大型的水利工程需要移民,移民安置问题是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大课题。 如果移民未加妥善安置,附近缺乏足够的和 适宜的环境可供移民生产、生活,他们会进 行有害开发,严重的会导致水体流失、恶化 生态环境。 6、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 弃物等,会影响施工区的环境卫生和当地居 民及施工人员的健康。 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会

6、改变某些病原体寄生 环境及栖息地,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一定 的影响。 与水相关的疾病,如血吸虫病,脑炎,痢疾 等,会增多,影响库区及周围居民的健康 7、对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使部分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 被淹没。一些秀丽的景色会风光不再,一些 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址会永沉海底。第三节 三峡工程* 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对三峡工程的兴建 ,自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先生提出至今,六十 多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夙愿。 建设长江大坝是中国领导人长期以来的梦想 ,一方面是想利用其水利资源,但更主要的 是为了防止洪灾。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中国曾经数次批 准三峡大坝的建造,但因为存在技术

7、难题,又 数次被搁置。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该计划仍然面临诸多 质疑。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建造大坝和水库 不但会迫使大量农民向城市迁徙,还会毁灭当 地一批中国最宝贵的历史遗迹和庙宇。 1989年4月,中国政府对批评意见作出回应 ,宣布将把三峡大坝计划再推迟至少5年。 在1992年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完成了最终的环 境可行性评估报告,同年晚些时候,该计划 经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 建设三峡工程,总共需开挖土石方一亿多立 方米,浇灌混凝土二千多万立方米,如果这 些土石方一米见方堆联起来,其长度相当我 国海陆疆域总长度的三倍。 此外整个工程还需钢材三十多万吨,水泥四 百七十多万吨,木材四十多万立方米,予

8、计 总投资额可达二百亿元,其工程之宏伟,效 益之巨大,在世界同类工程中也名居前列。三峡工程的环境伦理争议 一、有利的一面 1)可有效地控制长江洪水。 提高中下游河段两岸平原的防洪能力,有效 地减免洪灾对生产、生活环境的破坏,有效 地减缓下游洞庭湖的萎缩,对改善长江生态 环境的效益显著。 2)水利发电 三峡工程利用水能发电,年发电量847亿千 瓦时,可替代年燃烧5000万吨原煤的能量, 这意味着每年可少向大气层排放造成全球温 室效应的二氧化碳1亿吨,造成酸雨的二氧 化硫100200万吨,一氧化碳1万吨,氮氧 化合物37万吨以及大量的固体废渣。 3)水质、水量调节 三峡水库将有效地调节长江不同季节

9、不均衡 的流量分布状况,可提高枯水季节的下游水 量,有利于改善枯水期的水质。 4)周围环境的改善。 水库将改善库区气候,有利于拓展农业,扩 大和改善鱼类和水生生物生栖环境。 宏伟的三峡工程和秀丽的三峡风光将形成新 的景观。 二、争议的一面 1)三峡工程对三峡库区的陆生植物的影响 三峡工程建库后,直接受淹没影响的陆生植 物物种有120科、358属、560种。 其中绝大部分在未受淹没影响的地区广为分 布。因此,不致于造成物种的灭绝。 其中有三种珍稀植物(荷叶铁线蕨、疏花水 柏枝、川明参)必须妥为保护。 2)三峡工程对水生珍稀动物白鳍豚影响 白鳍豚属鲸类淡水豚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我国特有 珍稀水

10、生哺乳动物,有“水中熊猫”之称,已被列入世界 濒危物种名录中。白鳍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湖北枝 城至长江口约 1600千米的江段内,以鱼为食,喜结群活 动小群约23头,大群约916头。 三峡水库蓄水后,枯水季节长江中下游流量增加,水深增 大,对白鳍豚越冬极为有利,搁浅死亡可望避免;加强管 理,渔业活动引起的意外死亡可大大减少;但由于长江中 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中游江段白鳍豚螺旋桨击毙 事件将会有所增加,应抓紧研究白鳍豚追逐轮船螺旋桨的 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长江新螺江段白鳍豚自然 保护区已由农业部批准建立。上起螺山下至新滩口江段, 全长135千米,该区江面开阔,河道曲折,水深约25米,

11、流 速约每秒0308米,浅滩、江心洲星罗棋布,是目前 白鳍豚分布最密集的水域也是白鳍豚的理想生存环境。 3)三峡工程对我国特有的水生珍稀动物中 华鲟的影响 中华鲟属鲟形目鲟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是一种大型洄游鱼类,是1.4亿年前和恐龙 同时代的生物,素有“活化石”之称。 三峡工程位于葛洲坝上游,不再存在阻隔中 华鲟洄游路线问题。但三峡工程在每年10月 份开始蓄水,将使下泄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 减少,这就有可能干扰中华鲟在葛洲坝工程 下游的栖息和产卵活动。 4)崩塌体、滑坡体三峡水库蓄水后,将会使一些不稳定的崩塌 体、滑坡体滑入长江,有的将会威胁当地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如何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就将

12、一些 已经预测到的不稳定的崩塌体、滑坡体加以治理 (有的可采取工程治理,有的可采取搬迁避让) ,成为消除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第三 项重要任务。滑坡还可能引发水啸。狭窄的峡谷会起到放 大岩石塌落所激起水浪的作用,引发下游巨浪。 类似的灾难曾于1963年在意大利北部的维昂特水 坝(Vaiont Dam)发生过,导致两千人丧生。 5)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和化肥残留物造成三峡水体中的氮 和磷含量较10年前上升了10倍。 长江流域的污水排放量激增,2000至2005年 间增长了一倍以上。而在这一地区生活着 1.6亿人,其中包括位于三峡大坝上游640公 里处全球最大都市重庆的3,000万人。 在19

13、95至2005年间,长江流域的经济年均增 长率为12.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该地区 正迅速从农业经济向重工业经济转型。 6)其他 淡水咸化:大坝阻挡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 括上海地区在内的长江入海口收缩,海洋的 咸水正在倒灌入内陆。 下游影响:大坝的水流速度目前正在加快, 对下游的防洪大堤造成破坏。未经处理的污 水和化肥残留物被不断排入大坝水库,导致 巨型水藻生长泛滥,并威胁到下游的水供应 。而水库水位的波动也被认为是湖南省农民 所遭遇奇特鼠灾的根源。 现在看来,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 的,但负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不应该纠缠在谁是谁非的问题上,而应 该多花些时间、花些气力在负效应的

14、预防和 治理上。第四节 “伤心工程”的启示* 青海省乐(都)化(隆)公路是今年5月开工的, 预计10月竣工通车,是向国庆献礼的富民工 程。 但中国青年报日前披露,这条路在建设 中使高原原始植被惨遭破坏,毁掉了原本风 景如画的一幅绿色长卷,“献礼工程”变成 了令人扼腕的“伤心工程”。 原因何在? 据承建方说,建这条路资金缺口很大。为降低成 本,采用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原始修 路方式。 为降低成本,建设中产生的上百万立方米弃渣没 有外运,而是随意堆放。 高原大量的植被,有的甚至是经过千万年逐渐形 成的植被就在劫难逃了。 澳大利亚凯恩斯热带雨林建索道的对比例子 一条普通的索道,造价高达3亿多

15、澳元,折合人民 币15亿元之多。 如此高昂的代价,是因为当地政府明文规定,建 索道不能破坏山上的一草一木;为保护植被,只 好空中作业,动用直升机把设备一件一件吊下去 。巨大的成本,就是这样升上去的。 这与上述修路的例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任何工程都需要计算成本,以最小的成本换 取最大的效益,这当然是对的。 问题是,我们该怎么来算这个成本账? 我们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成本与效益的得失? 成本账要综合算,既要算经济成本,也要算生态 成本。 如果单从经济的角度看,花15亿元建一条索 道,确实不合算。但正是这个“不合算”,保 证了生态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其实质是告诉人们: 生态第一、经济第二,经济建设

16、要服从于生态保 护,应遵循这个原则来处理建设中经济成本与生 态成本的关系。 令人遗憾的是,经济是“硬”指标,生态是“ 软”约束,只考虑经济成本而忽视生态成本 的现象,在我们有些地方比比皆是。 效益得失要综合衡量,既要看到眼前的、局 部的效益,更要看到长远的、整体的效益。 乐化公路建设,从眼前和局部来看,是降低了修 路成本,承建方多赚了钱。但从长远和整体来看 ,却是得不偿失的。 专家指出,高原的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恢复不仅 要投入巨资,而且难度非常大,有的甚至根本就 不可能再恢复。 类似这样的例子,现实中还有不少。比如: 为降低成本,一些地方有污水处理系统而不用。 淮河治污是最明显的,过去10年间该流域建了57 座污水处理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