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应知应会

上传人:0 文档编号:52255224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2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感应知应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院感应知应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院感应知应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院感应知应会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院感应知应会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院感应知应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感应知应会(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医院感染管理应知应会学习普外一科医院感染监测 手卫生 消毒灭菌 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多重耐药菌管理 职业防护 传染病管理 医疗废物管理一、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 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 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一)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 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二)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 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三)下列情况也属于医院感染: 1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医院感染监测2在原有感染基

2、础上出现的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 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 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 染。 3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4由于诊疗操作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 核杆菌等的感染。 5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四)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 ,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三、医院感染病例判断方法 1.体温单:观察体温变化(38应重视);

3、2.病程记录单:了解疾病发展变化情况,综合分析; 3.检查单:结合检验结果、影像诊断结果等判断; 4.具体诊断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 四、医院感染暴发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 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 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 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 染病例现象。 四、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及暴发上报 (一)散发医院感染病例诊断后在24小时内报告院感-预保 科,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应即时报告院感-预保科。(二)当发现

4、以下情形时,院感-预保科应当于12小时内向 龙泉驿区卫计局报告,并同时向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报告。 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三)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在2小时内向龙泉驿区卫计局报 告,并同时向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一、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 称。 u 洗 手: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 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u 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 部暂居菌的过程。

5、 u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 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u目的:通过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可直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 率30%40%,特别是耐药菌株的感染传播,绝大部分是通过 医务人员手进行传播的。手卫生二、手卫生中“六步洗手法”步骤1、手指并拢,掌心对掌心相互揉搓 2、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相互揉搓,两手互换 3、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相互揉搓 4、双手互握互搓指背,两手互换 5、拇指在掌中揉搓,两手互换 6、指尖在掌心中揉搓,两手互换七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三、手卫生(洗手与卫生手消

6、毒)的基本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体液或其他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必须用肥皂 (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可选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代替洗手。四、医务人员在哪些情况下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 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 者污物之后。 五、手卫生的五个指征(即五个时刻)“两前三后” 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环境后,接 触患者血液体液后。 六、实施手卫生的具体要求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 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

7、患者的血 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七、手套使用具体要求 【使用指征】 1诊疗操作中,当医务人员手部有破损时须使用手套; 2在可能接触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须使用手 套; 3对“接触隔离”患者实施操作时须使用手套。 【手套使用中注意事项】 1、护理不同患者时应更换手套; 2、护理同一患者,从污染部位再到清洁部位,应更换手套。 4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手卫生,脱去手套后必须洗手。 八、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哪些要求? 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

8、m2。 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一、消毒和灭菌的概念灭菌:指杀灭或去除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抵抗力极强的 细菌芽胞。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可能 仍存活。用以消毒的药品称为消毒剂。 二、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 1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 或灭菌。 2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 毒剂浸泡灭菌。 3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 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消毒。 三、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要求 1进入人体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

9、织 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2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消毒灭菌四、消毒物品与无菌物品的使用管理 1、抽出的药液和配制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不应 超过2h;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应 超过24h。 2、无菌棉球、纱布的灭菌包装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应超过 24h;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不应超过4h。 3、盛放用于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的容器等应 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同时更换灭菌容器。一次性小包装的 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4、治疗车/换药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放置清洁与无菌物品 ,下层放置使用后物品。 5、无

10、菌物品存放存放环境温度低于24,相对湿度低于70%, 同时应离顶50cm,离地面20cm,离墙5cm. 6、严禁在非清洁区域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配药、皮试、胰岛 素注射、免疫接种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 一用”,一次性无菌物品应一次性使用。一、抗菌药物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 ,价格相对较低。如头孢拉定、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克 洛、头孢克肟、头孢曲松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该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 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 使用。如头孢西丁、拉氧头孢、头孢唑肟、头孢地尼、头孢噻 肟、头孢哌酮舒

11、巴坦钠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 用的抗菌药物;需要加以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 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五年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 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药品价 格昂贵的抗菌药物。如美罗培南、万古霉素、莫西沙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二、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1.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的医师开具处方/医嘱 2.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物: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 医师开具医嘱 3.紧急情况下(仅限于非正常工作时间)临床医师可以越权使用 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一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 录

12、。 三、抗菌药物治疗性使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 特点制订。四、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1、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 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 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 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手术 部位细菌污染机会和程

13、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 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 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 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 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 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 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一、多重耐药菌的定义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 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 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 )细菌、耐碳青霉烯

14、类肠杆菌(CRE)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 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 PA)。 二、多重耐药菌管理与处置流程1.检验人员检出多重耐药菌后,出具报告至临床并报告院感-预 保科;2.临床医生:接到微生物报告通知后,下达“实施接触隔离” 的长期医嘱;3.临床护士参照“接触隔离”要求,实施接触隔离措施并记 录。多重耐药菌管理三、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的基本要求 1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医生要下接触隔离医嘱,护士在患者床 单位显眼处悬挂接触隔离标识。 2首选单间隔离,条件不允许时可床旁隔离,同类多重耐药菌 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可收治在同一房间。不能将多重耐药菌 感染患者或

15、者定植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 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3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床旁放置快速手 消液。 4非急诊仪器设备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等做到专人专 用。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环境、仪器设备的表面每日应彻底 进行清洁消毒处置。 6医务人员在实行诊疗、护理操作中,当有可能接触患者血 液、体液,应戴手套、穿隔离衣。 7所有废弃物归为医疗废物处置。一、标准预防的定义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 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 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

16、触上述物 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 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二、标准预防具体措施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 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医护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体液等溅到时,应当戴 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 围裙; 3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安全,防止刺伤; 4患者接触的环境及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应及时消毒; 5接触飞沫传播的疾病患者,需戴外科口罩; 6接触空气传播的疾病患者,需带医用N95口罩。职业防护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分类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 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 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分类: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